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中国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3年10月1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现代快报网
新华社发文批国人财富观偏差
有一群中国富人叫“土豪”?!
  上海国际珠宝展上展示了一款由24K黄金打造的纯金鞋(资料照片)

  旧时,“土豪”是指凭借财势横行霸道的乡间富人。如今,“土豪”被网民们赋予了新的定义——财大气粗、无脑消费、有钱又喜欢炫耀……网民调侃的背后,“土豪”现象折射出怎样的国人心境?

  现象

  解读

  土豪挥金如土频遭吐槽

  记者调查发现,网民们最初用“土豪”来形容游戏中舍得花钱的玩家。逐渐,“土豪”的称呼蔓延到了现实世界,成为当代一类中国富人的群体标签。他们有钱却未必够得上“富豪”,可能出生于县乡一级的“小地方”,外形没有“高富帅”那么抢眼,但他们的无脑消费、各种炫耀,总能引起不小轰动。

  网民们纷纷吐槽身边的“土豪”现象。如北京市朝阳区某村村委副主任,国庆期间为儿子连摆三天婚宴,总花费超过160万,豪车开道、鲜花铺路、明星助唱——网友纷纷感叹,“这才是‘土豪婚宴’!”又比如江苏南通某男,用500万现金拼成羊肉卷作为聘礼迎娶新娘;还有四川绵阳市盐亭县,新郎用价值2000万的直升机接新娘……

  网民对待“土豪”的心态是复杂的。调侃与讽刺的对象不仅是“土豪”本身,更是拜金主义与贫富差距现状,各种“羡慕嫉妒恨”,痛恨的不是“土豪”,而是痛恨“我不是土豪”。9月末10月初,网络上甚至发起了和“土豪”做朋友、我为“土豪”写首诗等荒诞活动,“路见不平一声吼,抱住土豪不放手”“赤日炎炎似火烧,我为土豪把扇摇”……

  解读

  物质与精神素养存在落差

  对于舆论关注的“土豪”现象,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李明洁这样解读:“‘土豪’的流行与近些年国人‘暴发户’式地疯狂购买奢侈品,财大气粗却不讲文明礼仪等都有密切关系。”

  李明洁说,“土豪”现象反映出一部分国人的“财富观”存在偏差,对于财富的支配缺乏价值层面的引导,物质与精神文明之间存在断裂与落差。“‘土豪’,是对无脑消费、拜金主义的一种嘲讽,对其‘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价值观的批判。”李明洁认为,正如反讽是大多数网络流行语的基本功能,这种嘲讽本身是一种建设性的力量,带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就是敦促国人文明消费,减少对物质上的盲目崇拜,提高自身精神文化修养。”

  日前,关于“慈溪土豪洪水救人”的消息让网民竖起了大拇指。在余姚受灾后,浙江慈溪企业家徐先生驾驶近500万元的“擎天柱”汽车,带着食品、饮用水,和另外三辆越野车一起,进入余姚市中心进行救援,先后将100多人送到安全地点。“这才是值得尊敬的财富力量。”网民“snowhole”说。

  变化

  从戴金链子到戴佛珠

  当然,“土豪”形象并非一成不变。有网民总结了“土豪”这十多年来的转变:“从戴金链子转成戴佛珠,从喝白酒转成喝红酒,从西装领带转成中衫布鞋,从搓麻将转成打德扑,从开奔驰转成跑马拉松,从游山玩水转成山中辟谷,从投资夜总会转成投资拍电影,从狐朋狗友转成EMBA同学会……”

  “这个转变总结得很好,表面上看是附庸风雅,实则是‘土豪’群体的缓慢进步。”上海市心理学会副会长、复旦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孙时进教授解读说,这些预示着国人在温饱完成之后,对精神文化产生强烈需求。但从“土豪”到真正的“精神贵族”,还需要适当的方式来引导。孙时进认为:“像目前正在进行的产业转型,包括文化创意产业在内的第三产业的大力推进,城市文化设施的进一步完善,构建越来越多的社区图书馆等,都可以充实国人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

  据新华社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