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7版:后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3年11月1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4 >>现代快报网
聊菜名儿

  东土大唐/文

  有位教授讲到个例子,颇有趣味。他给蜀地某三国特色餐馆参谋时,为求差异化,专门在菜名上做文章,力求每道菜都有文化有典故,比如端上来一盘烤肉,器皿却做成舟形,上面插满牙签,聪明的你想必已经猜出了,这道菜叫“草船借箭”,再比如几个鸭舌,周围一圈豆腐乳,当然就叫“舌战群儒”。

  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人眼里也有一千种旅行的方式。对于文艺青年,旅行是感悟生命净化心灵和摆各种忧伤的造型拍照,对于土豪来说,旅行是一下机场便血红双眼拎着蛇皮袋直奔免税店,而对于像我这样的吃货来说,旅行则是敢入深山吃猛兽敢下五洋吃海鲜。

  最近我虽然没有去旅行,但是整个上周都在北京听一些教授专家讲授旅游之道。这些专家理论知识深厚,但是只要讲到规划发展这些枯燥内容我便昏昏欲睡,只有讲到乡土菜肴特色小吃时,我才会猛地一下抬起头来,擦擦嘴边的口水竖起耳朵来听。于是只见我在课堂上时而伏案大睡,时而警觉而起,活像是个神经病。

  其中有位教授讲到个例子,颇有趣味。他给蜀地某三国特色餐馆参谋时,为求差异化,专门在菜名上做文章,力求每道菜都有文化有典故,比如端上来一盘烤肉,器皿却做成舟形,上面插满牙签,聪明的你想必已经猜出了,这道菜叫“草船借箭”,再比如几个鸭舌,周围一圈豆腐乳,当然就叫“舌战群儒”。听了教授的思路,我很受启发。

  中国人比较爱弄这些文化上的噱头。给我讲课的那位教授自然是有真货的,他包装的那家餐馆也不吝啬,起码草船借箭和舌战群儒端上来都是荤菜,值得掏钱一品。若是小成本餐馆,建议还是不要附庸这种风雅。很早以前便有一则故事,说某小店生意冷清,有人支招说包装菜名,于是用两个鸡蛋便整了三菜一汤,菜名连起来是杜甫的绝句。第一道叫“两个黄鹂鸣翠柳”,是两个鸡蛋黄,旁边放点韭菜。第二道叫“一行白鹭上青天”,是一个蛋白切成块儿排好,旁边又是韭菜。第三道“窗含西岭千秋雪”则是另一个蛋白切碎,这回连韭菜都没用。第四道更简单,直接用剩下的鸡蛋壳漂在清汤里,便是“门泊东吴万里船”了。故事没有交代结局,但我猜这个店多半是让人砸了。

  若你对这个故事没有印象,你应该还记得赵丽蓉老师1996年春晚上的小品《打工奇遇》。里面是这么说的:宫廷玉液酒,一百八一杯。但我们后来知道,其实就是那个二锅头,兑的那个白开水。其中还有一道菜,巩汉林老师曾托在手里得意地唱:你看这道菜,群英荟萃。让您老八十一点儿都不贵。不过后来也让赵老师戳穿了:它就是一盘大萝卜!

  所以比起菜名来,内容其实更含糊不得。名字追求的是好记和印象深刻,未必一定要雅致,只要有特色,市井一些、庸俗一些并无大碍。老干妈也能上市,狗不理照样闻名。对于吃货来说,色香味也许更重要些,比如我平时非常爱吃拉面,只要劲道入味,便能随意饕餮三大碗,至于名字,我管你叫味千拉面,还是老王拉面呢。

  

  (纯属歪批,切勿对号入座)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