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6版:世间相/少年派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3年9月2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4 >>现代快报网
“借用”老板娘名字去治伤
做工伤鉴定的时候傻眼了

  “事故发生两个月了,可是直到现在,我的手指还没有完全恢复呢。”昨天,28岁的牛书珍无奈地说,她在栖霞区一家私人制衣厂工作时,一根针戳进左手拇指折断。事发后,该厂在牛书珍入院治疗时造假,导致她无法做工伤鉴定,维权遇难题。

  病历上是老板娘的名字

  牛书诊说,今年6月4日,她到龙潭街道大棚村一家私人制衣厂工作,主要是用缝纫机加工布料做衣服。7月22日上午,她在工作中,左手拇指被缝纫机的针戳中,一段针头折断在拇指中。昨天,牛书珍说,“现在手指的功能还没有恢复,医生说如果恢复不好,可能会影响手指功能。”牛书珍说,虽然针头没有伤到骨头和神经,但自己的手指到底能恢复到什么程度,医生也没有下定论。

  事故发生后,牛书珍找到厂里,协商解决后续处理事宜。不过让牛书珍头疼的是,她从进医院到出院,病历、检查环节用的都是老板娘杨某的名字。“我是外地人,还没有与厂里签合同,也没有办保险。老板娘用她自己的卡,是想报销一部分费用。”牛书珍说,让她想不到的是,现在她与厂里协商处理后续事情时,遇到了麻烦。

  厂方只肯补偿3200元

  昨天上午,现代快报记者与牛书珍一起来到龙潭街道大棚村,牛书珍所在的制衣厂是一个只有20多名工人的小作坊。老板娘杨某证实,牛书珍是在工作时受了伤,自己先后支付了医药费、营养费、护理费等7000元左右。她是用自己的名字帮牛书珍治疗的,“本来是想能报销一点,省一点钱。可是后来发现报销不了,所有的费用都是我掏的,一分钱也没有报掉。”

  杨某说,牛书珍是6月4日上班的,7月22日发生事故的。牛书珍之所以没有签劳动合同,是因为她有3个月的试用期,本来厂里是准备跟她签合同的,没想到会出这起事故。“我们是小厂,出了事也没有推,可是她不能狮子大开口,让我们没办法承受。”杨某说。

  当着记者的面,杨某表示,除了已经付掉的费用,她愿意再付牛书珍一个月的工资,作为补偿。“我们是计件工资,她每个月顶多拿2800元,我们可以给她3200元,再多就不行了。”对于杨某提出的这个解决方案,牛书珍不能接受。她说,厂里没有与她签劳动合同,应该做出补偿。另外,因为手指受伤,她一直没法正常工作,厂里也要作出补偿,厂里还应该负担护理费、交通费等费用,各项费用加起来在2.7万左右。

  律师称做工伤鉴定不容易

  牛书珍说,当地劳动部门说她手上的病历不能作为证据,无法进行工伤鉴定。

  对此,北京中银(南京)律师事务所左迎春律师说,牛书珍的那份病历中,病人的名字不是她,不能作为工伤鉴定的依据。牛书珍要做工伤鉴定,应该重新到医院开具真实的证明,并且要提供给劳动部门相应的材料,如在厂里工作的证明,工友作证的内容等。不过,目前看来,牛书珍要提供这些材料并不容易。

  就牛书珍来说,厂方没有及时与她签定劳动合同,应该支付7月份至9月份的双倍工资,加上她本来的工资,这部分费用在1.2万元左右。另外,如果工伤鉴定结果出来,牛书珍可获相应赔偿。目前看来,双方最好协商解决。如果实在不行,只能通过司法途径解决。

  现代快报记者 顾元森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