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2版:艺+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3年10月1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4 >>现代快报网
时间简谱——陈琦艺术展

  陈琦是当代最具创作活力的水印版画家,在中国当代水印版画史上具有标志性的地位。他的水印版画作品从一开始就摆脱了上世纪80年代前传统水印木刻的一般范式,在创作中建立了独立、完整的技术语言系统。

  此次《时间简谱——陈琦艺术展》将展出作品60余件。这是陈琦从艺生涯以来举办的最大规模的个人展览,作品涵盖了艺术家从上世纪80年代末至今的代表性作品,除了学术界所熟知的“明式”“琴”“荷”“阐释”“梦蝶”“水”等,更值得期待的是其从2008年开始的“时间简谱”系列作品。此次展览将突出呈现近三年来陈琦在“时间简谱”这一主题创作上的最新作品。 展览亮点包括4米×14米的巨幅水印版画《2012》、《时间简谱》手制书系列、《时间简谱》跨媒介系列作品《楚辞》和《虹》、以及《时间简谱》交互媒体作品等等。

  《时间简谱》水印版画

  时间似乎是无形的抽象概念,看不见,摸不着。但在陈琦看来,时间是物质的。如果留意,我们几乎能在所有的物质中找到时间的痕迹。

  2006年夏天陈琦在伦敦bankside Grleey做个展,一天在欧洲木版基金会冯德保先生家中参观他的收藏(中国古籍善本),无意间翻到清刻《太平山水图》其中一个对页《雄观亭图》时,满页虫眼交织着图画中翻滚的浪花直逼双目,那细密如绢丝般精美的线条与一个个大小不一弯曲幽闭的虫眼形成一种强烈的时空错构比对,令人想象到它们曾经年轻丰盈的生命…

  《时间简谱》的创作时间自2009年起延续至今。其创作形态较以往丰富,囊括了版画、木雕、装置以及手制书等多种艺术样态。该系列作品共同阐释了一个核心主题——对时间与生命的思考。

  其中,《时间简谱》水印版画系列作品以水印版画技术完成,画面中黑色圆圈的凝重沉郁,上面蠕蠕而动的光影,错落有致,像花纹,像虫蛀,也像文字。定睛再看时会发现那黑色光环似乎从很深远、很渺茫处滚动呼啸而来,承载着一个关于起源或者结局的预言和记录,条理清晰但无法解读,仿佛是吞吐了太极的太极,纵览着恒动的恒静。而这也正是陈琦对于人类终极关怀的具体体现,也就是表现出他对时间和生命的一种深入思考。

  《2012》

  水意味着生命的孕育、起源和诞生,它使宇宙万物得以循环往复,与人的个体生命息息相关。水在中国被赋予丰富的文化内涵。“水”是陈琦2003年就开始创作的系列作品,这系列作品真正让陈琦在艺术创作上实现了质的飞跃。用他的话说,如果说前期的创作是“小我”的抒怀,仍依赖于文化的符号,“水”系列让他摆脱意象的束缚,进入自由之境。

  《2012》是陈琦耗费连续两年的时间完成的。这幅4m×14m的巨幅水印木刻由240张1.2m×2.4m的板子饾版套印而成,虽然主题上仍然是对“水”的借用,但站在作品前却有一种水面排山倒海而来的震撼和些许蛮不讲理的压迫感,相较2010年的作品《1963》中的平静水面,和仍然带有空间感的画面,《2012》中扑面而来的水面更具流动性和宏大气势,走近细看作品却会发现似乎每一个线条都已经完成了纯粹抽象的过渡。

  陈琦的“水”一直被业界认为是“简约如诗、空灵若梦”,凭借着水的中国哲学意蕴,及艺术语言和图式的难度,陈琦很快塑造了他的个人艺术样式,得以让饱含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作品在视觉上不偏离当代性,也让中国特有的水印木刻在形式上是国际的。

  《楚辞》

  《楚辞》是陈琦2013年“时间简谱”大概念的一个延伸,与其“关注传统精神和器物”的早期作品及以“水”为表现对象的系列作品也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时间简谱》跨媒介系列作为其手制书后爆发式的延展作品,陈琦将时间简谱的符号衍生到掐丝珐琅、金丝楠木等材料中去,《楚辞》就是利用金丝楠木创作的系列作品,将具有使用价值的器物赋予了更深层次的艺术内涵。

  在《时间简谱》中如同细胞形态反复出现的造型,恍惚、游动、空灵地附于木质的古琴上。其状如汉代漆器上的云纹历经岁月的浸淫,褪祛“火气”。清凉通透而又斑驳端庄带着荆楚文化的浪漫气质。无论是层层叠印的纸上的平面作品还是在古琴上的透刻,细胞般的光斑或在黑色调子里浮动闪烁,或形成螺旋空洞让观者看到此岸与彼岸的往复循环。水印木刻的多层印染之感让作品暗处墨色深邃,明亮处光辉如玉,清凉气息充溢于空间。

  ■名家评论

  陈琦的作品看似非常的理性,但是他在理性的过程中也会生发出许多感性的成分,可以感受到他的每一个细节,与眼、手、情感的关系,这些通过他的作品都可以感觉到。在艺术家亲自动手的过程,也是对作品的一种感悟和掌控的过程。好的当代艺术家,无论是自己动手还是在工人协助下完成作品,都是要把握作品的成品和人之间那种微妙的感觉。陈琦的所有作品几乎都是自己动手,亲自完成,也是在把握这种很微妙的感觉。而往往艺术家在把握和掌控自己整个作品的过程中,会生发出更多的东西。

  ——王璜生(展览策展人,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

  

  

  

  通过陈琦这次的个展,大家便会看到他用各种手段去表现自己的意图,这种表现在语言上面是非常突出的,个性也很明显。至于展览中对多种媒介的使用,也足以可见陈琦很明白自己想表现什么,他已经不把自己的艺术仅仅局限在版画之上。版画对于陈琦而言实际上是一个“原点”,艺术家从这个原点出发,至于做什么东西就都变得无所谓了,艺术家可以觉得什么合适就做什么。 我们现在美术界的一个很大的弊病就是自己把自己局限在一个圈子里,不敢越雷池一步,这种做法其实是很狭隘的。在我看来,做版画的人从来都应该这样,要敢于在做版画的同时去尝试很多的东西。

  ——广军(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