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0版:金专讯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3年9月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4 >>现代快报网
入秋了,你被干燥综合征困扰吗?
都是干燥惹的祸,但秋燥不等于干燥综合征

  秋天,人们会出现鼻燥、唇干、咽痛等秋燥的症状。专家提醒,如果总是眼干难受、口干发燥,还伴有一些其他症状,则要当心干燥综合征,因为这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须由医生确诊后治疗。南京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吴素玲提醒市民,秋天的气候因素容易加重干燥综合征发病,该病高发于女性,建议大家在这个季节注意调节生活、学会自我减压,避免不恰当的食补或药补。

  通讯员 李珊 现代快报记者 金宁

  秋燥和干燥综合征有区别

  “传统意义上说的秋燥和干燥综合征还是有区别的。”吴素玲介绍说,燥分为外燥和内燥,秋燥以外燥为主,主要是天气原因引起的,导致口唇干燥、皮肤瘙痒。内燥,即人体内阴虚、津液精血亏虚,引起的体内干燥。干燥综合征则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缺陷性疾病,主要侵害外分泌腺,包括泪腺及唾液腺等,引起眼干口燥。干燥综合征显然与外燥(秋燥)不同,也不完全等同于内燥,其发病原因更为复杂,病程绵长。

  中医认为干燥综合征是由燥毒诱发的全身疾病,病因十分复杂,可侵犯全身各个系统。腺体外的脏器如呼吸道、消化道、肾脏、肌肉、关节、血管等均有可能累及,造成多种多样的临床表现。“而且该病有明显的性别倾向,女性与男性患病比为(9~17):1。”吴素玲表示,由于对干燥综合征认知不够,相当一部分病人长期辗转于口腔科、眼科、呼吸科、消化科等临床各科室,直到症状越来越严重,甚至造成了全身多器官、多系统受损时,才到免疫科接受治疗,既延误了病情又影响了治疗效果。

  中药治疗可以延缓病情发展

  吴素玲对记者说,如果怀疑是干燥综合征,可以通过免疫性指标检查、唇腺病理检查以及腮腺造影来确诊。目前,西医治疗该病主要选用免疫抑制剂或激素,中医是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辨证施治。譬如说中医将干燥综合征分为燥热型、阴虚型、气(阳)虚型、涩滞型、气阴两虚型五个证型,医生在望闻问切之后,判断患者偏重于什么证型,便灵活地开出适合这一证型的中药处方。

  “我们以中药治疗为主,治疗目标是延缓病情发展,控制症状,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吴素玲主任告诉记者,症状较轻的干燥综合征可以只用中药调治,病情稳定以后,医生可以视情况为病人停药,但如果疾病已经侵犯到了人体脏腑,则要适当用一点免疫抑制剂或激素,同时再合并使用中药治疗。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吴素玲曾经治疗过一位50岁的扬州女患者,病人长期口唇干、眼睛涩,并且关节酸疼,当地医院已确诊她患的是干燥综合征,建议吃激素治疗,但她担心激素的副作用太大,于是找吴素玲主任看病,在吴主任的门诊吃了一年中药之后,关节不再酸痛、口眼干涩明显好转。吴主任解释,这是因为中药不仅有治疗作用,还能对全身起到调养的作用。

  压力大易患自身免疫性疾病

  长期精神紧张、工作压力大是否容易罹患自身免疫性疾病?吴素玲用门诊的鲜活病例向大家证实了这一判断。“我接诊过不少中考、高考的学生,其中有一个南通的女孩,是个高中生,为了看病而特意休学,她当时学习压力很大,经常感觉嘴干、疲劳,有一段时间一直低热,家人以为是感冒,带她看了一段时间呼吸科,后来到我这里来吃了3个月中药,症状缓解了,孩子又回到了课堂上。”

  还有一位南京的高校女教师,除了在课堂上忙碌,她还要忙着评职称、发论文,从去年开始,她感觉自己开始口干消瘦,且患上了严重的口腔溃疡。最后不得不从口腔科转到免疫科,幸运的是,她在吴素玲主任4个月中药的精心调治之下,口腔溃疡不再发作,口干也明显缓解。吴素玲主任分析说,尽管干燥综合征病因十分复杂,但有一点可以确定,精神紧张会诱发或加重该病,这位高校教师除了坚持中药治疗外,还须自我减压,调整生活节奏。

  防干燥补水为主辅以食疗

  吴素玲主任建议大家,应从精神调养、饮食调整、加强锻炼等方面去协调干燥综合征。首先,秋季要注意补水。秋季宜多喝水、粥、豆浆,多吃萝卜、莲藕、百合、山药、荸荠、梨、蜂蜜等润肺生津、养阴清燥的食物。特别是梨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热降火、养血生肌、润肺清燥等功能,很适宜有内热,出现肺热咳嗽、咽干喉痛、大便干结的人食用。

  “秋季是进补的季节,但干燥综合征病人不适宜大补,尤其是温补。”吴素玲解释,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实是自身免疫过抗,不少病人希望病情稳定后补一补身体,殊不知,补得不好疾病还会复发,因为很多补药容易激发免疫系统,加重病情。除了正规药物治疗外,专家指出,心理免疫治疗也很重要,患者要认识到,干燥综合征是一种相对良性的慢性疾病,只要你及时干预治疗,还是能够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的。

  专家介绍

  吴素玲 南京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副院长,南京中医药大学副教授,中医内科博士,硕士生导师,公共卫生管理硕士。现为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专业青年委员、江苏省中医药学会风湿免疫分会常务委员。曾师承国家级名老中医莫燕新主任,现为全国名老中医刘永年专家工作室建设负责人,南京市卫生局第一层次青年人才。从医20余年,擅长诊治风湿免疫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症、痛风、系统性红斑狼疮、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