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5日香港苏富比晚间拍卖专场上,曾梵志《最后的晚餐》以1.8亿港币成交轰动了拍卖市场和艺术界,一时之间各大媒体争相报道。该作刷新了亚洲当代艺术品纪录,中国当代艺术品开始进入亿元时代。与此同时,赵无极等其他十位艺术家作品也创下新的拍卖纪录。该夜场拍卖总成交额高达11.32亿港元,创下了亚洲历年来同类型晚间拍卖会的最高总成交纪录。
据悉,由尤伦斯夫妇送拍的曾梵志《最后的晚餐》当晚以7000万港元起拍后,经过五名竞投者持续20分钟的角逐,最终该件拍品以1.6亿港元落槌,加上佣金则为1.8亿港元,打破了此前由张晓刚的三联作《生生息息之爱》保持的7906万港元的中国当代艺术品纪录,也打破了日本艺术家村上隆的《我的寂寞牛仔》雕塑在2008年拍出的1510万美元的最高亚洲当代艺术品的价格纪录。此次曾梵志《最后的晚餐》的拍卖进入天价作品行列,并成功拿下全球最贵在世艺术家单品第七的好成绩。
综合
01
关于曾梵志
曾梵志,1964年生,武汉人。1991年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油画系。现为职业画家。1990年在湖北美术馆举办“曾梵志油画个展”。1993年在香港汉雅轩画廊举办“假面·曾梵志个人油画展”;作品《协和三联画》获“九十年代广州双年展”优秀奖。1994年参加“首届批评家提名展”(中国美术馆)。1995年参加“1979年以来中国前卫艺术展”(巴塞罗纳圣莫尼卡艺术中心)。1996年参加“中国展”(波恩艺术博物馆)。1997年参加“首届当代艺术学术邀请展”(中国美术馆)。1998年举办“曾梵志个展1993-1998”(中央美术学院画廊、香格纳画廊)。
02
画作解析
《最后的晚餐》创作于2001年,是曾梵志“面具”系列代表作,也是该系列尺幅最大的作品。原画中的耶稣及12个门徒,被换成戴上面具、吃着西瓜及系红领巾的少先队成员。人物后方的书法,取材自中国教室中常见的名人毛笔书法。把宗教场所转变为教室,使作品的空间产生游戏感,充满荒诞性。
《最后的晚餐》为曾梵志极具代表性的巨幅作品,标志着其艺术创作的巅峰。此画创作于2001年,是艺术家备受推崇之“面具”系列中尺幅最大的作品。此为长达4米、高2.2米的单幅画布创作,属“面具”系列最成熟时期的作品,完全体现了当代中国艺术的精髓。盖伊·尤伦斯男爵和米莉恩·尤伦斯男爵夫人于作品创作翌年旋即纳入其私人收藏中,一直珍藏至今。
曾梵志的《最后的晚餐》取材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大师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的同名作品,但这幅作品把所有的宗教人物换上了戴上面具的少先队成员,系着红领巾在桌前吃着西瓜。此作是对经济日益发达的中国的一种隐喻,红领巾代表共产主义理想,而原作中的犹大,则由一个戴着金黄色西式领带的人物饰演。艺术家曾表示︰“金色领带代表金钱,代表西方资本主义。打领带是1980年代才开始在中国普及的。”打领带无疑是一个中国社会变革的信号,而墙壁上带有中国书法笔调的挂画和桌上刺眼的红色西瓜则代表中国。《最后的晚餐》以恢宏的气势,捕捉了中国社会在90年代经济改革时期的面貌改变,是当代中国艺术中极具代表性的一件作品。
如此珍罕重要的作品鲜见于市场,根据曾梵志现时个人世界拍卖纪录(同样来自“面具”系列之作,成交价为75,367,500 港元/9,660,023美元),据悉,苏富比此前预料《最后的晚餐》该独一无二的作品之成交价将超越8,000万港元/1,030万美元。
03
市场分析
据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统计,截至2013年10月8日,全球在世艺术家拍品TOP10的榜单中,中国艺术家曾梵志凭借其2001年的作品《最后的晚餐》(The Last Supper)成为了上榜的最年轻艺术家,也是第一个上榜的亚洲艺术家。以曾梵志《最后的晚餐》为契机,香港艺术市场的地位得到巩固,开始加入高端艺术市场的行列。创作于2001年的《最后的晚餐》是曾梵志“面具”系列中尺幅最大的作品,它取材于达芬奇的同名巨作,呈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进入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的状态。作品属单幅画布,长4米,宽2.2米,属于该系列成熟时期的作品。