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10版:报庆特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3年10月1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网
丰县梁寨镇强力推进中心镇创建
  梁寨镇党委书记王磊和部分班子成员到农家走访

  今年 7 月,丰县东南重镇——梁寨镇, 被徐州市委、市政府确定为 20 个重点创建中心镇之一。 为此,该镇坚持以践行群众路线为创建工作的保障,积极推进党员镇村干部走近村民家,“察民情、解民忧”,涌现出一批“帮百家忙, 交百姓友”的干部典型及感人事迹,被《江苏法制报》《徐州日报》等媒体争相报道。为此,《现代快报》记者走进丰县梁寨镇,亲自感受到这个新型乡镇以民为本汇聚正能量,全力推进中心镇创建的浓厚氛围。

  宣传委员李芳在走访

  8月27日中午,我来到了梁寨村陈茂松、李翠英老两口家里。站在门口的第一眼,让我惊呆了,几间破旧的草屋子,感觉风稍大点就要倒掉,屋顶的草,也不平整,四周的土墙皮掉落了很多。

  老两口都有60多岁了,陈茂松老人有气管炎病,家庭收入靠种田,生活拮据,到现在还住着草危房。草屋用的时间长了,有好几处漏雨,每逢下雨老人家都要去邻居家避雨。看到这些,我心里就像打翻了五味瓶,不是滋味。

  困难的人最需要党委和政府去关心、去帮助。回来后,我迅速将陈茂松家的特困情况,反映给镇党委王书记。正忙于中心镇创建工作的王书记,立刻带人实地了解情况。因草危房改造的名额有限,从老人家里返回后,王书记又赶到县里,向县分管领导作了专项汇报,在多次协调下,草危房改造名额终于批下来了。

  当把这个喜讯告诉老人的时候,老人家眼睛湿润了,欲言又止。在我的再三安慰下,才开了口,“闺女,也就不瞒你了,王书记为我家争取草危房改造,我心里真不知道咋感激,现在虽然能享受改造资金7000元,可是……”我突然明白老人家的意思,是啊,两间房子不是7000元能盖起来的,缺口怎么办?

  离开老人家里,我心里酸酸的,无论如何也要把老人的房子建起来。这时我的电话响了,是老公打来的。办法有了!给女儿准备上学的钱不是还存在那吗。

  回到家后,我把陈茂松老人家的情况对老公说说了,也把动用女儿上学的钱帮建房的事也说了。原本还担心老公不高兴,没想到他非常赞成。老公自小生活在农村,对农村很有感情。就这样,陈茂松老人建房的钱有了着落。

  几次走访,让我既解决了旧草屋房的改造问题,也为陈茂松带去了生活的信心和勇气。群众在想什么、盼什么,乡镇干部就要做什么。只有百姓的生活改善了、幸福了,乡镇干部的工作才算做到了位。

  1.修危房结“农亲”

  梁寨镇宣传委员 李 芳

  2.群众的理解与支持 是工作的动力源泉

  今年4月,刚被任命为丰县梁寨镇派出所所长的我面对繁杂琐事感到身心疲惫,在困惑和忧虑中形成了回避的惰性思维,遇到群众来访、求助,我心理上有些排斥。6月下旬,镇党委开展机关干部“走百村、进万户、察民情、解民忧”活动,不仅改变了我对农村和农民的看法,更深化了我对农村和农民的理解。

  老战士韩光启是第一个让我感到自惭形秽的走访对象。老韩是1963年入伍的老兵,退伍后凭借机械维修的手艺为生,这位年近七旬的老人一件深色的短褂虽然已经褪色发白,但是十分干净平整,他满面红光、神采奕奕。从企业退休后工资不足千元,但对现在的生活十分知足。老人的这颗平常心,不仅让他自己心情舒畅,更给我以启迪。组织给予我良好的生活保障,我又有什么理由不安心、踏实地工作?韩老汉实实在在地用他对生活的理解,给我上了一堂人生课,让我感受到基层群众是我们生活和工作的老师。

  一周之后,当我再次路过韩光启老人门前时,正在院内摘菜的女主人忙放下手中的活计,像招待贵宾一样招呼我进院休息。当我走出院门,百米之外的韩光启老人又一路小跑过来,握住我的手,大声地向周围邻居介绍我这位新来的派出所所长,并言辞恳切地挽留我吃晚饭。两位老人不仅让我受宠若惊,更加让我羞愧难当,羞的是我和群众的距离,愧的是我对群众的感情。在多次的走访中,无论是老上访户、外出务工回乡的青年,还是刚刚刑释解教的问题少年,每一次进门都对我笑脸相迎,每一次话别都是诚意相送,让我感到,群众是欢迎我们上门的,是理解并支持我们工作的。

