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聚宝门:明清俗称为“站瓮”
■地点:今中华门
■形制:坐北朝南,有三座内瓮城,四道城门,设有27个藏兵洞
聚宝门就是今天的中华门,是南京城南的地标。明代时,聚宝门在宋、元金陵城的“南门”旧址上改造而成。在明代京城13个京城城门中,聚宝门气势最为恢弘,一共有三座内瓮城,四道城门,设有27个藏兵洞,据说可藏兵三千。几百年来,木结构的城楼、闸门早已损毁,但是内瓮城的砖石结构还基本保存完好。
历史上,城南一直是南京城内的主要商贸街区。当年城南商贾云集,热闹非凡,这种繁盛景象一直持续到明清两代。中华东门、西门都是民国时期开辟的。中华西门是秦淮河畔的水陆码头,外地到南京的商贾,从水路进城,这个码头定是首选。而1945年8月15日,日本正式宣布投降后,9月11日,中国军队就是从中华门东入城,凯旋还都的,其时市民们将这里围得水泄不通。
在70岁城南老居民王先生的记忆中,上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华门是通汽车的,“不论住到哪里,对中华门永远最有感情。”据说聚宝门明清时期还有一个“站瓮”的绰号,这是因为那时没有东、西两座小门,聚宝门十分狭窄,又有四道门,车马都由此入城,很容易拥堵,严重时行人常常只能站在一边等车过去人才能行走。
三位杭州来南京玩的大学生,听了中华门的历史,开心地拿着老照片在今天的城门前留影,她们赞叹着:“保存得真好,真的没怎么变嘛!”
2.神策门:几百年都蒙着神秘色彩
■地点:神策门公园内
■形制:坐南朝北,仅单设外瓮城
神策门,因为这里明代时驻扎着神策卫而得名。明清时期,这里都是“禁区”,百姓不能随意登城。上世纪20年代,美国人在此建造亚细亚火油公司,日军占领南京以后,又在瓮城内培土改置汽油库,解放后,这里也一直是军事禁区。几百年来,一直蒙着神秘色彩。
如今,神策门位于神策门公园之中,市民们可以进入参观。一进公园,就远远看见了城楼。在南京京城的13座城门中,明朝时只有神策门仅单设外瓮城。
而神策门也因为历史上曾经多次发生战争而几度易名。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改名为和平门,今天神策门的城门上也还写着这三个字。
一位从青岛来的热心游客,听说我们的来意,热情地拿起老照片,神策门在她的手中实现了古今交汇。
3.清凉门:一度非常荒芜
■地点:清凉门大桥下
■形制:坐东朝西,设有一座半圆形内瓮城
清凉门大街是南京人熟悉的地名,清凉门还在吗?在!
从清凉山方向过来,走在人行道上,就会发现清凉桥边有个可以下台阶的地方,顺着走下去,别有洞天,明代的清凉门就在这里!
今天看到的清凉门只留下了一座城门,但资料记载,清凉门曾经设有一座内瓮城,是半圆形的。明代洪武年间,清凉门曾经改名为清江门,清代同治年间,城门就封堵了。
正抱着外孙女遛弯的市民陈玉莲看着清凉门的旧影回忆,“是这样子,城门一面是车间,一面是垃圾场,十分荒芜,外面有居民户。”
而今天的清凉门藏身此处,显得十分静谧。城门与石头城公园临近,市民和游客们穿梭其间,别有一番情致。在我们的邀请下,陈玉莲抱着7个月大的甜甜,拿着老照片在“家门口”留影,甜甜小朋友也成了本次寻访遇到的最小见证人!
