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9版:体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3年9月1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网
中青报撰文披露全运会“人才交流”内幕
全运奖牌 明码标价
人才交流”几乎存在于各个项目中,市场行情基本上稳定在金牌30万元、银牌8万元、铜牌4万元

  全运奖牌

  明码标价

  张连伟、梁文冲、冯珊珊……十二运会的高尔夫比赛,几乎云集了中国最具知名度的球手参加。对于这些由家庭自费培养,并非产自传统的举国体制下的职业运动员,他们舍弃奖金丰厚的职业赛事,心甘情愿地代表省队参加全运会,着实令人感到惊讶。

  有媒体报道说,这些职业球手参加全运会的背后,是巨额奖金的吸引力。但对于这个“敏感”的话题,几乎所有代表队的队员和教练都讳莫如深。“参加全运会,省里也有激励机制。”名将张连伟说,“至于会不会比职业奖金高,我就不知道了。”

  其实,张连伟大可不必如此紧张,作为体制外的职业球员,代表省队参加比赛获得收入无可厚非。问题的关键在于,在全运会的金牌战略下,各个省区市的一掷千金,究竟对中国体育有何实际意义?更令人忧虑的是,不仅是高尔夫这一项目,这种所谓的“人才交流”几乎存在于各个项目。毫不夸张地说,某些“人才交流”折射出的就是功利性的成绩投机……

  各省想要组队参加全运会,就需要到处网罗人才,对于优秀高尔夫球手的争夺战,早在全运会开赛前就展开了。据记者了解,一些球手出战全运会的合约金额达到了6位数。全运会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了花钱买人的代名词……

  1

  为全运

  人才交流

  不惜花大价钱

  一些省区市为组队参加全运会高尔夫比赛投入了多少,是一个秘密,很多地方队的教练、领队和官员,都只是在私下悄悄地议论,记者就听到某省队的几位官员说:“某某队这回花钱花到位了,得奖牌了。”看到记者注意到他们的谈话,便马上放低声音,接着转移了话题。

  用一掷千金来形容全运会的高尔夫比赛再合适不过了,这也是中国高尔夫球运动的现状决定的。由于绝大多数中国运动员是在举国体制下成长起来的,他们代表本省参加全运会理所当然。但唯有高尔夫是个例外,高尔夫球手没有占用国家经费,他们中的多数是靠家庭自费培养。

  “我上届全运会代表云南比赛,但当时还是表演项目。参加全运会的球手,绝大部分都是这样。”云南选手徐乐告诉记者,“像我,比赛结束后就回美国,我大部分时间都在美国训练、比赛。”

  在这种情况下,各省想要组队参加全运会,就需要到处网罗人才。对于优秀球手的争夺战,早在全运会开赛前就展开了,从全运会的出场名单中就能看出:胡牧是广东人,但他代表辽宁男队出战;窦泽成是北京人,却投奔了辽宁。

  但无论代表本省还是其他省区市出战,背后的金钱力量都不可忽视。代表湖北女队出战的隋响,是中高协主办的希望赛中的佼佼者,她父亲作为女儿的球童,也来到了赛场,但他并不愿多谈女儿是如何代表湖北出战的。合同的细节如何,就连是谁先联系谁这样的问题,隋父的答案都是“不知道”。

  然而,没有不透风的墙。本次全运会,各地都投入巨大。据记者了解,一些球手出战全运会的合约金额达到了6位数。

  其实,全运会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了花钱买人的代名词。篮球运动员巴特尔可以说是最好的例子,十运会他代表北京参赛,十—运会以超高的身价代表东道主山东,而十二运会,他的东家又换成了辽宁。有报道称,他的出场费高达340万元。

  2

  允许人才交流的初衷,是让更多的运动员能有参加大赛的机会。但如今,人才交流变成了各地争金夺银的捷径,甚至出现了明码标价的情况。据记者了解,现在市场行情基本上稳定在金牌30万元、银牌8万元、铜牌4万元……

  为成绩

  全运奖牌竟然“明码标价”

  从1997年全运会开始,国家体育总局允许各省市体育局之间进行运动员交流。也正是从那时开始,交流便成为全运会赛场外的重要的人才引进手段。

  出台这个政策的初衷,是让更多的运动员能有参加大赛的机会。铁人三项解放军队很强,他们向外输送人才都不是给一个两个,而是给一个队。广东队的马术项目很强,所以,他们富余的一些年轻选手就被交流到四川队。

