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F12版:全媒体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3年9月2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现代快报网
党报刊文批少数专家学者频发不公正、不严谨言论——
专家说雷语 只为抢眼球捞好处

  近来,少数经济学者不时就这些问题发出雷人之语:“北京房价要涨到80万元/平方米”、“延迟发养老金,其间男的可以去养老院做园丁,女的给老人洗衣服做点编织”……这些学者为何好发雷人之语?网民们在惊愕之余,不断发出质疑、批判之声。

  一些专家学者为何要“语不惊人死不休”?有分析认为,一是为个人出名,所以在公众关心的问题上出狂言,博人眼球;二是有些专家学者疏于系统深入的学术研究,只求语不惊人死不休;三是某些专家被利益集团利用,在某些时候充当了它们的代言人。

  其实,学术上百家争鸣,各种言论出现很正常。但专家学者不比普通人,他们在专业领域具有权威性,其话语传播影响力非同一般,有可能左右公众的思想和行为。如果言论不当将误导大家,甚至扰乱市场秩序。专家学者们应该以公正、严谨的学术态度和尽量符合事实的科研成果呈现给大家,否则,只会被公众笑话,最后落得毫无权威可言。据《人民日报海外版》

  网友dcwb123:专家的这些言论比那些网谣对社会的危害还要大。

  匿名网友:砖家是装作无知,还是无聊?下:愚弄百姓;上:欺骗领导;竖:浑水摸鱼。

  “@月冷钓寒江”:对于自己说的话需要负责,要像对大V一样对待他们。

  网友“了公”:做生意胆大的能发财,做学问胆大的能专家。

  “@星望河”:伪专家。真正的专家不会因利益或权利捆绑,而选择性发言。

  “@十月山河”:“砖家”“雷语”如纯一己之言,就当醉话随风过了。若源于某项政策的前奏或某种动机的试探,教授专家调研吹风,政策方案顺势而出,这“雷语”就危害大了,误导决策,欺骗百姓。专家不成砖家,教授不出雷语,还得多接地气、掌实情,为决策者提供真实依据。

  选自新浪网

  盘点这两年的专家雷语

  ●“当你40岁时,没有4000万身家不要来见我。”“25年后,北京房价要涨到80万元/平方米,南京房价至少也要涨到40万-60万元/平方米。”

  语出: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董藩

  ●“110个城市房价即将面临崩盘。”“一个城市房价越低越丢人。”

  语出:深圳大学当代金融研究所所长国世平

  ●“未来五年大城市房价平均跌一半,中国部分房价会跌去九成!”

  语出:专栏作家谢国忠

  ●“住房率超过50%,城市就会死亡。如果刚刚毕业的人都买上房,那么国家就会衰亡。” 

  语出:中国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金岩石

  ●“65岁领取退休金,其间男的去养老院做园丁,女的给老人洗衣服啊做点编织,多好啊!”

  语出: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杨燕绥

  ●“医院死人才正常,医院救死扶伤是不对的。”“老上访专业户至少99%以上精神有问题。”

  语出:北京大学教授孙东东

  ●“即便是强奸,强奸陪酒女也比强奸良家妇女危害性小。”

  语出:清华大学教授易延友

  ●“公务员工资奖金提升80%~100%比较合理。”

  语出:兰州大学副教授尚虎平

  ●“三聚氰胺基本是无毒的物质,成人喝下去不会损害人体。”

  语出:北京大学教授李可基

  ●“拒吃鱼翅才是浪费。”

  语出: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崔和

  知名学者刘东和教授:专家学者是社会精英,是公共知识分子,当坚守学术操行,出言谨慎。一些专家屡出雷语有几种可能:一是违背学术良知,受到利益驱使,为利益集团代言;二是本身水平有限,靠抄袭和拼凑换来的学术头衔,属于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是“伪专家”;三是治学不严谨,学风不正,属于脱离实际的“书呆子”。共同特点是,不计后果,不负责任,为少数人“背书”,他们所言脱离实际、脱离群众。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整个学术界的浮躁。因此,杜绝专家雷语,根本上还得整治学术风气,提升学者社会形象。

  现代快报记者 曹玉兵 采访整理

  原声:“政府就是要做穷人的代言人。” ——山西太原市长耿彦波接手未安置2万户居民时说。(据新华视点)

  回声:说到,还要做到。

  

  原声:“官员养情妇本质上与纳妾没有区别。”——云南大学教授金子强针对贪官包情妇说。(据北京晨报)

  回声:根治官员这类“流行病”,需要“对症下药”。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