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7版:新都市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3年9月2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4 >>现代快报网
援疆情
离南京万里远的伊宁,也有个“金陵中学”
  伊宁市金陵中学 南京援疆指挥部供图
  南京援建修缮的吐达洪巴依大院
  南京援建的下苏拉宫村安居富民小区

  “雪山松林盈在蓝天白云中,坐坐毡房翠绿色的草原,无论我流浪天涯海角怀念故乡,故乡的名字使我骄傲给我力量……”每当想家时,几乎每一位来自南京的援疆干部总是会不由自主地哼起这首哈萨克族歌曲《故乡》,因为这首歌唱出了他们的心声。

  2011年,南京市开始对口支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州伊宁市。两年多来,无论在伊宁市金陵中学、人民医院,还是在安居富民小区、喀赞其民俗旅游区,都留下了南京援疆干部的身影。难怪提起南京的援疆干部,当地的老百姓纷纷竖起拇指,夸赞“亚克西”!(汉译:优秀、好、棒的意思)

  三年援疆即将收尾,今年是南京市第一批对口支援伊宁市工作的最后一年。现代快报记者近日奔赴伊宁市,走访了学校、医院、社区等地,听当地老百姓讲身边的变化,感受援疆干部给伊宁这座城市带来的生机与活力。

  1

  南京和伊宁各有一个“金陵中学”

  9月初,伊宁市金陵中学高三汉语班的学生伊克拉木非常兴奋,因为他们搬到了新学校,教室宽敞明亮,礼堂宏伟壮观,有天然草皮的操场更是让他和小伙伴们欣喜若狂。

  窗外,一块铭刻着“援疆情”的巨大石刻让在教室里学习的学生们记住了一个城市:南京。

  2011年,南京援疆干部经过调研考察,发现伊宁市的教育资源处于较为低端的层面,与伊宁市的发展速度不相匹配。为此,南京提出建造一所中学,项目总投资1.06亿元。听说了这个想法后,伊宁人认为学校的名字应该加上南京的元素,经过商量,大家决定这所学校就叫“伊宁市金陵中学”。这样一来,南京有金陵中学,伊宁也有金陵中学,相同的名字如同一座无形的桥梁,将南京与伊宁紧紧连在一起。

  今年8月26日,新学期开始,伊宁市金陵中学迎来了首批学子的第一节课。

  “嘻嘻,物理老师,还记得我不,我就是在您任课时,让你气得时不时跳脚的捣蛋学生,不过老师我还是得在此时向您道声感谢,感谢在您不懈的紧逼下,我的学考有幸通过了……”今年的教师节,援疆教师、伊宁市金陵中学教师汪峰收到了学生赵悦如的贺卡,学生的真情让汪峰的“思乡情”淡了不少。

  2012年8月,汪峰从南京市溧水区第三高级中学来到伊宁,起先是在伊宁八中,今年才随学校搬到金陵中学。除了给3个班的学生上物理课,他还担任着学校教科室副主任,期中考试结束,汪峰所教学生的成绩没有出现任何的水土不服,两个班级所教成绩均名列前茅。

  在伊宁市金陵中学老师塞娜瓦尔·艾拜都拉的眼里,南京来的老师脑子里满是“新点子”。“这学期汪老师组建了课堂教学督导小组,督导老师随时推门听课,记笔记,提建议,很实用。”塞娜瓦尔·艾拜都拉说,原来她很头疼,经常有学生上课的时候睡觉,汪老师给出了不少建议,没想到还真管用。

  2

  南京名医可以“隔空”给伊宁百姓看病

  在伊宁市人民医院,现代快报记者看到南京援疆医生陈坚时,他正在巡房,身后跟了好几个实习医生。在这里,他和另一名援疆医生缪红军很抢手,有病人宁愿排队也要挂他们的号。

  去年,医院收治了一名产后大出血的维吾尔族妇女,情况十分危急。“当时我已经下班了,接到电话后又赶回医院。由于高烧不退出血不止,患者面临被切除子宫的危险。”陈坚说,当时他尝试将患者的子宫搬出腹腔,用手按摩,然后用纱布绷带把创口面填满,不久后,血止住了,产妇的子宫也保住了。

