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1版:民间档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3年9月1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4 >>现代快报网
隐遁的“园中人”现身
讲述胡家花园的故事
  如今的胡家花园大门
  现代快报记者 赵杰 摄
  胡家花园人物关系图 制图 李荣荣
  图中照片由“知情者”胡宜生和王跃龙提供
  胡家花园全景图 现代快报记者 赵杰 摄

  “胡家花园”作为一个地标,承载了老南京人一连串的陈年旧梦:曾经的良辰美景,如今的断壁颓垣。对南京人来说,它又是那么陌生,园子的主人是谁?他的园子高调地存在记忆与想象中,主人却低调地遁于现世。

  很幸运的是,我们在南京一位王奶奶的口中,得知了园子主人的故事;机缘巧合,还找到了胡家花园的后人。和我们的探寻过程一样,花园后人的故事本身就充满传奇。现代快报记者 唐蕾

  王家的

  记

  忆

  南京王奶奶说她的堂哥是胡家后人

  给胡家老太爷拜年是王家的“盛事”

  1928年出生的王跃龙奶奶,今年已经85岁了。“我们王家祖上在清朝为官,在状元境一带居住。到我父亲那一辈,已经没什么祖业了。王家和胡家是世交,当时胡家有矿山,家财颇多。但男丁不旺,老太爷没有儿子,便把我的堂哥大农哥过继过去。大农哥排行老二,过去的规矩,长子要留着传宗接代的,加上他又聪明伶俐,一下就被胡家老太爷相中了。”自此,王、胡两家就是一家人了。逢年过节,便像亲戚一样走动。

  王奶奶现在还能回忆起,每年去给胡家老太爷拜年的“盛况”:家里所有女眷一早起床梳妆打扮。“那时候梳头很讲究,初一是全家福,初二是事事如意,盘头戴上红绒花;再把手镯、戒指全都戴上,金灿灿的,富贵极了。然后便举家出动去胡家‘走亲戚’。”

  王奶奶印象中胡家花园很是豪华气派,有花园、石船、假山;房间里全是红漆地板,雕花的木窗,装了明晃晃的玻璃。“进了门,先给老太爷磕头拜年。照例,每人都会得到一个大红包,男孩子能拿双份。家里的茶、厨都由外面馆子里的大师傅来置办。吃完饭,女眷们打牌,小孩们就在院子里玩。”

  大农哥虽然过继给胡家,还常常回到状元境的家里,与父母姐妹见面。“但是,抗战爆发后,只知道大农哥去了宜昌,以后就再也没有见过面了。”王奶奶无限唏嘘。

  胡家的

  记

  忆

  网上的“知情者”竟然是胡家花园后人

  听了王奶奶的讲述,问题似乎露出了一点头绪,但却更加扑朔迷离。胡家为何会从王家过继孩子?而断了联系的胡大农又去哪了?

  网络时代资讯的畅通,让记者在网上似乎找到了一位“知情者”。“知情者”在博客中透露了不少关于胡家花园的情况,和王奶奶所说信息多有吻合。多方打探后,记者终于和“知情者”联系上,惊喜地发现,原来他正是胡大农的小儿子——胡宜生。胡家花园的秘密一点点揭开。

  胡家花园的来历

  胡恩燮辞官回家修建“愚园”

  胡宜生口中胡家花园的故事要从祖上万成公——胡万成开始。当年,万成公在金陵经营皇宫织锦贡品生意,从此胡家便和南京结缘。万成公有几个儿子,其中一子胡恩燮,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胡家花园最早的主人,在1874年买下了这座园子。

  胡家花园的前身是明中山王徐达后裔徐傅的别业,后来几经易手,被苏州知府胡恩燮买下,经过几年的修整,1878年建成后来的胡家花园,“自以为愚,更其名为愚园”。

  但在买下花园的第二年,他便辞官归里。实际上,回乡安度晚年的胡恩燮,心中有隐痛。当初清政府攻打太平天国时,钦差大臣向荣驻军天京东门外孝陵卫,是他出城给向荣献策,招募党羽,为向荣侦探太平天国情报。

  “虽然平步青云,但早先的行为造成了流血和杀戮,这让胡恩燮内心不安,便想弃官回乡。”胡宜生说道。在愚园的修建上,胡恩燮竭尽心力,愚园在设计和布局上模仿苏州狮子林,园内古木丛篁,莲池亭榭,极其清雅幽邃。当年愚园有著名的三十六景,如今这些湖光山色都只存在于文字中了。

