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大殿是一院六馆的开篇,江苏的“通史”展就在这里。一万多件文物,把江苏故事从35万年前开始娓娓道来。
南京博物院老大殿正对大门,这里是整个南博的交通枢纽,地上地下在这里交会。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说,走进老大殿,伞就可以收了,一直到出博物馆为止。
老大殿也是一院六馆的开篇,江苏的“通史”展就在这里。展厅共两层,一万多件文物,把江苏故事从35万年前开始娓娓道来,一直讲到民国。展陈有“主线”,也有“辅线”。主线就是从古到今的历史脉络。“辅线”就是5个标本室,在里面,文物扎堆摆放,展柜一层一层,像立体车库一样,让人有一种空间穿越感。
这么多宝贝,应该怎么看?记者将陪您走一遭,说说宝贝背后的“门道”。
现代快报记者 胡玉梅 文 现代快报见习记者 邱稚真 摄
概况
一万多件宝贝
讲述江苏故事
南京博物院副院长王奇志说,他们曾经对南博的观众群进行过分析,发现有一半的游客是学生。怎样把江苏的“通史”讲给学生听,让他们看得懂,这是很要动脑筋的。展览没有序厅,直接切进了高大的恐龙、猛犸象标本,这一下就勾起了孩子们的好奇心。江苏的历史,也就此展开。
江苏的人类活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35万年前。上世纪90年代,专家们在南京汤山葫芦洞,发现了一男一女两个南京直立人的头骨。他们拉开了江苏人类活动的序幕。由于头骨都在南京市博物馆珍藏,展厅中,南京直立人头骨用三维立体动画再现。
江苏人什么时候吃上自己种的水稻?8000年前。泗洪顺山集遗址被发现,不仅发现了巨大的壕沟,还发现会移动的灶,以及炭化稻等,专家说,8000年前,江苏人已经过着亦渔亦农的生活,他们也不再像南京直立人那样穴居了,他们自己搭房子,有安定的“家”。
江苏人什么时候开始出现贫富差异的?四五千年前。考古现场直接被搬进展厅,5000多年前富人墓与穷人墓出现了很大的差异,富人墓不仅大,随葬品中还有大量的玉器,而穷人墓很小,随葬品少得可怜,只有零星的几件。
江苏人走上政治舞台,是什么时候?春秋战国时期。当时,齐、楚、吴在江苏争霸,风云激荡。展厅中,鸿山越国贵族墓出土的大量宝贝、春秋淹城遗址的独木舟、盱眙出土的马蹄金、淮安涟水出土的立鸟铜壶让人感觉春秋战国时,一个个厉害的角色向你走来。
当然,精彩还在后面。2200多年前的汉代,江苏成了“龙兴之地”,汉高祖刘邦当上皇帝后,他的子孙们在江苏掌控生杀大权。展厅中,汉代皇室们的富贵与奢华得到还原。很多出土文物第一次亮相,国宝级文物错金银铜牛灯和鹿灯一起同台展出。
六朝时期,“六朝文化”和同时期的古罗马文化被视为人类古典文明的两大中心,建康(南京)一跃成为东方大都会。1700多年前的大都会南京什么样呢?展厅中,《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画像砖再现了当年的豪放,当时的人们穿着宽大的袍子,性格豪爽。
隋朝,扬州开始崛起,隋炀帝开通京杭大运河,让江淮地区成为全国经济文化发达的中心区域。展厅中,布置了扬州古唐城的沙盘模型,各种唐三彩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
穿越时空的一万多件宝贝,为您讲述江苏故事。
史前时期
8000年前的灶,
能移动
展厅中,泗洪顺山集遗址出土的文物,被放在一起,这样可以还原8000多年前人们的生活场景。
众多的文物中,有一件陶器很特别,分为上下两层,上面是一个陶釜,相当于现代的锅,肚子比较深;下面则是一个半圆形的支架。这个陶器是啥?王奇志介绍说,这是顺山集遗址出土的灶。这个陶灶的奥妙在于,它能移动。“8000年前就有能移动的灶,太先进了。”记者忍不住感慨。之所以设计成移动的,可能是居住的需要,如果房子里面拥挤,可以移到屋外生火做饭;如果屋外太冷则移到屋内。北京大学文博学院教授李伯谦曾说,这样的陶灶,他也是第一次看到,应该是最好的发现,可以称为“中华第一灶”。
那么,当时这个灶烧些什么好吃的?考古人员发现了炭化稻,一些陶制品中还夹着贝壳。“当时的人已经会打鱼了,他们的鱼可以烧着吃。而炭化稻,很可能是经过驯化的,也许当时米饭、粥也已经成了主食的一部分。”专家说。
春秋战国
2200多年前
谁埋下这么多金币?