4.石城门:常被误以为是汉中门
■地点:汉中门广场
■形制:坐东朝西,有两座内瓮城
说起石城门,知道的人可能不多,其实它就是汉西门(又叫旱西门),位于南京城西,坐东朝西。南唐时,称作大西门,宋元也沿袭下来,到明代朱元璋改建西门,因为城门可以遥望石头城,所以定名为石城门。明清时期的石城门,和沿外秦淮河的三山门一样是商贸舟船的汇集之处,也是京城内外通商的重要码头、城门,在《康熙南巡图》中就绘有旱西门。
因为汉西门遗址位于今天的汉中门市民广场,所以很多人又会把汉西门和汉中门弄混淆。其实,汉中门是民国时期才开筑的,并非是明代的城门,离汉西门的确很近,位置在今天汉中路与虎踞路的交界处。
寻访当天,遇到市民吴先生、刘先生、葛先生,他们热情地介绍,现在汉中门广场留下两个汉西门遗址,在城西干道上的是主城门,东面的一道城门其实是瓮城。“在两道城门之间,还有一道瓮城,已经被拆除了。原来汉西门有两个内瓮城。”南京市明城垣史博物馆研究部主任杨国庆说。资料记载,内瓮城第二瓮的南侧,还有一口古井,据称是当年守门士卒日常的取水处。城门曾经还建有城楼和闸楼,后来损毁。
据市民们回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城门内设有机具站。我们找到的老照片是摄于1982年的,三位市民都说见证过这一时期,那时的汉西门陷在棚户区和水产品市场包围中,一般市民很少涉足这座荒废的城门。
相比之下,今天的汉西门反而重新绽放了辉煌,它是汉中门广场的重要景观,是市民们怀古的好地方。
5.朝阳门:明代百姓要“绕着走”
■地点:今中山门 ■形制:坐西朝东,有一座外瓮城
朝阳门就是今天的中山门,位于明代京城的东面。明代时,虽然朝阳门是京城的门,但是靠近皇宫区域,皇帝和官员走,普通百姓就“绕着走”。晚明有记载,朝阳门人非常少,但是盗贼很多。
清代时,明皇城变成了清军都督江南、江西两省八旗的大本营,也就是驻防城,朝阳门一样还是军事重地。康熙、乾隆帝数次下江南前往明孝陵祭扫,都是从朝阳门出入的(而明代正式祭祀活动,都是从正阳门出入的)。
看到今天中山门的模样,很少有人知道它曾经也建过瓮城。这座瓮城并非是明代时所建,而是清代同治四年(1865年)因城防需要建造的。到了清晚期,朝阳门才真正开放。1888年的朝阳门照片,朝阳门是开着的,门口还有卖茶水的摊子。
民国时期,孙中山灵柩奉安中山陵,朝阳门狭小,不便于汽车及规模浩大的送葬队伍同行,国民政府将原门拆除,在原址改建了三拱造型的城门,也是从那时起,朝阳门改称中山门。
今天,中山门依然是交通要道,在车水马龙的映照下,中山门更显壮观。
6.仪凤门:战争中的突破口
■地点:建宁路 ■形制:坐东朝西,没有瓮城
仪凤门因为现存,市民们大多比较熟悉,位于今天下关建宁路上,坐东朝西。其实,现在我们看到的仪凤门,并非是明代时保留下来的,而是2005年时在原址复建的。老城门于上世纪70年代被拆除。1929年,仪凤门曾经改称兴中门,现在老南京还都习惯这么叫。
仪凤门过去是通往下关江边的主要孔道,也是战争中的“要塞”。1853年,太平军由仪凤门附近炸开缺口攻入南京,1911年,苏浙革命联军组织一支敢死队,从仪凤门攻入,光复南京。78岁的市民孙贵英家住仪凤门内驴子巷,看着我们手中上世纪50年代仪凤门风貌的老照片,她十分感兴趣,与今天仪凤门两侧都是整齐的绿化带不同,“那时候城外有房子,城里面是住家,我还记得城门口有个小机械厂。”还有居民提起,上世纪60年代,还有人在仪凤门上放羊。
孙贵英拿着老照片在今天的仪凤门前留影,两个“门”跨越时代交汇了。
7.三山门:气势排行老三
■地点:今天水西门大街和凤台路的交界处 ■形制:坐东朝西,有三座内瓮城
明代的三山门,就是我们今天口中的“水西门”,是城西重要的交通要道。这座城门最早是南宋都城和宋元金陵城的龙光门,洪武初年直接利用了这座旧有的城门,直到1386年才重新建造,并改名为三山门,从那时起,民间就俗称为水西门,一直沿用至今。三山门建有内瓮城三座,门垣共有四道,形状和通济门内瓮城相似,气势仅逊色于聚宝门和通济门。上世纪50年代,三山门被拆除。
“水西门就在这里!”在水西门大街和凤台路的交界处偶遇64岁的市民刘先生,他踩踩脚下,斩钉截铁地说。现在,城门所在地是城西干道的工地,刘先生将老照片拿起,门券中能清晰地看到城门的三道瓮城。
8.通济门:船形构造,占地规模最大
■地点:今龙蟠中路,通济门隧道南侧入口以南 ■形制:坐北朝南,建有三座瓮城
在明代南京13座京城城门中,城南的通济门占地规模最大,坐北朝南,建有三座瓮城,看起来像一艘船!
