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到2010年中,美国首都华盛顿特区二三十岁年轻人的数量增加了23%,这些年轻人被称为“千禧一代”,他们的到来给这个古老的城市注入了新的活力,带来了新的变化。不管这些变化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千禧一代”改变华盛顿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为了深入研究这一现象,《华盛顿邮报》对4个变革中的街区进行了采访。
现代快报记者 李欣 编译
洛根街区
新老两代人的交融
最近某个周末的下午,在洛根街区公园的一个长凳上,两个人正在喂鸽子,其中一个是上了年纪、穿着旧衣服的黑人,另外一个是戴着墨镜的时髦年轻白人。
“我是1940年出生的,”老人说道。年轻女人跟他攀谈起来,聊着聊着他们谈到了鸽子的用途。“你可以把它们炸了吃,”老人说。“我是素食主义者,”年轻女人笑着回答。然后老人聊起了《圣经》里的故事,年轻女人开始阅读报纸,她的身边放着瑜伽垫和一大瓶饮料。这是在洛根街区经常能看到的景象,在这里生活着新老两代华盛顿人。
从2000年到2010年,这个街区里25岁至34岁的人口飙升至总人数的54%,并且依然在增长中。在过去21个月里,街区第14街上新开了13家餐馆和酒吧。这条街上有家具店、精品健身房、高档酒专卖店。在距这条街不远的地方,有一座有些年头的教堂,它又向人们展示了这个街区的历史和过去。但穿过一个狭小的停车场,你又能看到洛根街区的一栋新的公寓楼,它的广告语这样写道:“早上可以漫步至咖啡店、剧场,晚上可以在红酒吧度过美好时光。”
诺玛街区
有待发展的新社区
在几年前,华盛顿马萨诸塞大街北部的诺玛街区还不存在,现在它也仍未发展为一个标志性的新街区。但在2000年至2010年间,诺玛街区及附近的“千禧一代”人口仍然增加了26%。其中很多人是受到地铁站附近新建立的公寓楼的吸引,这栋楼建立于2004年,2012年更名为诺玛-加劳德特大楼。除此以外,诺玛地区还有一些新的办公楼,其中包括备受争议的美国国家公共电台(NPR)的新总部大楼。
这些新的商业带跟美国其他商业带没什么不同,白天的时候上班族来回穿梭于办公楼和地铁站之间,过去3年中星巴克、国富银行等都入驻了这里。
军事分析师里克·弗兰克纳最近来到华盛顿出差,他表示:“刚开始人们告诉我帮我订的酒店在华盛顿东北部地区,我听到后有些吃惊,因为我印象中的华盛顿东北部还是上世纪70年代的样子。后来我到了这儿,发现这儿就跟纽约曼哈顿差不多。”
27岁的法比安·库里埃尔最近从罗德岛大街地铁站附近的公寓楼搬到了诺玛街区的一栋公寓楼,他表示自己非常喜欢诺玛街区里面的一家大型商店,他还说:“我觉得最终这里会成为一个繁华的新兴街区,会吸引人们来到这里居住,但它现在还没有达到这个目标。”
诺玛街区的夜晚现在十分安静,因为这里基本上没有什么夜生活,人们下班后早早就回家,呆在公寓里,希尔顿花园酒店的客人下了出租车后也直接回到酒店房间里,酒店的酒吧晚上9点就关门了。但在1个小时之后,诺玛街区附近的Ibiza酒吧全然是另一番景象,大量20多岁的年轻人在酒吧门外排队等候进场,酒吧里有一个空间很大的舞池,很多看起来和善的保安人员随时关注着这些年轻人的动向。
29岁的酒吧老板阿尔多表示:“诺玛街区的发展给这条街带来了新的景象,我们早在它之前就在这里,但我比较担心的是,城市发展计划会让我们离开这里。”
新华盛顿
年轻人为古老城市注入新活力
他们被称为“千禧一代”“Y世代”,不同的调查机构对他们的年龄范围有不同的划分,有的认为是从24岁到34岁,有的认为是从18岁到36岁,还有的认为是从21岁到30岁,《时代》周刊把他们称为“自我的一代”。
无论公众和媒体对这一代人有着怎样的界定或评论,但关于他们有一点是不争的事实:他们对美国华盛顿特区有着巨大的影响。在2000年到2010年间,华盛顿特区几乎所有街区的人口增长都跟20岁到34岁之间的年轻一代有关,这些人的总数在这10年间增加了23%。最新一轮人口普查显示,2010年至2012年华盛顿特区增长的一半人口都是“千禧一代”。
