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F14版:区域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3年11月1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4 >>现代快报网
现代画报
“以理想主义生活”温暖全城南京首份时尚生活杂志昨在寒风中出街,丰富了城市文化
  叶兆言点评《现代画报》
  一位市民正在购买《现代画报》

  “以理想主义生活”温暖全城

  南京首份时尚生活杂志昨在寒风中出街,丰富了城市文化

  “以理想主义的方式生活”,这是《现代画报》的刊名标语。走在南京昨天的街头,冷风会顺着领口和袖口往衣服里灌,让人冷得直哆嗦,本能上想要寻找温暖。当然,除了爱与美食,你也许还会被这样的消息所温暖:这一天是有借口聚会的“光棍节”;这一天网上有许多东西打对折;这一天之后,可以去买《现代画报》看了。

  昨天上午,《现代画报》首次亮相北京、上海、杭州、南京、苏州、无锡等地的街头之后,反响还不错。

  现代快报记者 贾磊/文

  施向辉/摄

  出街首日,“还不错”

  “这可不是一个上摊的好日子。”报摊的郭阿姨用行家的语气教育着前去做市场调查的记者,在这位卖了20年报纸杂志的“老江湖”看来,《现代画报》选择出摊日期时,“绝对没看黄历”。

  她的理由看起来相当充分:天气寒冷,愿意停留在街上逛报摊的人越来越少;报纸上都说“双11”电商促销,看杂志的主力军——那些年轻人一有时间都盯着电脑……这位老江湖这次显然看走了眼。昨天上午9点多,就有一位陈先生来到这座位于鼓楼区云南路的报刊亭,点名要买《现代画报》,“我是在现代快报上看到的消息,看了上面的介绍,觉得我挺喜欢。”这位40多岁的自由职业者说,不管是封面上导读的消息,还是杂志从字里行间透露出的“理想主义”的精神,都很对他的口味。

  “印刷挺精美的,这些图片和文章,看起来品位也很高。”陈先生翻看着手上还没拆封的杂志,做出了初步的评价。

  昨天,在南京街头的各个报刊亭,类似的场景都在上演,让报刊亭老板吃惊的同时,也出乎现代画报制作者们的意料。

  出于谨慎,在南京主城区,有390多个报刊亭开始以3元钱的推广价格出售《现代画报》,在北京、上海、杭州、苏州、无锡等地,也有一小批报刊亭、宾馆、学校图书馆拿到了这个刚刚面世的刊物。不过,从第一天的反馈情况来看,现代画报的成绩出乎意料——在南京,有数百册杂志售出;在人们的眼光更加挑剔的上海,也有不少人阅读了现代画报;在网上,有不少人找到“@现代画报ModernEdge”询问杂志的相关情况。

  “以理想主义的方式生活,曾是我的梦,即使梦碎无痕,读到这一句,也在心里狠狠认同了一把。”网友“@离-离”发在微博上的这句话,作为杂志喜爱者的代言,硬生生为《现代画报》在“双11”铺天盖地的打折促销信息中杀出了一条路。

  他们说,“南京需要它”

  “这么漂亮的一份杂志,成本得有多高?”在拿到《现代画报》的时候,作家叶兆言问了这么一句。在他看来,当传统媒体被唱衰时,现代画报横空出世,是“顶风作案”的行为。“这个‘顶风作案’可是褒义的。”叶兆言竖起大拇指,“没有真材实料,哪敢这么干!”

  在叶兆言看来,现代画报里的话题足够新颖,印刷也很精美,看起来“很高端”,“高端就是接地气,南京需要一份这样的杂志,希望它好运相随。”叶兆言说。

  而在文艺批评家、书评人、南京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何平看来,现代画报来的“恰是时候”。

  “南京这个城市一直没有一份这样的杂志,相比起北京和上海,南京的文化里面,缺失了这样的一个东西。”何平说,作为一个城市生活的期刊,关注的不应该是城市的过去,甚至是现在,而应该是告诉人们未来,体现出一种想象中的未来,指引人们生活的方向。“现代画报虽然不能取悦所有人,但足以吸引一些人的目光。”

  江苏电视台体育休闲频道的编导周时则有着自己的看法,她说,这是一份整体很明媚的杂志,看起来“蛮舒服”,细细阅读里面的内容,可以让人慢下来,“平时生活已经很劳累了,我们需要这样一份蛮有品位的杂志,缓解紧张情绪。”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