春秋战国部分,展厅中的文物看点非常多。最传奇的,要数那一块块大大小小的郢爰了,这是战国时期楚国的货币。11块郢爰一块块贴在墙上,尽管有2200多年了,但还是金光灿灿的。每一块郢爰的大小都不太一样,最大的一块有手掌大小,重610克,上面印有60个“郢爰”字样。专家说,郢爰是楚国的货币,用的时候,用东西把它掰断,“郢爰”两字为一个单位。
当年郢爰的发现很传奇。1982年2月10日,江苏盱眙南窑庄的农民在清理排水沟的淤泥,他们把最高的一块地方留给了最后来的一位姓万的新婚青年。小伙子也没说什么,拿起铁锹就开挖,没想到第一锹下去,就碰到了一件破碎的铜盆,他蹲下去一眼就看到了金光闪闪的金兽……万姓青年赶快叫来了哥哥,在哥哥的帮助下,兄弟俩又挖出了装着郢爰、马蹄金的铜壶。后来,南博派员把这些宝贝都追回了博物院。
那么,这三件宝贝是谁埋下去的呢?由于这些国宝都不同凡响,只有贵族才能收藏得到,而盱眙、泗水一代曾经是楚国宰相春申君的封地,因此专家推测,它们是春申君匆忙埋下去的。这中间发生了什么样的历史故事,至今还是一个谜。
汉
金缕玉衣
汉代皇室的长生梦
汉代展厅最中间的两个柜子,分别放着金缕玉衣和银缕玉衣。
这件征集来的金缕玉衣是首次亮相。整件玉衣,由头罩、脸盖、上衣、左右裤筒、拇指套、鞋套等构成,用2600片玉片,以金丝缕编而成。《西京杂志》记载,汉代帝王下葬都用“珠襦玉匣”,形如铠甲,用金丝连接。这种玉匣就是人们日常说的金缕玉衣。当时人们十分迷信玉能够保持尸骨不朽, 更把玉作为一种高贵的礼器和身份的象征。专家说,汉皇室成员们死后,身穿玉衣,头枕玉枕,手拿玉猪,他们认为死后,人的灵魂是可以升天的,依旧“长生”。目前,我国出土的金缕玉衣非常少,之前,江都王刘非陵墓里曾出土了一件金缕玉衣。
六朝
竹林七贤画像砖
东晋留下的绝世画作
六朝展厅中,一进去可以看到好大一面墙,墙上是一幅用砖拼起来的画,画面上一共8个人,有的弹琴,有的喝酒,有的长啸……这就是南博的镇院之宝之一画像砖《竹林七贤与荣启期》。这些画像砖,1960年在南京西善桥的一座东晋王陵内被发现。砖画分两组,各由近300块砖拼嵌而成。描绘了嵇康、阮籍、山涛、王戎、向秀、刘伶、阮咸、荣启期等人的形象。专家说,这些年陆陆续续发现了一些“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这一件,创作时间和发掘时间最早,保存最完好,艺术价值最高,它填补了六朝绘画稀有传世真迹的空白,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唐
唐三彩
见证唐朝扬州繁华
不要以为唐三彩洛阳才有,江苏也有很多唐三彩。隋唐展厅内,一进门就可以看到两件非常庞大的唐三彩骆驼,很惊艳。
展厅正中,是一个唐朝时期扬州唐城的小沙盘,可以看到1000多年前扬州的繁华。展厅中的唐三彩,很多都是扬州唐城古遗址中出土的。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釉陶器,在色釉中加入不同的金属氧化物,经过焙烧,便形成浅黄、赭黄、浅绿、深绿、天蓝、褐红、茄紫等多种色彩,但多以黄、褐、绿三色为主。“烧的时候,是二次烧成的。先是素烧,也就是用白粘土做成的胎在窑内经过1000-1100摄氏度的素烧,然后,冷却,用配制好的各种釉料入窑釉烧,温度为850-950摄氏度。在釉色上,利用各种氧化金属为呈色剂,经煅烧后呈现出各种色彩。”
专家说,唐三彩骆驼以静为主,但是静中带动,你们看到这是一匹静立的骆驼。但是你仔细看会发现,骆驼的眼部是刻成三角形的,眼睛是圆睁的,耳朵是贴着的,让人感觉它好像在静听或者听到有什么动静一样。
明
琉璃拱门
是大报恩寺留的备份?
大报恩寺曾经是南京人的骄傲。当年,朱棣为他生母造的大报恩寺琉璃塔究竟什么样?
南博明代展厅内,就复原了其中的一个琉璃拱门。这个拱门大约有两米高,用雕刻着狮子、白象、飞羊等佛教题材的五色琉璃砖,拼接在一起。拱门的中间是一大块玻璃,玻璃上绘出了600多年前大报恩寺琉璃塔的样子,十分精致。
专家说,南京博物院的这一套构建,是上世纪50年代在一个窑址中发现的。由于大报恩寺最难的地方在于琉璃,当年,朱棣意识到这种情况,令工匠烧造时作了备份,以备将来损坏时替补。传说,当年共有七十二座窑场。大报恩寺琉璃塔造好后,这些窑场也就废掉了。南博的这个拱门是否是备份构件?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