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F16版:区域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3年9月1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3 上一篇 >>现代快报网
18万到底借没借?两发小请出测谎仪
法院借助测谎技术判定被告还款

  语言真假技术可测,情感虚实难以捉摸。两发小因为一笔18万元的债务各执一词并为此闹到法院。最终,法院借助测谎技术,判定被告还款。法官还提醒,借款时要提高法律意识和证据意识,不妨“先小人后君子”,让借款人在出具借条的同时列明收到款项的构成,是收到的现金还是银行汇款,以免发生此类“借条出具未履行”的纷争。

  通讯员 黄文娣

  现代快报记者 刘国庆

  两发小为真假借条闹上法庭

  今年3月,25岁的唐雨手持一份李剑于2012年8月出具的18万元借款协议起诉到武进法院,要求被告李剑立即归还该借款。

  不料,庭审中,被告李剑辩称,该借款协议为格式合同,虽然他在上面签字,但并没有拿到一分钱。对于为何在借款协议上签字,李剑称,他与唐雨是发小。去年夏天,唐雨因在外赌博输钱甚多,害怕父母责罚,于是向李剑寻求帮助。一番商讨后,两人想出一个主意,由李剑出具一份借条给唐雨,在唐雨父母追问时,就称手中的钱借给李剑了。但让李剑没想到的是,本说好几天就还的借条,却始终没有回到自己的手中,自己却等来了法院的传票。

  但原告唐雨却说道,去年10月中旬,李剑向其借款。自己以开服装店的名义向亲戚借款10万元,加上自己的5万元现金,后来又问父亲要3万元,分三笔共借给被告18万元现金。由于双方关系好,开始并没有出具借条,到了12月份,自己才拿着朋友提供的一份借款协议让被告书写了借款金额和签名,但没有注意到,被告将时间错写为8月。

  测谎仪上阵,法官一锤定音

  法院调查发现,因借款时间存在异议,原告对借款的履行无法提供较为充分的证据,加上双方陈述的时间间隔较短,文字痕迹鉴定无法进行。审理过程中,原告申请测谎,被告也表示同意。经东南司法鉴定中心测试,针对18万元借没借,原告未说谎,而被告的陈述诚实性较低,有说谎的可能。据此,近日法院结合双方当事人提供的证据和诉辩意见,综合认定案件事实,判决被告向原告支付借款。

  (文中当事人为化名)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