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F2版:社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3年9月1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4 >>现代快报网
花钱买好评,不能再“叫停为止”

  言论提要:对此严重损害政府形象的事件,必须严厉问责责任官员,当地政府也应该做出检讨和反思,并将禁令制度化,不然这样的应急处理就仍然会流于儿戏一桩,引来下一个效仿者。

  现代快报首席评论员 伍里川

  10日,湖南邵阳市委、市政府紧急叫停引起网友强烈质疑的“花钱买好评”(详见今日快报A3版)。不出意外的“纠错”之举,却也透着一些地方政府在类似事件处理中的庸常路子:以向民意低头的方式平息舆论,换得网民好感,但终不免点到即止,使网民期待的更多作为很可能就此“搁浅”。

  事件由头并不让人意外。近日,邵阳给当地市民发了一条短信,开头是:“邵阳人要说邵阳好,家乡才能真的好”。短信称,在接到省里民意调查电话时做出客观公正、积极评价的市民可领取误工补贴。补贴金额300元,凭通话记录领取。

  许以利诱,也留下证据。这种“不讲究”,只有两种可能:一是真笨,二是不在乎。

  温情脉脉地套近乎,让你不好意思拒绝,一旦你拒绝,就等同于你不爱家乡,如果你不识相地给“差评”,那和“出卖”家乡也差不远了。这种心理暗示,透着几许高明,比过去那种彻头彻尾的弄虚作假不知升级了多少版本,要说当地综治办不聪明,谁信?

  评者身份、所给评语,皆是“真实”信息,让你挑不出毛病来。如果不是短信被曝光,一次“完美民调”就会垫高相关部门的政绩簿。

  一切收买计划,皆有“鬼胎”。无非是欺上瞒下,且阻塞言路。但凡民调,必有批评声音出来,“拍马屁”有钱拿,虽无强行控制言论的那种粗暴,却有着拿公信力做交易筹码的张狂、诱人上钩的不检点。

  组织民调当尊重真实民意,当有容纳批评的“肚量”和机制。2012年上半年南京幸福都市民意调查,收入满意度排名垫底。这种求真、不避嫌的做法当然引得公众认同。

  收买好评,在网络生意场算是不道德交易,但在政府部门,则是丑闻无疑。丑闻令人生气,而事发后地方政府相当一致的“叫停为止”式处置,则让人大失所望。

  2011年暑期,宁波市有部分大学生收到短信。短信称,若接到专家组电话回答问题不合格,导致宁波市未能评上文明城市,将会受到相关处分。宁波市文明办要求校方立即纠正,对相关人员提出严肃批评,并向学生致歉;2012年8月深圳商报则报道: 湖南衡阳常宁市宜潭乡部分村民收到一份调查问卷,内容是调查社会公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回答须知”要求,被问卷人“回答问题时选择一项计9.5分,其余计10分”。此后,常宁市已经要求该乡将下发的文书收回。衡阳市、常宁市对此事开展整改。

  类似处理大同小异,多数是事中正言厉色,事罢泥牛入海,再无下文。这种处理,何异于对“买好评”“要好评”的纵容?

  出事就叫停没错,但问题在于,部门的政绩簿,连着地方政府利益,“打断骨头连着筋”。这才是地方政府屡屡采取“叫停为止”式处置手法的内在原因。

  对此严重损害政府形象的事件,必须严厉问责责任官员,当地政府也应该做出检讨和反思,并将禁令制度化,不然这样的应急处理就仍然会流于儿戏一桩,引来下一个效仿者。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