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提要:担心记者在场惹来“冲突”,属于一种缺乏根据和逻辑的猜测;以“人太多”阻挡记者,更是十分滑稽;至于否认接访的“开放式”,则有违接访本意,接待群众上访,不开放,难道还“闭关”吗?
现代快报首席评论员 伍里川
昨天广州日报报道:23日,“广州市城管执法局局长接访日”现场出现罕见一幕:城管执法人员把守大门禁止记者进入采访,偷溜进去者立马就被揪了出来。生生让接访引来质疑,实在不智。
该局开展接访6年来,还是首次出现这种情况。匪夷所思吗?一点也不。
搜索资料,在接访活动中拒绝记者的现象比比皆是,而广州更是频现。2012年7月23日,广州多个政府部门接访。有记者到广州市劳动保障信访中心采访,被工作人员拒之接访现场门外。2012年5月23日是广州市文广新局每月一度的领导接访日,该局党委书记杨韬在听完市民的诉求,即将表态答复时,示意记者回避。2011年8月11日,广州全市举行区(县)和市直有关部门大接访,记者苦等两个多小时却进不了广州市公安局信访局信访现场。
“拒绝”大概是有传染性的,广州市城管局受周围环境影响也不奇怪。而拒绝记者成风也说明,在当地,对于相关行为,上级的批评或制止是一种稀缺品。
关于拒绝记者的理由,可以整理出一套精彩语录。当日城管局把门的执法人员有言:“担心有记者在场,会让上访的市民情绪激动,进而与接访领导发生冲突”,而广州市劳动保障信访中心相关负责人则说:“没有说接访是开放式的”,广州市公安局信访局最“体贴”——“里面人太多了”。
担心记者在场惹来“冲突”,属于一种缺乏根据和逻辑的猜测;以“人太多”阻挡记者,更是十分滑稽;至于否认接访的“开放式”,则有违接访本意,接待群众上访,不开放,难道还“闭关”吗?2011年1月,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有过表态:公众机构、公职人员任何时候都不得拒绝记者的合法采访。这一“任何时候”当然包括“接访时间”。
就拒绝记者而产生的诸多冠冕堂皇的说辞,隐含着一种对记者的“怕”。“怕”什么?“怕”与记者打交道,“怕”相关信息被传开,怕弄出动静来。“记者在,弄得我有点紧张”,有领导曾直言不讳。
接访中,确实有保密或保护隐私之需,但这种需要毕竟有限,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上访所涉内容可公开。怕就怕,以保密或保护隐私之需,拒绝媒体介入。说到底,这还是害怕舆论监督、缺乏自信的表现。
这是一对矛盾:多数上访者就害怕记者缺席,担心这样一来就会使其诉求因得不到特别关注而“沉没”;而一些官员偏偏就害怕记者在场带来种种麻烦。记者采访,根本是为了促成群众解决问题、增进政府部门与群众的沟通与理解,但两种心理的对比说明,一些官员没有真正重视群众上访,没有真正关切群众切身利益,对于信息公开、构建阳光政府种种又明显缺乏深刻认识,而这不是一句“不懂如何面对传媒”就能释然的。
接访日拒绝记者,注定是一种双输。该对这种怯懦而又令人失望的行为说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