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0版:乐生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3年10月2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网
不仅照顾老人的生活起居,还策划活动、做心理疏导
90后大学生养老院里当生活管家
  进养老院工作的男大学生比较少

  过去,在养老院工作是不被看好的职业,但如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加入了进来。昨天,现代快报记者获悉,南京市属的公办养老院——点将台社会福利院近日启用新大楼“乐龄居”,除了环境更舒适外,最让老人开心的是,有11个“孙子孙女”陪伴,每天都是欢声笑语。

  90后贴身服务“80后”

  “小运生,你帮我再修改下啊?”“奶奶,您写得真好,我帮您在电脑里打出来,然后发EMAIL给杂志社投稿吧。”这是一对“祖孙”的对话。

  “我们这是缘分,咱俩不仅同姓,名字还同音。”82岁的王韵声以前是南京一所高校的老师,现在点将台社会福利院养老,平日喜欢写随笔。1991年出生的王运生是名害羞的大男生,春节前到院里顶岗实习,5月才正式上岗为老人服务。

  王奶奶说,她有两个女儿,一个在北京,还有一个虽在南京,但也不可能天天都陪在身边。3年前,老伴去世后,她的心情很糟糕,花了大半年时间才调整好。今年7月份,新大楼“乐龄居”正式落成,她搬了进来,一室一厅,冰箱、电视、微波炉等一应俱全,还能享受管家式的服务。“管家就是这些大学生,他们照顾我们的生活起居,非常棒。”王韵声说,从喂水喂饭,到聊天、教上网以及策划诗歌会、红歌会,这些90后孩子都做得很好。

  点将台社会福利院孟延书向现代快报记者介绍,这些科班出身的大学生不同于普通护工,他们的专业技能更强,也有理论基础,“姑娘小伙不仅为老人洗脚、擦身、换尿布,碰到老人便秘、抑郁症等,会用专业医学知识来解决。

  今年重阳节的庆祝会,也是这些大学生一手包办的。”

  13人实习,11人留下

  王运生来自安徽阜阳,让他开心的是,同事都是同学,“我们13个人是春节前一起过来实习的,当时被分在颐养区,从一线护理员干起。现在是生活管家,主要是照顾老人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王运生坦言,因为当年高考没考好,他在填报大专志愿时写了“服从”,最后被录取到大连职业技术学院的“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当时很迷茫,不知道将来干什么。而三年读下来后,王运生对养老这个行业感触很深,“学了这个专业,更加认识到这个领域前景广阔,现在住养老院的老人越来越多,而养老院缺少年轻人,尤其是缺乏具备养老服务和管理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王运生举例,3年里,他们的课程都围绕了“老”,老年常见病、老年心理学、老年推拿与按摩、老年生活护理、老年活动策划……

  “此前一直怕90后在一线工作,吃不了这份苦。有的老人痴呆,大小便都在裤子里,要为他们换洗衣服、擦身,担心很多大学生过不了这关。”孟延书表示,让她惊喜的是,实习结束后,首批13名大学生,11名留下来正式上岗。新盖好的“乐龄居”,现在就交给这批大学生来管理了。

  “他们通过大学3年的锻炼,培养目标是成长为养老行业管理型人才,而普通的护理员比较难达到这点,而这样的管理型人才是目前各养老院普遍都比较缺乏的。”孟延书说,作为公办的养老机构,希望大学生能安心留下来工作,“他们虽然没有事业编制,但管吃住,交‘五险一金’后,拿到手的有2900元,与其他专业的大专生相比,收入还是可以的。”

  专家建议

  发“入职奖励”

  鼓励大学生加入

  根据南京市民政局调研,南京市拥有较高学历和素质的老人占60岁以上老人总数的55%左右,高于国内同类城市。今后,养老高级护理人才将很抢手,尤其需要心理咨询、精神慰藉、权益保护、临终关怀等方面的护理型人才。

  “今年5月浙江出台新政,对老年服务与管理、家政服务与管理、护理等专业的毕业生,从事养老服务、康复护理等工作的,满5年给予一次性奖补。其中,本科生奖励4万元,专科(高职)生奖励2.6万元,中职生奖励2.1万元。上海也拟对从事养老工作的大学生给予补贴。”江苏省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所副研究员丁宏认为,从业者年龄偏大、专业水平不高,南京养老服务正面临包括人才在内的多重发展瓶颈。建议南京也学习浙江、上海的经验,发“入职奖励”,对大学生从事养老岗位给予补贴。

  现代快报记者 项凤华 文/摄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