“通济门?就在这里!”一位东城水岸小区(通济门隧道旁边)的居民热心地说,几年前这小区想建一个会所,后来挖出了城砖,所以计划搁浅了。可见这里是属于通济门的范围。“通济门在今天龙蟠中路上,通济门隧道南侧入口以南,距离九龙桥大约百余米的位置。”杨国庆说。
78岁的王奶奶看着摄于上世纪50年代的照片,非常激动:“对,对!就是这个样子!大中桥拐弯就是通济门,城门两边有住家,出了城门就是外秦淮河。”她开心地拿着通济门的老照片,站在昔日通济门的位置留影。时间仿佛一下穿越到几十年前。
9.正阳门:明代京城的“国门”
■地点:今御道街的最南面 ■形制:坐北朝南,有一座外瓮城,两座内瓮城
明代的正阳门,就是我们今天俗称的光华门(1928年改称)。正阳门在南京城南,从明朝地图上看,正阳门与皇城正南的洪武门在同一条中轴线上,坐北朝南。
正阳门的位置很好确定,御道街的最南面就是。这里还现存光华门堡垒遗址。“正阳门是当时国都的国门,当年步入正阳门向北,就能依次看见洪武门、御道两侧各部署官署以及皇宫的建筑。”杨国庆说。
当初的正阳门什么样子?杨国庆介绍,据最新发现,正阳门的形制非常特别,“建有一座外瓮城,两座内瓮城。”从一张1889年的老照片来看,内瓮城隐约可见。
市民秦奶奶带着小孙子路过,小朋友看着宽阔的御道街,十分好奇这里曾经有个城门。他开心地把老照片举过头顶,为我们还原了正阳门昔日的盛景。
10.太平门:修这么薄是为了留条后路?
■地点:今斯亚花园和太平花园两个小区之间的马路上 ■形制:坐南朝北,构造详情不明
太平门,这是南京人再熟悉不过的地名。太平门到底在哪里?
寻访时,巧遇斯亚花园小区的保安王德金,他今年60岁,过去就住在太平门内。“城门的位置大概就在今天斯亚花园和太平花园两个小区之间的马路上。”王德金说,过去城门非常高,起码比现在的路面高出七八米。通往城门的路是个45度的陡坡,路非常窄,只能走两辆驴车。今天从北京东路拐到太平门还留有了一些坡度。
太平门明朝时离皇宫很近,理论上来说,安全守卫重要,这里的门应该很厚实才对。
但令人惊讶的是,杨国庆通过残留的城墙发现,太平门段城墙非常薄,他推测:“太平门可能是个突门,”突门,是因军事需要而设,修得很薄,便于敌人围城的时候给自己留条后路。
11.金川门:小火车钻“城门”
■地点:今铁路北街最北端 ■形制:坐南朝北,构造详情不明
金川门,位于南京城北,城门因为金川河由此出城而得名。
金川门早已不在,铁路北街上倒是有个金川门小区。在这里向居民打听“金川门在哪里”,他们无一例外地表示:“金川门就是我们这里啊!”“说的是金川门那个城门。”“城门啊?不知道……”
铁路北街小广场上有一个关于铁路北街命名的介绍。清末,“宁省铁路”(俗称小火车)建成,自下关江边,穿过金川门入城,到中正街(今白下路),一共六站。这也形成了城墙内筑有铁路的“奇观”。1958年,城内小火车轨道拆除了。随后,南起福建路,北至金川门的路段,被定名为铁路北街。
杨国庆说金川门的位置就在铁路北街最北端(护城河以南),再向北走就是金川门外了,城门于上世纪50年代拆除。路边遇到住在这一带的89岁的王奶奶,她也清楚记得门的位置是在这里。
就这样,金川门在2013年的南京地图上被定位。在我们的邀请下,70岁的市民吴桂云拿着老照片,让金川门“重回”铁路北街。
12.钟阜门:城门名被讹传,导致钟阜路叫错名
■地点:狮子山东面的护城河向南延伸,和建宁路相交的位置 ■形制:坐西朝东,构造详情不明
