第C4版:专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3年11月1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网
荣军医院用爱心打造患者之家
退伍老兵说 “这儿比家里好!” 曾寻短见的老人也说“不会想不开了!”

  坐落在锡城西郊的江苏省荣军医院,是全省唯一的一家收治三级以上残疾老兵的民政优抚医院。在这样一所特殊的医院里,有一住几十年的残疾老兵,也有短期疗养的退伍老兵,以及中风康复患者等,医护人员用爱心为他们传递正能量,共同谱写了生命之歌。

  陆媛 韩娉/文

  韩娉/摄

  患者心声

  退伍老兵:这儿比家里好!

  81岁的陈尚高是来省荣院参加短期疗养的老兵,他1951年参军,曾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当过电话兵。1957年复员后回到阜宁老家种田。当地民政部门通知他到无锡来疗养,老人激动不已,这是他回乡56年来第一次出远门。在荣院的短短几天对他来说就像进入了天堂,“这儿比家里好!医生护士对我们很亲切,给我们体检,还关照我回去以后要少吃盐少抽烟。”和他同一批来参加短期疗养的共有26名退伍老兵,年龄大多已经超过八旬,88岁的蔡余兴老人卧床行动不便,护士将一日三餐送到他床头,喂饭端水,还每天帮老人洗脚。老兵们都夸赞,“这里的姑娘比自己的女儿做得还好!”

  据介绍,荣院在江苏省内率先提出开展短期疗养工作的倡议,并于2009年底进行了第一期的短期疗养工作。

  虽然疗养时间短,但为退伍军人开展体检、旅游、康复治疗、健康教育和娱乐活动等,给疗养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院方还特别为每位老兵赠送了一套军服和将军皮带,以及疗养证书。

  “不少老兵在家乡默默无闻,连同村人也很少知道他们曾经流血流汗的光荣历史。当他们穿着军服回乡时,这种荣誉感给他们带来的是莫大的满足。”丁兆生说,有些年迈的老兵短期疗养回去没多久就离世了,但他们临走前都会念念不忘疗养的这一段时光,“老兵们对我们非常感激,一再说党和人民没有忘记他们!”

  残疾老兵:不会想不开了!

  在残疾老兵病区,“白衣天使”们服务的对象大多是完全丧失自理能力的高位截瘫病人、双目失明的病人,甚至是意识丧失的植物人。他们大多需要长期药物维持、长期康复治疗、长期生活护理,时间长达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甚至半个世纪。

  残疾老兵需要的不仅仅是一般的医疗护理,还有更高层次的心理、情感和家庭式护理。病区护士们除了打针、输液、换药之外,还要喂饭、擦澡、翻身、剪指甲,甚至灌肠、抠大便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虽说这些都是护理工作中的小事,但是把同样一件小事认认真真、不厌其烦地对同一个病人做好、做扎实、做一千次一万次那就是了不起的大事了。”荣军医院常务副院长丁兆生评价说,这些脏、苦、累的工作像一块试金石考验着姑娘们。由于病人长期卧床,截瘫平面以下皮肤感觉丧失,神经营养功能差,极易发生褥疮,因此定时翻身和做皮肤按摩是护理人员必须做的工作。可贵的是,至今病区的残疾老兵没有一例因压迫所致的褥疮。

  前任病区护士长张毓瑾,在这个特殊护理岗位上干了十几年,她细心能干、不怕吃苦而且技术精湛。由于残疾老兵长期卧床,血管萎缩得细如针线,但她总是能顺利地“一针见血”,许多残疾老兵希望她能亲自为他们扎针,为此,她不知放弃了多少个休息日。在残疾老兵病情加重、抢救期间,张毓瑾护士长更是日夜陪护,付出满腔爱心,多次把病人从死亡的边缘拉了回来。当她调任其他岗位工作时,有伤残军人流着泪、拉着她的手不肯松开。

  现任护士长陈小云告诉记者,病区护理对象常表现出情绪低落、性格孤癖、暴躁、多疑,还常会与家属、邻床病员发生摩擦,护士们经常需要为他们进行心理疏导、调解矛盾,化干戈为玉帛。残疾老兵老叶因年老体弱、截瘫多年而长期卧床,心情很是郁闷,常常不开心就发脾气。加上家里不和睦,一时想不开,竟然趁夜深人静时欲寻短见,幸亏值班护理及时发现。护士小马第二天上班,一听说此事,就主动与他谈心,她常利用业余时间陪老叶聊天,听他讲心事,耐心地开导他,还经常抽空为他做可口的饭菜,通过改善饮食来调理心情。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老叶性格开朗了,人也长胖了,已有两三年没有下床的他现在也能坐上手摇车活动了。

