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0版:口述历史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3年11月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网
曾让日本最先进的巡洋舰遭重创,曾协助两广总督收回东沙
民国海军部总长黄钟瑛和他的“海军家族”
  ①
  ②
  ③
  ④

  讲述人:黄惠军 黄钟瑛曾侄孙女 鼓楼医院医生

  十朝都会的南京,无疑是一个充满故事的地方。虽然我们眼前看到的,是繁华都市中的车水马龙人来人往,但沧桑的历史悄然深埋于足下,一个平凡的都市人身后,也许就藏着一个家族隐秘而传奇的历史……《发现周刊》开设“口述历史”栏目,采访历史见证人,记录他们的所见、所历、所闻,用口述的细节,还原历史。如果您是故事中的人,请拨打025-84783552、84783612(周一到周五下午1点到6点)和我们联系。

  黄惠军女士是南京鼓楼医院的医生,她的父亲黄汉基,是一位经历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老革命家,也是解放军空军16航校的创建人、原解放军空军气象学校的校长。

  黄惠军和父母感情一直很好,但有个遗憾伴随了她多年——从出生一直到30几岁,她从没见过自己的爷爷奶奶、伯伯叔叔和姑姑。他们都在哪里呢?这个疑问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才有了答案。当时,在美国一所大学做老师的姑姑黄汉琳找到了黄惠军的父亲黄汉基,分开了将近半个世纪的两兄妹有说不完的话,在他们的讲述里,家族的历史在黄惠军面前慢慢展开。此后,黄惠军又陆续联系上父亲那边的亲人,从他们嘴里听到了更多有关家族历史的细节……

  现代快报记者 白雁 整理

  01

  父亲黄汉基

  父亲是解放军空军16航校创建人

  黄惠军的父亲黄汉基,是个传奇人物。

  1934年,14岁的黄汉基考入福建马尾海军学校,这所学校的前身是沈葆桢创办的福建船政学堂,称得上是中国海军的摇篮之一。在学校期间,黄汉基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他和十几位志同道合的同学计划北上延安参加共产党。可是,军校的纪律非常严格,私自离校会被视为逃兵,要受军法处置的。到底怎么做才能顺利离校呢?黄汉基和同学们想了一个办法,在期末考试答题时,一份试卷只答一半就交了卷。他们如愿以偿被学校“开除”,踏上了北上延安的行程。

  到延安后,黄汉基进入抗大学习,毕业后因英语出众被分配到抗大训练部编译科工作,后又调至八路军第115师。抗战胜利后,黄汉基跟随部队到了东北,后担任第334团副团长兼参谋长,参加了辽沈战役中的四平战斗、锦州战斗、辽西会战和沈阳战斗。辽沈战役结束后,黄汉基又参加了平津战役解放天津的战斗。1949年4月,他跟随第38军南下,一路打到湖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黄汉基进入空军,曾参与组建新中国第一个空军轰炸师,后相继调任空军第一航校副校长、16航校校长,1969年底,调任空军气象学校(解放军南京理工大学前身)校长。

  02

  曾叔公黄钟瑛

  姑姑黄汉琳的到来,为黄惠军展开了另一段她从来不曾了解的家族史:1949年,当父亲黄汉基离开东北、南下天津、转战湖南之时,爷爷黄忠璟正带着一家老小离开大陆,前往海峡那边的台湾。黄忠璟当时的身份是海军中校,他之所以参加海军,和他的叔父、民国第一任海军部总长黄钟瑛,有着很大的关系。

  中国第一代驱逐舰“飞鹰”舰舰长

  黄钟瑛是福建人,生于清同治八年(1869年),他七岁丧母,由长兄(即黄惠军的曾祖父)嫂照顾长大。黄钟瑛少年时代,处于清王朝即将崩溃的年代,国运衰微、民不聊生。怀着强兵富国的抱负,黄钟瑛于14岁那年考入清军水师的船政学堂。毕业后,他被派往“靖远”、“威远”等舰实习,后又调往北洋主力巡洋舰“济远”号,并于1889年任该舰枪炮三副。

  1894年6月北洋水师“济远”巡洋舰、“广乙”炮舰、“威远”练习舰,在护送陆军及战备物资至朝鲜的归途中,遭日舰“吉野”、“浪速”和“秋津洲”的袭击,丰岛海战爆发。日方三舰总吨位为11000吨,新式快炮73门。中方总吨位为3000吨,23门旧式慢炮。“济远”舰正面迎敌,激战一个多小时,日方三舰齐攻,致使“济远”舰指挥台倒塌,官兵伤亡惨重,前炮损坏。在战斗中,大副、二副相继阵亡,枪炮三副黄钟瑛于是担负起三副在战斗甲板上的副舰长职责。他在水兵的协助下,辅佐舰长方伯谦以尾炮速发三炮击中“吉野”,其中一发炮弹击中右舷转入机器间,但炮弹竟然未爆炸,使负伤的日方旗舰“吉野”侥幸未沉。日本最先进的巡洋舰竟遭人重创,事后日本举国震动,舆论哗然。

  此后,黄钟瑛先后被派往“福靖”舰、“海琛”舰、“海天”舰。1904年,他被任命为中国第一代驱逐舰“飞鹰”舰舰长。宣统二年(1910年)12月清政府成立海军部,黄钟瑛兼任驻沪参谋官。不久,升任“海筹”舰舰长,授海军副参领。

