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6版:艺+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3年11月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网
1.72亿!毕加索巅峰之作 《两个小孩》引发热议
  《两个小孩》
  《亚维农的少女》
  《格尔尼卡》
  《拿烟斗的男孩》
  《梦》

  个

  人

  简介

  世界艺术史的领导者

  巴勃罗·鲁伊斯·毕加索(Pablo Picasso,1881年10月25日—1973年4月8日)西班牙画家、雕塑家。是现代艺术(立体派)的创始人,西方现代派绘画的主要代表。他是西班牙人,自幼有非凡的艺术才能,他的父亲是个美术教师,又曾在美术学院接受过比较严格的绘画训练,具有坚实的造型能力。出生在西班牙马加拉,法国共产党党员,是当代西方最有创造性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家,他和他的画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据了不朽的地位。

  作

  品

  风格

  画风多变人尽皆知

  毕加索是一位真正的天才。20世纪正是属于毕加索的世纪。他在这个多变的世纪之始从西班牙来到当时的世界艺术之都巴黎,开始他一生辉煌艺术的发现之旅。在20世纪,没有一位艺术家能像毕加索一样,画风多变而人尽皆知。毕加索的盛名,不仅因他成名甚早和《亚维农的少女》《格尔尼卡》等传世杰作,更因他丰沛的创造力和多姿多彩的生活,他留下了大量多层面的艺术作品。毕加索完成的作品统计约多达六万到八万件,在绘画、素描之外,也包括雕刻、陶器、版画、舞台服装等造型表现。在毕加索1973年过世之后,世界各大美术馆不断推出有关他的各类不同性质的回顾展,有关毕加索的话题不断,而且常常带有新的论点,仿佛他还活在人间。

  毕加索绘画的主要趋势是丰富的造型手段,即空间、色彩与线的运用。

  30岁以后毕加索进入一个又一个不安分的探索时期,他的作品和他的生活一样没有丝毫的统一、连续和稳定。他没有固定的主意,而且花样繁多,或激昂或狂躁,或可亲或可憎,或诚挚或装假,变化无常不可捉摸,但他永远忠于的是——自由。世界上从来没有一位画家像毕加索那样以惊人的坦诚之心和天真无邪的创造力,以完全彻底的自由任意重造世界,随心所欲地行使他的威力。他不要规定,不要偏见,什么都不要,又什么都想要去创造。他在艺术历程上没有规律可循,从自然主义到表现主义,从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然后又回到现实主义。从具象到抽象,来来去去,他反对一切束缚和宇宙间所有神圣的看法,只有绝对自由才适合他。艺术作品是伟大的人物创造的。

  艺

  术

  成就

  现代西方艺术流派的奠基者

  毕加索是位多产画家,据统计,他的作品总计近37000件,包括:油画1885幅,素描7089幅,版画20000幅,平版画6121幅等。

  他以40%的高票当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十位画家之首。对于作品,毕加索说:“我的每一幅画中都装有我的血,这就是我的画的含义。”全世界前10名最高拍卖价的画作里面,毕加索的作品就占据4幅。

  毕加索一生中画法和风格几经变化。也许是对人世无常的敏感与早熟,加上家境不佳,毕加索早期的作品风格充满了早熟的忧郁,早期画近似表现派的主题。在求学期间,毕加索努力地研习学院派的技巧和传统的主题,而产生了像《第一次圣餐式》这样以宗教题材为描绘对象的作品。

  毕加索十四岁那年与父母移居巴塞罗那,见识了当地的新艺术与思想。然而正当他跃跃欲试之际,却碰上当时西班牙殖民地战争失利。政治激烈的变动导致人民一幕幕悲惨的景象,身为重镇的巴塞罗那更是首当其冲。也许是这种兴奋与绝望的双重刺激,使得毕加索潜意识里孕育着蓝色时期的忧郁动力。

  玫瑰红时期的作品,人物表情虽依然冷漠,却已注重和谐的美感与细微人性的关注。整体除了色彩的丰富性外,已由先前蓝色时期那种无望的深渊中抽离。摒弃先前贫病交迫的悲哀、缺乏生命力的象征,取而代之的是对人生百态充满兴趣、关注及信心。在《穿衬衣的女子》中,一袭若隐若现的薄纱衬衣,轻柔地勾勒着自黑暗中涌现的胴体,坚定的延伸,流露出年轻女子的傲慢与自信。实际上拼贴并非首创于毕加索,在19世纪的民俗工艺中就已经存在,但却是毕加索将之引至画面上,而脱离工艺的地位。首张拼贴作品《藤椅上的静物》与1913年的《吉他》,都是以拼贴手法实现立体主义的最佳诠释。