  患者家人:护士像姐妹一样尽心

  86岁的吴奶奶胃癌晚期住过几次院。被疾病折磨得痛不欲生的她,每次来住院都是哭哭啼啼的。近日她再次住院后神志不清、反应迟钝,又没有家人陪护,虽然发了病危通知单,但家属仍未到医院。当护士李红梅到达床边时,老人大小便失禁,怎么叫她都没有反应。“于是我们几个护士姐妹齐动手,拿毛巾、打水,小心翼翼一点一点地为老人擦去身上的粪便,换上干净的衣物,梳洗干净。管床医生立即掏出手机给家属打电话,许久才传来对方的声音,说是在等公交车。就在这时,心电监护仪发出警报:血压归零,心电图变成一条直线。和病魔斗争了3个多月的老人永远地闭上了双眼,生命最后的路上有我们一直围在病床边的护士姐妹为老人提灯送行。虽然未能跟儿子见上最后一面,但老人走得很安详。”办完丧事,老人的家属特意再次来到病房表示感谢:“妈妈一辈子爱干净,这段时间辛苦你们了,每天都帮妈妈收拾得干干净净的,感谢你们像姐妹一样为妈妈送行!”

  每天面对危重患者内心的绝望、纠结和挣扎,从事晚期肿瘤患者临床护理工作四年多的李红梅说:“我们能做的不仅仅是配合医生按时给药治疗,减轻患者的症状和痛苦,更需像南丁格尔一样陪伴患者安然度过最后的日子。”

  在荣院,小感动总是随处可见。不久前一天快下班的时候,电闪雷鸣,大雨滂沱,有个阿婆抖抖索索地到医院窗口取药,值班药师小吴看阿婆脸色不好,就关心地问她:“阿婆,你哪里不舒服吗?”阿婆看了看外面,皱着眉,摇了摇头说没事。小吴不放心,带她给医生看了看,医生说正常的,原来阿婆是担心回不了家。当时,医院大门口都是积水,已经快没到膝盖了。小吴就开车送阿婆到她女儿家。雨很大,打在车窗玻璃上迷迷蒙蒙,路都看不清,小吴小心翼翼地开车把阿婆送到了目的地才放心。

  医院目标

  用三四年时间

  晋身三级行列

  2010年,医院成立康复中心,为中风、老年病和骨关节病等患者提供术后康复治疗。65岁的病人老邹因脑中风左侧肢体完全瘫痪,在其他医院住院治疗20天后来到荣院进行康复治疗。康复医生和治疗团队制定了适合他的计划,安排了手摇车和脚踩车,训练左侧肌肉、防止肌肉萎缩;每天带着他做生物肌电反馈,通过重复的神经电刺激,强化神经与肌肉的链接,促进他运动功能的恢复;同时还增加了中频电疗和气压,在镇痛消炎、锻炼肌肉的同时达到促进回心血量的作用。

  每半个月医生为他做一次康复测评,看到测评数据的变化,老邹充满信心。半年后,他已经可以离开轮椅,生活自理。当要离开病房和朝夕相处的治疗师时,老邹用微笑跟每一个人打招呼,感染了康复中心的每一位患者和治疗师。

  “有30%的中风患者存在情绪问题,他们会出现烦躁、易怒、抑郁等问题,还有的甚至动手殴打家人。”丁兆生告诉记者,对这些患者进行心理治疗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这些患者的康复期较长,短时间内看不到效果的患者和家属很容易放弃治疗。“曾经有患者和家属闹了矛盾,家人长时间不来看他,患者不想再住院了。我们帮助他进行抗抑郁治疗,并坚持康复锻炼。等一段时间后家人再来医院看到他的进步非常欣喜。”

  据卫生部门统计,无锡市区中风患者超过5.8万人,面对庞大的康复市场,明年医院将新增床位300张,力争用3-4年时间将医院创建成为三级康复专科医院,康复医学科创建成为市医学重点专科。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