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9版:金专讯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3年10月3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4 >>现代快报网
“ABC”被送回国读小学
传统教育逆袭西方教育,专家:应尊重孩子个性发展

  近几年来,中国留学生低龄化趋势很明显,然而,一股ABC(America Born Chinese,指生在美国的华人小孩)回国上小学的“逆袭”风却逐渐在留美华人中刮起。这些孩子的家长大多接受的是中国的传统教育,在他们看来,国内的基础教育更为扎实,更能够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除此之外,他们还有一个考虑,就是要学好中文,不要忘了自己的根。

  现代快报记者 刘惠勤

  现象

  美式教育太open

  华裔父母把孩子送回国内读小学

  原来户口在南京鼓楼区的魏女士2006年移民美国,女儿今年5岁,转眼就要上小学了,在上学的问题上,一家人达成了一致,决定让女儿回国读小学。从小接受中国传统教育的她觉得美国的基础教育过于自由,还是国内的基础教育更扎实一些,这样,回到美国上中学就可以轻松一点。

  其实,有相同想法的不止魏女士一人。魏女士称,在她身边,还有很多华人也这么做。记者联系到了魏女士的朋友李女士。她的大女儿在美国新泽西州的一个小镇上读了一年小学,因此她对美国的基础教育感触颇深。因为当地父母对儿女的教育都没有什么计划,粗线条的open模式,所以孩子大多没有规则意识。“数字加法的进位乱七八糟,孩子的握笔、坐姿,老师也放任不管。”李女士决定,小儿子的基础教育,准备送回国内完成。

  “我就是一个中国妈妈!”魏女士认为,良好的基础教育能使孩子受益终身。除此之外,魏女士还一直保持着中国情结,我从哪里来,孩子就从哪里来,“我的孩子要有中国根,学好中文,学好纯粹的中文,是我对她的基本要求。”魏女士下决心不让中国文化在女儿这代丢掉,因此,她决定明年就把孩子送回南京,在外婆家所在的鼓楼区选择一所小学就读,等小学毕业后再接回美国。

  观点

  华裔家长骨子里

  仍未斩断望子成龙的念想

  点评专家:教育专家、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俞香顺教授

  华裔家长骨子里

  仍未斩断望子成龙的念想

  留美华人圈中,对孩子中西结合的教育模式是否可取?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专家。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俞香顺教授并不太赞成这种所谓的“中西结合教育模式”。

  他认为,总体而言,由于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等原因,国内的基础教育还是偏重知识灌输、应试教育;整个教育弥漫着功利主义,一切以升学为目的。学生除了应付学校的日常功课外,往往还要参加各种所谓的“兴趣班”,而这些所谓的兴趣班往往也只是为了将来考试能够加分。所以,无论家长或者孩子,都是忙忙碌碌,很辛苦。“我理想中的教育应该是人格、德性第一,也就是要遵从孩子的天性、发展孩子的兴趣、培养孩子的道德意识,这种教育在幼年、童年时期是最有效的。中国早期的儒家经典,如《论语》中,是蕴含这些教育理念因子的。所谓的‘吸纳中西文化’应该从这一层面‘吸纳’才是。我觉得持这样一种‘教育模式’的华裔家长,其实自己在思想上还没有融入西方社会,中国传统的那种望子成龙、出人头地的根子并没有斩断。

  尊重孩子个性发展

  给予适合的“养分”才是正道

  点评专家: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国家高级儿童情商指导师 南林君

  尊重孩子个性发展

  给予适合的“养分”才是正道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国家高级儿童情商指导师南林君认为,不管哪种教育体制都有利弊。我们不能说大家都过来上小学,中国的基础教育就很好。孩子在童年时期的想象力、创造力是最宝贵的,标准化教育的确能让孩子学习到一些知识层面的东西,但无疑也会影响孩子个性的发挥。而西方的教育非常强调孩子的个性发展,会比较尊重孩子的个性,在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上,肯定是优于国内的。

  “如果一个孩子基础教育在中国完成,然后出国到美国进行西式教育,也要看各个孩子的接受能力。有的孩子能够取得一种平衡,将中西方文化融合,既讲究中国的内敛低调,又会提倡西方的平等和自由,那么,这样的教育是成功的。相反,倘若没有达到这种平衡,孩子会很失落,从一种极端到另外一种极端,孩子会迷失自己,否定自己原有的一切。我们不能单纯比较和分析中西方教育的问题,无论是中国教育还是西方教育都有成功的典范,也有失败的案例,我们需要重视的是,作为一个生命个体,我们能够给予孩子哪些适合其成长的教育。”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