  胡恩燮人虽不在朝中,但他精于兴办实业,1882年10月在徐州设立矿务总局,是徐州近代煤矿的创办者之一。“王奶奶说得没错,胡恩燮是晚清洋务派官员,和曾国潘孙子在徐州创办了利国驿煤矿。”所以,当年的愚园里迎接过不少“重量级人物”,李鸿章、曾国荃、张之洞等都留下过楹联、园记等。

  胡家和王家的关系

  胡家从姻亲王家过继了孙子

  园子建成后,胡家的几房兄弟们都住在这里,共同管理园子。因胡恩燮本人无子,就过继了姐夫的儿子,取名胡光国。后来胡光国生子,可惜儿子早逝。家里一直就由其他胡家兄弟主事。当年胡恩燮的兄弟胡恩植生子胡焕文。焕文无子,便过继了王寿五的儿子为孙。“也就是我的爸爸王耀久,过继到胡家后,改名胡大农。”

  胡家为什么会从王家过继孩子呢?“因为王家和胡家是姻亲关系,王家的女儿嫁到了胡家,后来过继了我爸爸,更是亲上加亲了。”

  王耀久1904年出生在状元境15号,过继给胡家后,就搬到了胡家花园居住。“胡家家境富裕,父亲也曾是个只懂享受的公子哥,但是这种安逸的生活没过多久。”

  胡光国去世前把胡大农叫到身边,嘱咐他:乱世里学一门手艺,走遍天下都不怕。于是,胡大农考入了上海医科大学,专攻小儿科。在那里,他遇见了未来的妻子翁吟芝,妻子家里是在上海做绸缎生意的,也是富贵人家。婚后,他们生儿育女,但是小家庭的温馨如意很快就被惨淡的现实破坏。

  胡大农的去向

  战争中,胡大农和在南京的大儿子失去联系

  1937年,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让胡大农投入抗日救国的洪流,他考入了国民党陆军医院。随着形势恶化,胡大农无奈地将18岁的大儿子胡肇煌留在南京,两个女儿丢在上海外婆家,随军到重庆,后派往四川云阳县后方医院任院长。

  “父亲曾告诉我,当初他离开胡家花园时,就像贾宝玉离开大观园时的心情一样,只是更多了一分山河破碎,从此漂泊无根的怅惘。”

  1945年抗战胜利,胡大农挂念在南京的孩子,便带着家人,乘小木船顺江而下,擅自离职从重庆返回南京。“当时,国民党下达了通缉令,但父亲仍然带着全家踏上了归乡路。”归乡路那么漫长,那么艰难,但这些都阻挡不了胡大农归乡的信念。“但是我的突然降生,让全家走不了了。在宜昌,母亲生下了我。家里情况很拮据,父亲一个朋友劝他在宜昌安顿下来,家里全靠父亲挂牌行医给人看病维持生计。”

  如今的胡家后人

  几十年后,天各一方的胡家人终于再团聚

  胡宜生知道父亲时时都在思念南京的大哥。大哥胡肇煌在南京胡家花园3号房里住了27年。中学毕业后在南京邮电局从事无线电发报工作,抗战期间考到国民党二处情报局,担任发报员,国民党撤退时随军到台湾,之后与家中也失去了联系。

  直到上世纪60年代,家中突然收到从南京转到宜昌的胡肇煌从日本寄来一封信,信内还附有照片。当时已被打成“右派”的胡大农惊喜之余,却心有余悸,将信交给了组织。但偷偷地将信封上的通信地址记在了一本厚厚的英文医药大词典里。

  上世纪70年代,侨眷侨属开始摘掉各种“帽子”。1976年,胡宜生劝父亲给大哥写信,找出当年在英文药典记下的日本地址。信寄去后两个多月,却是从日本退回的原信,只是邮戳上盖了“他往”两个字。“父亲嘴里反复念叨着‘他往、他往’,很高兴,他知道儿子还活着。”

  半年后,二嫂的姐夫在香港《大公报》上连登半个月的寻人启事,终于有人告知他们胡肇煌随船出海,到非洲毛里求斯去了,并拿出了胡肇煌的照片。

  直到1978年,风流云散的胡家后人们才重新团聚。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