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游记,但与那些走马观花者浮光掠影的观光文字有着明显的不同。
它是一部有关印度的深度文化游记——既能够让你充分领略到异域的风光和旅行的况味,同时,也能够带你走进印度的历史,在数千年的时空流变中注目印度,注目印度人,探寻印度文明的嬗变过程,展示“万花筒”一般的现代印度社会,让你从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多个层面,去打量印度,认识印度,从而真正体现出“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本质意义。
在我们大多数人的眼中,印度无疑是一个非常神秘的国度,无论是源远流长的悠久历史,抑或是博大精深的宗教文化,印度所留给我们的,都是一种极富人文色彩的、信仰多元而又有些近乎玄虚的印象。而郭建龙的印度游记,首先即为我们提供了一条近距离了解印度、认识印度文明的渠道,它既比单纯的旅游书更系统、更具深度,也远比一般的教科书更感性、更富趣味。
郭建龙的印度之行只有两个多月的时间,尽管以短短的两个多月时间,去全面了解印度文化是一个几近于无法完成的事情,尽管郭建龙本人也把他的印度之行,称之为一次对印度文化的“狂妄的挑战”,但是,一来郭建龙对印度的历史和文化原本即有着一定程度的了解,这显然有利于他事先做足功课;二来印度的历史和文化,对于郭建龙而言亦有着强烈的吸引力——他说,针对于一个旅行者来说,好奇心永远都是第一位的,“首先必须用自己饥渴的眼睛去观察世界”。郭建龙以为,只要你拥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只要你带着一颗探寻的心上路,走进异域的城市,体验他人的生活,去感受新奇,感受陌生,就一定会有常人所不具备的犀利和敏锐。
在印度的两个多月时间里,郭建龙走遍了印度七十多个城市,基本上涵盖了印度全境——他曾经坐了上百次的长途汽车,爬了十几次的火车,有五分之二的夜晚是在长途车上度过的……其间所经历的种种艰辛和困苦,自不必多说。然而,郭建龙得到的回报也同样是丰盛的,他曾经一天内经历了佛陀的出生与死亡,世界在他面前仿佛已经停滞、回转;他曾经独自坐在阿旃陀的入口处,默默怀想着当年玄奘进入山谷时的情景;他曾经伫立在亚穆纳河的河边凝望泰姬陵,聆听当地人讲述有关莫卧儿皇帝的浪漫故事。除了用自己的脚印去丈量印度的历史和文化之外,郭建龙还亲身体验到了印度民间社会的世风和民情,比如以怪异的瑜伽姿势拥挤在拉客的三轮自助车里,与印度乡民谈笑风生;比如与当地人一起挤进女性车厢,遭到车警驱赶,如是等等。而目睹狗狗们在大街上吃东西,在大街上睡觉,郭建龙这样赞美了它们的生活:“世界上最幸福的狗在印度,这并不是说它们吃得最好,而是因为它们可以自由自在地在城市里生活,没有人圈养它们,也没有人驱赶它们。于是印度的狗成了城市生态链的一部分……”
针对于那些仅仅满足于到此一游、立此存照的旅行者来说,旅行显然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说穿了不过是吃喝玩乐的另一种形式而已;然而,针对于那些致力于精神追寻的深度旅行者来说,旅行就绝没有那么简单了——尤其是到印度这样的国家,如果不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那就基本上属于盲人瞎马,最终的结果注定是入宝山空手而归。郭建龙的印度之行,固然并非所有的旅行者所能够效仿,却为旅行提供了这样一种可能,旅行既可以是身体的享受,也可以是精神的享受;对于旅行,重要的不是你走了多远,去了多少地方,而是你是否真正走进、了解了这些地方。
王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