这些年轻人中,很多都是被华盛顿特区的工作机会所吸引,同样具有吸引力的是这个城市的特质——野心和理想主义。除此以外,吸引年轻人的因素还包括:更多的公寓(过去10年中增加了26000间公寓);更多的餐馆(据华盛顿餐馆协会统计,2001年至2011年增加了709间餐馆);更多的自行车道;更多的新兴行业就业机会(比如科技、艺术等华盛顿“非传统”产业)。
这些改变中,有一些也反映了全美范围内的趋势,比如“千禧一代”人口向城市流动。有一些反映了华盛顿政府数十年仔细规划的成果,华盛顿的人口曾在50年中都呈下降趋势,因此政府迫切希望改变现状,通过制定改革政策来吸引更多人口。
人口增长后,一些问题也随之出现。对很早之前就居住在华盛顿的居民们来说,他们感觉这个城市变得不同了,有些地方甚至变得连他们都认不出来了。曾经死气沉沉的街道现在变得繁忙而喧闹,就连在晚上也是这样。高楼大厦代替了曾经年久失修的建筑和杂草丛生的荒凉地段。各种各样的餐馆像蒲公英一样,仿佛一夜之间就冒了出来。路的两边都建成了自行车道,行人们不能只关注一边的车流了。大街上出现了很多打扮时髦的年轻人,就连一些热爱华盛顿的老街坊们都表示有点接受不了。
基于华盛顿特区发生的这些变化,《华盛顿邮报》记者采访了4个受到“千禧一代”影响的街区,试图探讨这些新一代华盛顿人到底有哪些特别之处,并倾听他们对于正在改变中的华盛顿特区的看法。
唐人街
社会新鲜人的首选
根据2010年的人口普查数据,唐人街/佩恩区/弗农山广场/首都街北的25岁至34岁年龄段的居民有5645人,在过去10年中增长了235%。
唐人街并不是什么都有,但它足以吸引大量“千禧一代”:地点位于市中心,有大量比较新的公寓楼,这些公寓楼都宣称拥有20多岁的年轻人喜爱的设施,比如屋顶游泳池、室内健身房和洗衣房。唐人街地区大量的公寓楼里都有很多年轻居民,这些公寓楼里大都有一室一厅或两室一厅的小户型出租房。一室一厅的租金大约为每月2300美元至2650美元不等,传统的两室一厅租金大约为每月3250美元至4050美元不等。
25岁的系统分析师嘉汉格瑞搬到了唐人街的一个公寓楼里,他表示:“我听说这里有很多年轻人居住,听起来有点像大学的宿舍楼,但又不是宿舍楼。你的确能在这儿遇到很多跟自己年龄相仿的人。”
嘉汉格瑞表示喜欢住在唐人街。“我8岁起就住在这里了,”她说,“10年前这儿还是混乱、治安不好的地方,但现在这里成了华盛顿特区一个蓬勃发展的新街区,这是件神奇的事。”
要塞街区
悄然改变的老社区
这是位于华盛顿特区东北部的一个面积很小的街区,它的名字就像是一首诗歌的名字——要塞。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一群具有奋斗精神的美国人来到这里定居,准备在华盛顿特区寻找工作机会和生存的可能性。他们一手将自己的梦想打造为现实,在要塞街区抚养他们的孩子,建立他们的生活,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似乎已镌刻在要塞街区的一砖一木里。
但现在要塞街区正处于变革的中心,很多早期的居民已经搬走或去世,他们的孩子正在售卖这里的房子。希望能在华盛顿成家立业的年轻购买者们正在将目光投向要塞街区,从2000年至2010年,这里“千禧一代”的人口数量增加了53%,附近大学的很多学生也开始搬到这儿居住。
对买房者和卖房者来说,要塞街区都向他们提供了机会。对于很多早就居住在这里的人来说,要塞街区代表着历史和希望,其中一些人正日益受到一个问题的困扰:在居民构成已发生变化的要塞街区中,它的传统的奋斗精神还能保持吗?
38岁的肯亚·麦克杜菲对此很有体会,1951年他的祖父母定居要塞街区,1975年他的父母从祖父母手中买下了房子,2007年他和妻子从他的父母手中买下了儿时居住的房子,在这里抚养他们的两个女儿。
“我喜欢住在这里,”麦克杜菲说,“我在这里长大,那时候社区里的每个人都很熟悉,大家都是很好的邻居。”麦克杜菲现在依然能够指出社区里一些房子的主人是谁,当然他也能指出社区里哪栋房子去年以30万美元的价格卖出,翻新后以70万的价格再次卖出。
麦克杜菲很担心不断发生的改变给这个老社区带来的影响,但他同时也指出改变是不可避免的,他希望社区里发生的种种改变不要破坏社区的历史和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