  “一出手术室,孕妇的妈妈就激动地握住我的手哇哇地说半天,虽然我没听懂,但从她的眼神里,我看到了感谢。”

  今年底,陈坚和缪红军就要结束援疆任务回南京了,伊宁市人民医院院长陈鑫很舍不得。不过,让他心里踏实的是,南京对口支援项目的高端远程会诊系统刚刚在医院试运行,这套系统直接与南京脑科医院、南京鼓楼医院、南京儿童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南京口腔医院连线。

  “今后,只要通过视频,南京专家们就可以‘隔空’给伊宁本地的百姓们看病。”陈鑫兴奋地说。

  3

  修缮巴依大院前,援疆干部先当“学生”

  在伊宁市喀赞其民俗旅游区里,最火的景点要数大门口的吐达洪巴依大院。

  “这个院子修好了,我们觉得特别有脸面。”伊宁市喀赞其民俗旅游公司经理海丽曼站在修缮一新的吐达洪巴依大院对现代快报记者说。

  巴依在当地语中是指对富人和显贵身份的尊称。这座被列为伊犁州文保单位的院落,其主人吐达洪赫赫有名,是民国中期伊犁地区四大巴依之一。

  “以前都没有人会进来看的,院子里草都赶上人高了。”2011年,吐达洪巴依大院的保护修缮工作引起了南京援疆干部们的注意。南京援疆干部、伊宁市旅游局副局长杨浩说,重修这个大院具有旅游、文化等多方面的意义。

  这个大院的建筑风格复杂,既有俄式风格,也夹杂着当地维吾尔族和汉族民居的建筑元素。为了原汁原味地修缮这个大院,援疆干部首先当起了“学生”,请来当地的维吾尔族老人和民俗专家了解情况、进行论证。“他们问得特别仔细,比我们想得还要周全。”海丽曼说。南京援疆指挥部投入1000万元援疆资金,于2011年5月30日开始对吐达洪巴依大院旧居现存的23间房屋进行修缮,修缮面积达1000平方米。

  2012年大院作为核心景点正式开放后,全年吸引接待游客10万余人。

  4

  当地居民不仅有房住,腰包也鼓起来了

  从伊宁市驱车一路向北,是南京安居富民项目——达达木图乡下苏拉宫小区,因为搬迁,这里1000多户居民住上了南京人设计和建造的房子。

  一栋栋红黄相间的小别墅鳞次栉比,屋顶是少数民族特有的图案。维吾尔族老人帕力代克·乌苏尔正在自家小院里浇花,“我们自己挑房型,村委会、幼儿园都在家门口,出门办事、娃上学都方便。隔壁是个哈萨克族的邻居,南京援疆干部还给他们专门建了羊圈,住在别墅里养羊,我还是头一遭看到。”

  小区外,南京援疆指挥部新建了一座1万平方米的富民市场,按每平方米1500元的成本价出售给农民经营。帕力代克·乌苏尔说,他已经预订了一个铺子,准备卖点日用品。

  在另一个安居富民小区布拉克村里,肖克来提一家六口甩掉了锄头,成了村里首批新开张的农家乐老板。他说,他家的抓饭、汤饭很有特色,生意一直火爆,“现在平均每个月我单凭农家乐就能收入四五千元。”

  伊宁市安居办主任阿布来提·努尔麦麦提说,以前觉得搬迁居民太难缠,怎么做工作都做不通,南京援疆干部这招“富民”来得实在。

  数字援疆

  民生上,3年累计规划投入安居富民援疆资金1.8165亿元(含基础配套设施),总计实施涉及8乡2场1镇1.335万户安居房和250户游牧民定居房建设,总建筑面积达110万平方米。

  医疗上,两年多来,南京市援疆医疗工作者共接诊病人近4000人次,会诊221例。

  人才上,累计培养培训干部人才近5000人次,3年连续实施开展1120名未就业大学生赴内地培养实习工作。

  文化上,援疆资金总投入4150万元,主要包括吐达洪巴依大院修缮和保护工程、新建伊犁赛乃姆演艺中心和民族手工艺品研发创意中心项目、特色街巷建设等。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