从明朝都城图上来看,钟阜门与仪凤门遥遥相背。不过我们看清末和民国地图时却意外发现,钟阜门被标注在金川门和神策门之间,即今天的钟阜路北端,显然当初这条路是以在这里的“钟阜门”来命名的。问起周边居民钟阜门在哪里时,很多人也都说钟阜门在钟阜路。
杨国庆说,钟阜门与仪凤门相隔只有不足一千米的距离,狮子山东面的护城河向南延伸,和建宁路相交的位置就是钟阜门,过去的老地图都弄错了,钟阜路的名字也叫错了。是怎样出现这种“偏差”的呢?一是和明后期钟阜门被堵塞,长期闲置有关,另外,历史上钟阜门曾有“东门”之称,所以后人不加辨认,就这样以讹传讹了。其实,金川门和神策门之间的城门是清光绪年间开辟的“小北门”(俗称四扇门)。钟阜门于上世纪50年代被拆除,“老百姓抢城墙砖回去盖房子。”今年64岁的市民欧元龙回忆,他小时候就在狮子山东面的城墙边玩,“城墙和护城河之间只有两三米。”站在护城河边,能看见这段残存的城墙,它绵延到建宁路上的画面足以想象。
13.定淮门:唯一没有留下照片的城门
■地点:定淮门大街和石头城路交界处 ■形制:坐东朝西,瓮城设置不明
定淮门,位于南京城西。走在定淮门大街上,向周边居民打听定淮门在哪里,几个人都明确表示,今天定淮门大桥下面就是定淮门,就在定淮门大街和石头城路的交界处。走到路口,一眼就发现佳盛花园小区旁边还留着这一段老城墙,定淮门在这里一定没错!古林社区居民80岁的刘智民曾经见过定淮门,“很大的一个门,没有门楼,很像下关挹江门中间的一个门洞。六几年的时候,城门两侧都是农田、菜地。”
定淮门于上世纪中后期被拆除,我们吃惊地从杨国庆那里得知,至今没有发现任何一张定淮门的老照片。“这确实是一个遗憾,目前明代南京都城的13座城门,只有定淮门没有照片留下来。”
借助这次的寻访老城门行动,杨国庆也希望通过现代快报向广大读者征集定淮门的老照片,如果您手边有定淮门的照片,请拨打快报热线96060和我们联系!
玄武门、中央门建于何时?
明代南京京城的13座城门,到了清代和民国又发生了哪些变化?除了明代南京京城的13座城门外,南京还有许多城门耳熟能详,那么它们出现在何时呢?
据杨国庆介绍,明代的13座城门,在清代发生了一些变化,除了明代先后封闭的仪凤门、钟阜门和金川门这三座城门外,清初,神策门和清凉门也相继关闭。顺治年间,仪凤门、神策门复开,这样清初南京仅开10座城门,供城池内外的车马行人通行。其中,正阳门和朝阳门因为是清代驻防城的南北面通道,一般百姓不得出入,只留下八座城门供居民进出。道光年间,定淮门也封闭了。清末,随着宁省铁路开闭,才打开自明朝以来封闭的金川门,引铁路入城。1908年,因为交通运输的需要,在城西清凉门和定淮门之间,新开了一座城门,外临秦淮河码头,称为草场门。在神策门和金川门之间,开辟了小北门(俗称四扇门)。1909年,南洋劝业会举办,为了给中外宾客提供游览场所,在会场附近的明城墙上开辟了丰润门(今玄武门),以通玄武湖。
到了民国时期,又新增了海陵门(今仪凤门和定淮门之间)、挹江门(海陵门原址改建)、雨花门(武定门和中华门之间)、新民门(钟阜门和金川门之间)、武定门(中山门和雨花门之间)、汉中门(汉西门北侧)、中央门(和平门西侧)。
小贴士
对城墙有情结的南京市民,如果想了解更多南京城墙的历史,可以去参观城墙博物馆。目前,南京的城墙博物馆有三个。第一个是台城展厅(解放门),这里是城墙的基本陈列;第二个是临湖厅,位于解放门内向东数百米远,在城墙肚内有上下两层楼的展厅,这里是南京城墙的发展简史;第三个是神策门,位于神策门公园内,这里是城门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