早在2008年,曾梵志的《面具系列1996 No.6》就以7635.75万港元的高价在香港佳士得拍出,打破了当时中国当代艺术的世界拍卖纪录。此次的高价作品的成交可以预见5年前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繁荣局面开始回归。著名收藏家的收藏、与顶级画廊的合作、海量美术馆的展览无疑是推动了曾梵志艺术作品市场发展的主要力量。曾梵志的“面具”系列被艺术市场竞相追捧,这一系列作品始创于1994年,题材上探讨都市人的生存状态,纪录了中国经济起飞的十年间,中国人在都市化的过程中的处境及焦虑。风格上,他的作品吸收了西方表现主义如英国艺术家培根及弗洛依德的艺术精髓,加上个性化的题材及独特的中国符号元素,成为艺术家最为人熟悉及最受欢迎的创作系列。
据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的统计数据,曾梵志的作品在市场上成交率为88.9%,高成交率加上轮番的高价纪录以及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为曾梵志的艺术作品赢得了包括瑞士、德国、香港及国内藏家的收藏。综观在世艺术家单品排名,可以看出中国当代艺术刚刚登上全球高端艺术品市场,曾梵志《最后的晚餐》作为仅有的一件上榜作品,其地位还无法撼动里格哈德·里希特、杰夫·昆斯这些艺术界的超级大鳄。当代艺术经历几轮洗牌后还能够留下来高价艺术家的作品必然是已经被艺术市场公认为值得收藏的精品。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以及国内艺术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艺术家走向了国际,更多的国际藏家开始意识到中国的当代艺术也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观/点/
天价与不朽无关
天价的未必不朽,天价却不能不朽的比比皆是。达芬奇《最后的晚餐》已是世界美术史上公认的不朽经典。我的主观想法:因其在前,曾梵志的作品用“最后的晚餐”相称比用《最后的晚餐》冠名更合适。
杜绝在艺术上的学习、借鉴是不可能的,但在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这样的经典前进行事实上的“克隆”是万万不可取的。真正的艺术创作要把自己的“生命色彩”融入作品中,当形成于个人情感的不得不发,足以使人们“一画有千秋遐想”——通过曾梵志“最后的晚餐”,你我是否发现了作者的“生命色彩”和个人情感的状态?我于此并没有产生其他的“遐想”,第一反应便是想到了艺术大师达芬奇那不朽之作《最后的晚餐》!
——刘晓林(艺术爱好者)
不是他最好的作品
曾梵志不是突然冒出来的,早在2008年,曾梵志的《面具系列1996 No.6》就在香港佳士得拍出7635.75万港元的高价,打破了中国当代艺术的世界拍卖纪录。曾梵志的作品超过其他当代艺术家是因为内容更单纯,人物形象鲜明。
每个人都有面具,在西方面具是人格的同义词,因此他的作品得到国际认可,面具系列有200幅左右,很多美术馆都有收藏。方力钧作品中早期人物也很鲜明,但是没有曾梵志这么抢眼。
这幅作品之所以身价过亿,首先《最后的晚餐》是世界名著,被曾梵志挪用过来,无论中外接受度都比较高,另外就是画幅很大,技巧倒是次要的,这幅画我不是特别喜欢,画得有点艳俗、匆忙,不是他最好的作品,但是有明显的代表性。
——彭德(艺术批评家)
1.8亿,是令人不安的价格
众所周知,最近的一年以来,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经营状况经历着严峻的下滑,艺术品市场中的重要板块——中国当代艺术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影响。在这样的市场状态下,曾梵志的这幅作品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交价位。1.8亿港元、一位还在创作的艺术家、一张对这位艺术家并不算顶级的作品,这三者之间形成的对应关系,值得思考!
让大家感到意外的不仅仅是这张画的价格,可能还有对曾梵志之后艺术市场走向的难以预期。作为一个正在创作高峰期的艺术家,他的画价格还会高吗?如果价位随着新作品的出现持续走高,这种状态还合理吗?
——吴颖欣(艺术策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