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证明,馒头不仅能引起血案,还能引起限购。
周三消息:北京大学推出“主食每个品种限购3个”。原因是北大的馒头2毛钱一个,花卷3毛一个,芹菜肉包7毛一个,“很多教职工家属来食堂打包”,抢购学生食堂主食。
大部分状态下雪白雪白的馒头,本身不要命,但是一旦价格疯狂起来,那就会“要命”。予以馒头限购,完全是中国式办法的一种。看上去无奈,却仍然表现出刺激社会观感的优越性,那就是除了便宜,还是便宜。
因为馒头难求,一位经济学院的学生说,他常听到身边同学“一个馒头引发的吐槽”。校方规定食堂员工严格执行“限购”,违规一次扣1分,罚120元。拎着塑料袋来买主食的老头老太,常因“限购”与食堂工作人员发生争执。但是人们并不怀疑这种限购可以执行。
“馒头限购”引起诸多联想与放大。最典型的是拿到桌面与楼市限购相提并论。《“限购馒头”和限购房是一码事》,评论人刘健在红网发表这样的文章,指向明确。新浪认证为“北京和硕房地产总裁”的网友“@黄长乐”发微博说:由北大馒头限购可以联想到北京的限号限行、房地产市场的限购限价……而9月25日新浪乐居上有一篇题为《馒头都限购了 买房还等什么》的文章大发议论:学校的食堂因为有了政府补助压低了市场价格,使得需求不断提高,经典的供求理论解释,应该是提升价格或者增加供应量。但是竟然提出了限购!的确能够压抑一部分需求,在畸形的供求比之下,需求将不断地被压抑,以后会不会出现“倒馒头”事件?
对需求的思考,媒体评论也有涉及,北京晚报评论员苏文洋在该报发表《“限购”馒头问题出在补贴方式》一文,中心思想已由题目显示。文章认为:最简单的办法,我以为是将财政补贴直接发放给学生,按月打入学生就餐卡里,食堂则完全按照市场成本运行。好处显而易见,学生每月获得多少补贴自己心里有数,吃不了还能有点伙食尾子,节余归己。不是学生的人,谁愿意到食堂来买饭都欢迎,没有财政补贴的便宜可占,只享受一些就餐方便。
无论是何种分析,都难以改变“馒头限购”真实发生的事实。
在这个物价高企、限购四起的时代,我们对于“馒头”实在有无限的饥渴与遐想。不要忘了,富人群体是不可能参与馒头抢购的。某种意义上,用各种方法抢廉价馒头,也从一个角度证明了收入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