  当我以感恩的心,去贴近群众,化解难事调节矛盾,发现解决的不仅仅是问题,更凝聚了人心,调顺了民意。如今的梁寨镇,民气顺了,信访少了,群众满意度也提升了。

  带着责任下去,迎着矛盾上去。我对今后的群众工作充满信心与干劲。

  他是个听取民意的“遛街”书记

  中心镇创建,千头万绪,是一项大工程。镇党委书记王磊每天忙得脚不沾地,除了晚上县里有会不得不回去外,绝大部分时间都泡在镇里,即便是周末、节假日,也在镇里忙活。

  王磊有个习惯,每天吃过晚饭,总爱上街溜达。他说,紧张工作一天,晚上万家灯火,上街走走,格外惬意放松。最重要的是走在人群中,还能听到群众的声音。刚开始,人们不知道他是谁,却老见一个人爱在街上溜溜达达,还问这问那,于是就凑过来和他闲拉呱。最多时有300多个人围着他,他们不告状,也不诉苦,就是想和他聊聊心里话。

  你一句我一句,谁承想,这一聊,就聊出了建设性的好主意,镇里的许多热点问题、敏感问题,就在王磊的闲遛中找到“解药”,得到顺利而妥善的解决。

  溜达来溜达去,王磊还真的遛上了瘾,也遛出了与村民的好感情。有人劝王磊:“有些刁民专找领导麻烦,提无理要求,本来专门找还找不上,这倒好,你自动给人家送上门了。” 王磊不这么看,他说:“矛盾想躲躲不过,问题只要存在,就应该积极解决,躲不是办法。而且,有些问题,本来并不成为问题,只是因为沟通不畅,如果把问题说清楚,一定会得到群众谅解。”事实证明了一切。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在王磊的率先垂范下,如今梁寨镇机关所有干部都“动”了起来。许多干部骑着自行车“走村串户”,做到人在村中、村在心中、心在民中;进到村里像个干部,蹲到田间是个农民;积极为联系户出点子、谋路子,面对面和他们拉家常、交朋友,躬身倾听民意,了解群众的所需、所急与所盼。同时,设立“联村干部接待日”制度,与党员群众座谈,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将矛盾就地化解,把难题及时解决。

  据统计,目前梁寨镇机关干部已记录撰写民情日记、心得体会10000多篇,形成调研报告248篇,汇总发现问题1285个,集中解决问题1058个,为中心镇建设献计献策896条。同时,有效化解了一些长期积累下来的疑难杂症和群众积怨,赢得群众一片赞扬。

  张焰副书记在梁后远老人家走访

  走访回来后,我把梁大爷家的情况向王磊书记作了详细汇报。王书记立即表示要亲自去,并表示要结合实际情况给予帮扶。夜里又下了大雨。听着窗外哗哗的雨声,我难以入睡,这样的雨夜,不知道梁大爷家院子里是不是又灌了水,也不知道那几间摇摇欲坠的房子怎样了?

  天刚亮,我就爬起来赶到梁大爷家。还好,家中一切正常,房子安然无恙!我揪着的心也落到地上。我也说不清为什么只见了一面,就如此牵挂这两位老人。或许是看到他们,就不由想起我已经去世的奶奶和仍生活在老家的爷爷。

  我刚要开口给大娘打招呼,就听见背后响起熟悉的声音:“大娘,昨夜雨大,房子没漏吧?”回头一看,原来是王磊书记来了。这个做事一向雷厉风行的王书记,天天忙于中心镇创建,连吃饭睡觉的空都没有,竟然还记得我给他说过的梁大爷。

  说话间,王书记已在梁大爷家的房前屋后踏踏实实转了好几圈。接着,他一屁股坐在院里的小矮凳上,和大爷大娘拉起呱来。王书记现场办公,调度了5组队长,又安排季镇长尽快落实,帮助老人拆掉危房,重建新房,立刻开始动工。安排完,王书记又从自己口袋里掏出500块钱塞在大爷手里。梁大爷激动地说:“王书记,你来咱镇才不到半年,你看看变化多大,天天都在变。你有那么多的事,还惦记着我们这两把老骨头,这让我咋说呢?”

  王书记曾在“走百村、进万户、查民情、解民忧”的动员大会上这样说,“老百姓是我们的衣食父母,老百姓的事就是天大的事,我们都要认真对待!”这些长期工作在最基层的乡镇干部们,每天都在用最朴实的语言、最直接的行动,诠释着神圣的职责和使命。爱民、亲民、助民,知民情、察民意、解民忧。如果每一个干部都如此倾力为百姓谋幸福,那何愁我们的干部风气不好转,又何愁百姓不向干部们真诚交心?

  3.老百姓的事是天大的事

  梁寨镇党委副书记、市委选派优秀年轻挂职干部 张焰

  此次采访的每一个人都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一改以往群众对于干部“官本位”的形象,真心实意地深入基层,了解民情、体察民意,为民解忧,干劲十足!梁寨镇的百姓对于这种作风的转变无不竖起大拇指称赞,干部成了百姓自家人,政府职能部门解决问题的能力凸显,效能增高。

  如今的梁寨镇干群和谐,全民一心,凝聚成一股合力,将梁寨中心镇创建工作推向高效高质发展之路。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