  山西代表团副团长赵晓春也认为,人才交流的政策初衷是好的。“山西摔跤没有大级别队员,黑龙江有一大堆,但参赛名额有限,同样优秀的运动员就没有机会了。人才交流的好处是优秀运动员都有机会参加比赛。如江苏和上海的击剑、安徽的女子散打和武汉的赛艇,人才多得不得了,但如果不交流,很多优秀人才就难以参加比赛。”

  赵晓春还表示,解放军队不能招“童工”,不可能从三五岁开始培养运动员,所以只能从已经培养好的人才中挑选。但地方体育局的态度是,人才多我也不给你。到后来出了新政策:如果给解放军队输送了苗子,取得了好成绩也要算地方体育局一份。这样,既满足了体育局的愿望,也给运动员留了出路。

  但是,这项政策如今出现了异化,人才交流变成了各地争金夺银的捷径,甚至出现了明码标价的情况。据记者了解,现在市场行情基本上稳定在金牌30万元、银牌8万元、铜牌4万元及1个全运会积分1800元的标准上。当然,也有—些渴望金牌的代表团,会将取得金牌的价格提高到50万元、—个全运会积分2500元这样的“高标准”上。

  为什么各地官员乐此不疲?“最根本的原因是,官员的评价体系就是以竞技体育的成绩为标准。”北京社会科学院体育文化中心主任金汕说,“现在的人才交流其实已经背离了全运会的宗旨,成了追逐成绩和利益的平台。”

  3

  甘肃省体育局法规处处长刘志忠认为,人才交流的政策,已经影响了后备力量的培养,“这是最省事的办法。现在,全国买人都乱了,都在互相买,大家都不愿坐下来老老实实搞培养。有钱就买,干吗非扎扎实实自己培养呢?”

  为明天

  人才交流政策应更严格

  事实上,国家体育总局早已看到了人才交流中的问题,并采取了一定的措施。比如,在本届全运会开始前,国家体育总局收紧了运动员交流政策,取消了(除解放军队外)各省市的“双积分政策”。

  所谓双积分制,即某两个省市联合培养的运动员,在获得奖牌和积分时,其现在代表的单位与原注册单位各获—半。取消这一规则的目的,就是遏制人才交流中出现的一些“投机”现象。比如,比赛打到最后,比赛队员虽然代表不同的省队出战,但实际上都是某一两个省份培养的,这样,这些省份就可以把金牌私分了。

  但是,取消双积分制显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人才交流中的弊端。“现在的人才交流,就是唯成绩论。有了这个政策,就基本不用培养后备人才了,因为花钱买最简单,见效也很快。”金汕说。

  甘肃省体育局法规处处长刘志忠也认为,人才交流的政策,已经影响了后备力量的培养,“这是最省事的办法,扎扎实实培养是最费事儿的。以水上项目为例,我最欣赏上海,市民的孩子不愿参加,可以从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中挖掘,不像很多省,干脆就买,自己不练了。”

  刘志忠说,像甘肃这样比较落后的西部省份,培养后备人才很不容易,人才培养完全靠现存的业余训练体系和学校。“现在,全国买人都乱了,都在互相买,大家都不愿坐下来老老实实搞培养。有钱就买,干吗非扎扎实实自己培养呢?”

  “在我看来,全运会上的人才交流,真的是老生常谈的话题,而且在短时间内根本无法解决。我们不能怪运动员,他们也要生活,从我的角度看,官员这么做也是有道理的,毕竟他们的工作就是出成绩拿金牌,说到底,还是我们体育体制的问题。”金汕说。

  据《中国青年报》

  全运怪事

  辽宁涉药选手复出夺金

  三个月前,辽宁男子链球名将王士筑在兴奋剂检测中呈阳性,不过他却在全运会开幕的前一天,神奇地获得了参赛资格,并最终夺得了全运会男子链球金牌。对此,辽宁体育局新闻发言人岳伟表示,王士筑是误服了含有利尿剂成分的中药。岳伟说:“体育总局就此事特别召开了专家听证会,专家们得出的结论是,这个药物对成绩没有帮助,所以就没有对他进行重罚。”

  而在中国田协的官网上,记者也找到了一份关于对王士筑的处罚决定,这份决定是在全运会开幕式的前一天才公布。王刚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