  协助两广总督张人骏收回东沙

  1907年,日本商人西泽吉次纠集一百多人,乘“四国丸”轮船入侵东沙岛,捣毁中国的主权碑,驱赶中国渔民,又在岛上竖立木牌,将东沙岛改为“西泽岛”,其暗礁改为“西泽礁”,并在岛上盗采岛粪,经营海产,推行日本政府所谓的“水产南进”政策。清政府得知此事后,即电两广总督张人骏负责调查,另外又由当时海军提督萨镇冰派遣以黄钟瑛为管带(舰长)的“飞鹰”驱逐舰,开赴东沙群岛巡查,实地收集证据。

  黄钟瑛带领“飞鹰”舰两次到东沙群岛巡视取证。他带领官兵广泛走访了尚在东沙海域坚持捕鱼的中国渔民,许多渔民提供了长期在此生产捕鱼的证据,纷纷控诉日本侵略者的暴行。黄钟瑛他们在岛上巡查时又发现,中国渔民建的庙宇虽被日本人拆毁,但基石还在,尚能辨认……

  黄钟瑛将调查到的情况写成报告上报。随后,张人骏以中外书籍所载,及黄钟瑛报告指出的事实作为证据,向日本驻广州领事提出交涉,要求东沙岛上的日商即行撤退。由于中国所列举的证据确凿,日方无言可辩,不得不承认东沙群岛是中国领土。几经谈判,双方议定:中国收买西泽在东沙岛之物产,定价为广东毫银十六万元。西泽交回所有渔船寺庙税项等,定价为广东毫银三万元。这样,东沙群岛回归到祖国的怀抱。

  被孙中山任命为海军部总长

  1911年10月10日武昌首义,随后革命军成立湖北军政府。清廷任命荫昌(陆军大臣)为钦差大臣,率领精锐部队组成混合军,南下武昌镇压革命。又于10月12日、10月14日两次电令海军提督萨镇冰率舰速赴汉口,意图海陆夹击。

  萨镇冰率舰队于10月17日早晨到达汉口。11月1日汉口被清军占领,形势急转直下。清海军四艘主力巡洋舰除“海圻”参加英皇加冕未归外,其余三艘“海筹”、“海容”、“海琛”上的三位主力舰正电官(电台台长)——张怿伯、金琢章、何谓生策划起义。正电官找到“海筹”舰舰长黄钟瑛后,彼此不谋而合。

  随后,黄钟瑛亲上旗舰向萨镇冰陈说利害关系,促萨易帜。但萨镇冰以不忍同胞相残为由,予以回绝。最后,黄钟瑛掷杯于地说:我全家性命在此一举,以表易帜决心。萨镇冰知道舰队官兵倾向革命军,于11月11日自行离舰,回到福州老家。临行前,他指定资历最深的黄钟瑛为舰队长,并嘱咐要优待军舰中的满人。于是“海筹”舰升起队长旗,舰队由舰队长黄钟瑛率领开赴激战中的九江。

  海军全部起义后,各地代表在上海开会公举程璧光为海军总司令,黄钟瑛为副司令,黄裳治为参谋长,毛仲芳为参谋次长。得到湖北军政府的同意,因程璧光率“海圻”舰远航英国等地未归,由黄钟瑛任代总司令。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成立。继而宣布内阁名单,组成9个部,任命黄钟瑛为海军部总长兼任海军总司令,授大将军(相当于上将)衔。

  不愿北上迎袁,辞去海军部总长职务

  黄钟瑛受命后极力维护孙中山的地位,并得到孙中山信任。后来,南北代表在上海议和,黄钟瑛认为“袁世凯诡计多端不可信,和议前途不可乐观”,支持孙中山的北伐主张。

  不久南北和议成功,孙中山卸任临时大总统。由于黄钟瑛持反袁态度,孙中山怕其有所动作,影响统一大局,于是召“二黄”(黄兴、黄钟瑛)到办公室说明辞去临时大总统原委,又手书“有志竟成”“公而后私”横幅分别赠与“二黄”。南京政府派9部部长北上迎袁,但黄钟瑛不愿前往,于是继孙中山后辞去海军部总长职务。袁世凯遂任命亲信刘冠雄为海军部总长。黄钟瑛虽然辞去了海军部总长职务,但因他的声望很高,刘冠雄等人还是一再挽留,最后仍保留海军总司令一职,以维持大局。

  1912年6月,黄钟瑛因过度劳累旧病复发,由于种种原因请辞又不获准,1912年10月28日吐血满盆被送往医院。12月4日,黄钟瑛溘然长逝。

  海军家族

  言传身教,黄家成为海军世家

  受黄钟瑛的言传身教,其长兄的儿孙多人进入海军。黄钟瑛长兄的次子黄忠瑄是中国海军首次环球大航行功臣,武昌首义时,他所在的战舰在英国,但仍坚决响应起义;黄钟瑛长兄的第三子黄忠璟是海军上校。黄忠璟的第三子黄汉基就读马尾海军学校期间,接受共产主义思想,为抗日奔赴延安,是解放军空军16航校创建人、校长,原解放军空军气象学校校长;黄忠璟的第五子黄汉翔,是海军少将……

  ①黄汉基与妹妹黄汉琳

  ②“飞鹰”舰

  ③黄钟瑛

  ④黄钟瑛(右)与孙中山(中)合影 本版均为资料图片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