  后期画注目于原始艺术,简化形象。1915-1920年,画风一度转入写实。1930年又明显地倾向于超现实主义。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毕加索作油画《格尔尼卡》抗议德、意法西斯对西班牙北部小镇格尔尼卡进行狂轰滥炸。这幅画是毕加索最著名的一幅以立体主义、现实主义和超现实主义手法相结合的抽象画。晚期制作了大量的雕塑、版画和陶器等,亦有杰出的成就。毕加索从十九世纪末从事艺术活动,一直持续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毕加索是整个二十世纪最具有影响力的现代派画家。毕加索的作品对现代西方艺术流派有着很大的影响。

  毕加索是个不断变化艺术手法的探求者,印象派、后期印象派、野兽的艺术手法都被他汲取改选为自己的风格。他的才能在于,他的各种变异风格中,都保持自己粗犷刚劲的个性,而且在各种手法的使用中,都能达到内部的统一与和谐。他有过登峰造极的境界,他的作品不论是陶瓷、版画、雕刻都如童稚般的游戏。在他一生中,从来没有特定的老师,也没有特定的子弟,但凡是在二十世纪活跃的画家,没有一个人能将毕加索打开的前进道路完全迂回而进。

  名

  作

  赏析

  巅峰之作享誉世界

  《亚维农的少女》

  

  毕加索作,1907年,油画,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藏。1906年毕加索受到非洲原始雕刻和塞尚绘画影响,而转向一种新画风的探索。于是,他画出了一幅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名杰作——《亚维农的少女》。这幅不可思议的巨幅油画,不仅标志着毕加索个人艺术历程中的重大转折,而且也是西方现代艺术史上的一次革命性突破,它引发了立体主义运动的诞生。

  《亚维农的少女》始作于1906年,至1907年完成,其间曾多次修改。画中五个裸女和一组静物,组成了富于形式意味的构图。画面左边的三个裸女形象,显然是古典型人体的生硬变形;而右边两个裸女那粗野、异常的面容及体态,则充满了原始艺术的野性特质。野兽派画家发现了非洲及大洋洲雕刻的原始魅力,并将它们介绍给毕加索。然而用原始艺术来摧毁古典审美的,是毕加索,而不是野兽派画家。

  《格尔尼卡》

  

  毕加索作,1937年,布面油画,马德里索菲亚王妃艺术馆(Reina Sofía Art Museums)馆藏。毕加索虽然热衷于前卫艺术创新,然而却并不放弃对现实的表现。他画中那种丰富的象征性,在普通现实主义的作品中是很难找到的。毕加索自己曾解释此画图像的象征含义,称公牛象征强暴,受伤的马象征受难的西班牙,闪亮的灯火象征光明与希望……当然,画中也有许多现实情景的描绘。

  当我们细察此画,却发现在这长条形的画面里,所有形体与图像的安排,都是经过了精细的构思与推敲,有着严整统一的秩序。虽然诸多形象皆富于动感,可是它们的组构形式却明显流露出某种古典意味。画中那种剪贴的视觉效果,并不是以真正的剪贴手段来达到的,而是通过手绘的方式表现。那一块叠着另一块的“剪贴”图形,仅限于黑、白、灰三色,从而有效地突出了画面的紧张与恐怖气氛。

  《两个小孩》

  

  《两个小孩》是毕加索巅峰之作。这件油画作品创作于1950年,画的是他自己的两个小孩,属毕加索风格成熟期典型的代表作,画面中的人物形象是其3岁的儿子克劳德和1岁的女儿帕洛玛。据资料介绍,从当年这件作品完成一直到毕加索去世,都一直悬挂在毕加索书房的显要位置,是毕加索本人非常心爱的作品。日前,这幅作品被大连万达集团在纽约以1.72亿元收入囊中,而这个价格比最初估价整整高出一倍。

  郭庆祥透露,在竞拍前,通过与西方美术史专家的研究,确认这件作品是毕加索风格成熟和创作巅峰期的精品。“到毕加索去世的时候这幅作品都还挂在他的书房里,无疑是他心爱的,情感表露比较特别。” 这个价格在拍卖界和艺术圈都引起了不小的波澜,据了解,王健林十分喜欢这幅作品,同时对于在拍卖所拿下这幅作品也是信心百倍。

  立

  体

  主义

  毕加索的立体探索与实践

  1908年,在巴黎秋季沙龙的展览上,当野兽派画家马蒂斯看到毕加索和布拉克的那些风格新奇独特的作品时,不由得惊叹道:“这不过是一些立方体呀!”同年,评论家沃塞尔在《吉尔布拉斯》杂志上,借马蒂斯的这一说法,对布拉克展于卡思维勒画廊的作品评论说:“布拉克将一切都缩减在立方体之中。”他首先采用了“立体主义”这个字眼。后来,作为对毕加索和布拉克所创的画风及画派的指称,“立体主义”(Cubism)的名字便约定俗成了。

  代表人物:毕加索(Pablo Picasso,1881—1973);乔治·布拉克(Georges Braque,1882—1963);莱热(Fernand Leger,1885-1955);格里斯(Juan Gris,1887-1927)。

