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起至11月3日,由苏州碑刻博物馆、吴江博物馆、浙江长兴博物馆等9家博物馆联合举办的“镌石印痕——环太湖历史碑刻拓片精萃联展”将在苏州碑刻博物馆(文庙)明伦堂内展出。记者昨天下午在布展现场了解到,此次展出的拓片几乎涵盖了太湖地区数千年的政治、军事、社会、经济、文化、民族、艺术等诸多方面的历史。
归有光和吴承恩曾是同事
人称“震川先生”的明代著名散文家归有光是苏州昆山人,《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是江苏淮安人,很少有人知道,这两位明代的名家曾经在太湖边一个偏僻县城里共事过。长兴县博物馆收藏的“圣井铭并叙”碑和“梦鼎堂”碑是仅存于世的二人合作的结晶。
从两碑拓片的文字上便可以寻觅到两人共事的印迹。据介绍,归有光和吴承恩过了花甲年龄才当上小官,其中归有光是长兴县的县令,吴承恩则是县丞,为归有光的副手。两位文学巨匠同治一邑,并合作留下碑文,珠联璧合,在历史上也是很少见的。
《圣井铭》一碑由归有光撰文,吴承恩书碑,全文共301字。归有光有一年游览南朝陈国国君陈霸先故里时看到一口井,听闻这口井在陈霸先出生时显露了祥瑞,怦然心动之下,写下了《圣井铭》。在文中,他以这口井历经岁月沧桑,依然不竭不涸,来颂扬贤帝明主。当时正值隆庆元年,归有光和吴承恩这两位才当上七品小官的花甲老人合作这件作品,也流露出了他们对当时皇上感恩的心情。同一天,吴承恩还书写了《梦鼎堂记》碑,全文514字,此碑是归有光重建长兴县衙门,将县衙后宅提名为“梦鼎堂”而作。
乾隆御笔流露对功臣厚爱
吴江柳亚子纪念馆收藏的《乾隆御笔梅花诗碑》,和吴江黎里文保所收藏的《乾隆皇帝谕祭病故工部尚书周元理碑》两块碑刻的拓片,也出现在此次展览上,它们都是乾隆为功臣周元理而作。
这两件展品最珍贵之处不仅因为它们都是“乾隆御笔”,更重要的是,可以从碑文上看到乾隆的惜才以及对功臣的厚爱。
据了解,周元理是浙江仁和人,乾隆三年(1738年)中举人,但按当时的规定还不能做官。
乾隆惜才,于1752年规定,举人出身的士人通过吏部的挑选也可以当官,并称为“大挑”。周元理就是以“大挑”的资格当上了蠡县知县。后来因为政绩卓著而升任天津知府、山东巡抚,任直隶总督,治水有功的他于1780年晋升为工部尚书。
其中,《乾隆御笔梅花诗碑》是乾隆第5次入住姑苏行宫时创作的。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周元理引疾乞休,乾隆念其功绩,赐书“福”字匾和诸多珍贵的物品,其中包含梅花图。周元理返回黎里后将其制成碑刻,安置在黎川学舍,成为书院八景之首。《乾隆皇帝谕祭病故工部尚书周元理碑》则是乾隆皇帝为祭奠周元理的功绩,特谕祭碑。
此外,本次展览期间,苏州碑刻博物馆碑刻技艺体验中心今天还将举办两场关于拓片的主题活动,《镌石印痕———环太湖历史碑刻拓片精萃》一书也会配合发行,让更多人了解拓片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