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增绿,农民增收。对于甘肃省静宁县新华村农民杨盼年来说,这个中国梦不再遥不可及,而是近在眼前。
沿蜿蜒山路走进杨盼年的果园,但见苹果树枝繁叶茂,枝头硕果累累。从山上眺望,流经此地的葫芦河两岸郁郁苍苍,树绿盖住了土黄。
杨盼年说:“十多年前家里还种麦子,老天年年旱,有一年打千把斤麦子就‘歪’得不得了。现如今一亩果园收入差不多1万元。”
杨盼年家乡的连片果园,也是我国绿色长城“三北”防护林的一部分。实际上,国家近些年来在“三北”防护林建设中,把生态改善与群众致富结合起来,针对“三北”地区生态环境恶劣、群众贫困的实际,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兼用型林种树种。
国家林业局统计,我国在黄土高原、新疆绿洲、燕山山地建成了三大特色林果产业带,面积达到400多万公顷,年产干鲜果品3600多万吨,约占全国产量的三分之一,产值达到537亿元以上。特别是在黄土高原地区的渭河、汾河、泾河流域,苹果种植面积已达到150多万公顷,年产果品1200多万吨,接近全国产量的二分之一。
在甘肃省,像杨盼年这样借助国家生态工程脱贫致富的,不乏其人。甘肃省庄浪县水洛镇果农郭金平的果园,如今已从传统的果园“晋级”为现代化的家庭林场:天上竖起防雹网、林下铺了黑地膜,树枝挂沙袋练“肌肉”,苹果套袋子做“美容”。
郭金平说:“这是防护林,也是‘摇钱树’。”
在十年九旱的甘肃省平凉市,林地面积与1978年相比增长了5倍,水土流失面积减少了六成,林果业总产值突破32亿元。平凉市委书记陈伟说,兼顾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三北”工程,使国家有投资、生态得修复、农民有收益,实现了从“要我护绿”到“我要护绿”的转变。
而据国家林业局介绍,“三北”工程经济林比重已由工程建设初期的二十分之一提高到目前的四分之一左右。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