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醒子》
【英】沈艾娣 著 赵妍杰 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 分类:历史\日记
11.02
周六
山西绅士的日记
作者沈艾娣现为牛津大学教授。她是一个醉心于中国乡村文化的外国人,主要研究方向为华北乡村、地方宗教与社会、清末以来的社会文化等。
本书以19世纪、20世纪之交的一位山西绅士刘大鹏的日记为核心资料,描绘出其人作为儒者、孝子、商人、议政者、农民的不同身份状态下的人生景况,讨论了中国在从传统社会转型为现代社会的动荡中下层知识分子所面临的生活的困难、身份认同的焦虑,以及由此而来的精神折磨与坚守。从一个人的遭遇折射出清末民初中国社会、中国知识群体的转型之痛。
作者关注的这位刘大鹏,是生活在清末民初普通内地乡村的普通文人,随着其自抒胸臆、持续半个世纪的《退想斋日记》的发现,已成为近年来学界研究的一个小焦点;在其家乡太原市晋祠镇赤桥村,顺应当地社会经济及旅游业的发展,刘大鹏的故事也成为街谈巷议的内容。
《婆媳的美好关系》
五瓣花 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分类:长篇散文
11.03
周日
有种情叫婆媳情
自古以来婆媳关系都是一本难念的经。一个对世俗经验以及社会流俗还没有过滤能力的女人,很容易就带着固有的婆媳关系的偏见、病毒走入婚姻生活。而这正是婆媳关系在当今越走越艰难的原因之一。
其实婆媳关系可以是幸福婚姻的黏合剂。作者用细腻的文笔,将自己与婆婆相处十年间的生活细节,以及婆婆癌症复发之后相伴相守直至生命最后一刻的回忆一一道来。由此延伸出对生命的思考,以唤醒众人对亲情、对婆媳关系更深一层的理解与珍惜。
这不是一本歌功颂德的书,这是一本媳妇对婆婆单纯而美好的怀念。读完了,就能理解:世界上真的有那么一种情,它介乎母女之间,也许比母女略略疏远,有着适当的距离,有着适当的礼貌,也保留着让彼此舒适的空间……
《拥抱之书》
【乌拉圭】爱德华多·加莱亚诺 著 路燕萍 译
作家出版社 分类:文学\杂文
11.04
周一
强有力的声音
加莱亚诺被誉为“拉丁美洲的声音”,他的成名作《 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 》此前已在中国出版发行。针砭时弊、犀利透彻的文笔以及他为底层民众写作的良知为他在全世界赢得了良好的声誉以及大量的读者。
本书的191篇文章结构精巧、构思独特,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反映了作家自身的流亡生活、揭露了被拉美军事独裁政府掩埋的真实历史。加莱亚诺在本书中延续了一贯的为底层代言的立场,发论振聋发聩,掷地有声。话题涉猎广泛、包括对“恐怖文化”的批判、对“官僚主义”的揭露、对“勇气”的赞扬、对“体制”的诘问等方面。文笔犀利,见解深刻。作者自由的文风在本书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他运用片段式的叙述技巧,以简洁精炼的语言,化宏大的历史为一个个简单易懂的故事,为读者打开了一扇扇透视社会本质、还原历史真实的窗户。
《右岸》
【日】辻仁成 著
《左岸》
【日】江国香织 著
重庆出版社 分类:小说
11.05
周二
你在左岸,我在右岸
《左岸》讲述福冈女孩茉莉,十岁那年失去最爱的哥哥总一郎,从此人生发生巨变。茉莉在人生的长河中浮浮沉沉,始终记得哥哥说过的话:记得去远方啊!历经半生坎坷,韶华不再、再度与童年时青梅竹马的阿九为邻的茉莉,站在童年生活过的庭院里,终于听到哥哥说:你来到远方了啊。
《右岸》讲述天赋异禀的少年阿九,亲眼目睹崇拜的邻家哥哥总一郎自杀的场景,心里留下巨大阴影。此后又不断经历亲人的故去之痛,而他自己也遭遇车祸失去记忆。命运多舛、不断游走在异乡的阿九,心中不能忘记的,始终是少年时一见倾心的邻家女孩茉莉……
两位作者以男女不同立场写作,历时五年,各自成书,两本书各自独立又彼此相融,共同叙说跋涉在人生长河两岸的茉莉与阿九浮沉起落的人生。
《一个理想青年的奋斗(孔丘说明书)》
雾满拦江 著
江苏文艺出版社 分类:历史\人物
11.06
周三
孔子,你是谁
在作者笔下,孔子不是圣,只是人。一个出身卑微,却以真君子为立身标准的人;一个好古敏求,在心灵被蒙蔽的黑暗年代里满怀理想的人;一个有道德学问,却无权无势,敢于批评当事权贵的人;一个古道热肠,梦想恢复周公之治,安定天下百姓的人。他很恓惶,也很无奈,唇焦舌敝,颠沛流离,如“丧家之犬”。
这本书中的孔子形象,属于“东拼西凑”式,将多种史书中的孔子形象糅合于一体。作者又不拘泥于史书,而是用现代的眼光、用当下的心思去揣摩这位古人,给他贴上理想青年的标签,试图重现他在那个暴力主义滥觞、教育无存、启蒙尚未开始的初民春秋,作为先行者的艰难和强韧。这个标签贴得合不合适?贴这个标签有没有意义?这种跨时空的穿越式的解读,是尊崇还是亵渎,看过书后自有答案。
《台湾老兵口述历史》
赵川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分类:纪实文学
11.07
周四
细枝末节见真容
作者深入挖掘了十一位台湾老兵的身世经历,忠实地记录了他们经历的大历史事件和个人悲欢,部分还原了金门战役、抗美援朝战争以及蒋介石残余部队撤退台湾的历史。
作者择取的人物以普通老兵为主,但各有其特点:有在国民党军队大撤退时被掠从军的,有被强行“抓壮丁”的,有经历朝鲜战争作为战俘被送往台湾的,有金门战役被俘留在台湾的……他们经历了战火硝烟,经历了战后作为“外省人”在台湾的艰难谋生,经历了骨肉分离的生命悲剧。作者以一个聆听者的身份客观记录了这个日渐“凋零”的群体,以饱蘸深情的笔墨描述了他们曾经的艰辛和与当局的抗争以及时代洪流裹挟下的人生。
现代快报记者 白雁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