  在西方现代艺术中,立体主义是一个具有重大影响的运动和画派。其艺术追求与塞尚的艺术观有着直接的关联。立体派画家受到塞尚“用圆柱体、球体和圆锥体来处理自然”的思想启示,试图在画中创造结构美。他们努力地消减其作品的描述性和表现性的成分,力求组织起一种几何化倾向的画面结构。虽然其作品仍然保持着一定的具象性,但是从根本上看,他们的目标却与客观再现大相径庭。他们从塞尚那里发展出一种所谓“同时性视象”的绘画语言,将物体多个角度的不同视象,结合在画中同一形象之上。例如在毕加索的《亚维农的少女》画上,正面的脸上却画着侧面的鼻子,而侧面的脸上倒画着正面的眼睛。一般说来,《亚维农的少女》是第一件立体主义的作品,而立体主义运动则通常可分为两个阶段。一个阶段是1912年之前的所谓分析立体主义。画家们继承塞尚对绘画结构进行理性分析的传统,试图通过对空间与物象的分解与重构,组建一种绘画性的空间及形体结构。1912年以后,立体主义运动进入第二阶段,通常称为综合立体主义。此时画中色彩起了有力的作用,但形体仍然支离破碎,只是更大和更富于装饰性。画家们新创出一种以实物来拼贴画面图形的艺术手法和语言,进一步加强了画面的肌理变化,并向人们提出了自然与绘画何者是现实,何者是幻觉的问题。立体主义虽然是绘画上的风格,但对20世纪的雕塑和建筑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市

  场

  表现

  全球顶尖“吸金”高手

2004年 《拿烟斗的男孩》 1.04亿美元

2005年 《裸体的黄色女郎》 1.37亿美元

2006年 《朵拉与小猫》 952.16万美元

2008年 《希维特》 690万澳元

2010年 《裸体、绿叶和半身像》 1.06亿美元

2011年 《穿蓝袍的静坐女子》 1800万英镑

2011年 《读书》 2500万英镑

2012年 《怀孕的情人》 855万英镑

2013年 《梦》 1.55亿美元

2013年 《两个小孩》 1.72亿人民币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毕加索的作品一直是世界艺术品市场中非常重要的标杆。西方的主要价格的构成有几个特点:一个特点就是从上世纪70年代以后,艺术品的价格重心转向了现代,印象派完了以后不断往后移到了毕加索、马蒂斯这个阶段。然后到90年代日本的经济泡沫以及2000年以后,重心越来越转到二次大战时的艺术,这在西方形成了另外一个概念,就是战后艺术。从战后艺术以后又出来一个市场的概念,就是当代艺术的市场。

  毕加索是一个比较早进入市场的艺术家,完全靠卖画为生的艺术家。一直到现在,100年的过程里可以看到,在市场上经历了无数次的金融危机,无数次的战争发展到现在,它的作品价值是靠得住的,有着充分市场化和充分被市场价值认同的过程。

  毕加索一个很贵的作品,就是他1905年创作的《拿烟斗的男孩》,以1.04亿美元的价格拍卖成功。之前是一对美国的收藏家夫妇收藏了这幅作品,他们花了3万美元买的这幅作品,绝对是一个特殊的例子。蓝色时期到粉红色时期(编者注:1904年至1906年)的作品全球不会超过3件,这件作品又是非常重要的家族拿出来的,所以肯定是有保证的,是著名收藏家出手的,只有它才可以突破1亿,而且这个价格在20年之内不可能被突破。

  据艺术品投资顾问奚耀艺介绍,在国际艺术市场上,毕加索作品可谓吸金王,大凡上拍作品都是藏家激烈竞拍对象。国内目前也有为数不多的几个藏家藏有毕加索的作品,但多是小尺幅,数量也不多,像《两个小孩》这样重量级的作品尚无。“此次万达集团以1.72亿元的价格拍得这件作品,可以说是在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下的一次捡漏。”

  近日,万达集团以1.72亿人民币在纽约佳士得拿下毕加索的名画《两个小孩》,引起圈内热议。以如此高价买下毕加索力作,中国新首富王健林以及其万达艺术品收藏团队博得了多方的关注。万达集团艺术品收藏负责人郭庆祥事后在新浪“微访谈”中,针对网友和艺术圈内人士“买对还是买贵”的争议点进行回应:以这个价格拿下毕加索创作黄金期的代表作,很值,而且以这个价格拿下,属于捡漏。

  据了解,当天现场大约有来自欧洲、俄罗斯等世界各地的11位买家出价竞买这件作品,现场从800万美元起拍,叫价大约30次,当万达叫出了2500万美元时,欧洲资深藏家稍犹豫了下,这时拍卖槌敲下,最终这件毕加索精品归万达收入囊中。成交价高出估价一倍多,但万达艺术品收藏负责人郭庆祥表示,万达集团收购这件作品的心理价位是5000万美元,可以说万达对这件作品志在必得。

  

  现代快报记者 柳林 整理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