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7版:小日子·悦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3年9月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4 >>现代快报网
了不起的菲茨杰拉德
  特约主持
  曹寇

  曹寇,1977年生于南京,小说作者,先后当过中学和大学教师、图书和杂志编辑,现为自由作家。出版有小说集《喜欢死了》《越来越》《屋顶长的一棵树》和《躺下去会舒服点》,长篇《十七年表》,随笔集《生活片》。

  凡是看过原著的,基本都会对最近上映的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感到失望。

  可能跟表达手段有关,电影和小说的旨趣完全不同,前者着力表现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范儿以及对奢华、狂欢的理解力,几乎集中表达了美国人的怀旧情绪。这可能才是电影的“感情”所在。而小说当中那种曾经打动过我的东西,在电影中几乎荡然无存。

  事实上,小说当年打动我的东西,并非是人们谈论的那样,什么“美国梦”的引申,什么盖茨比所爱非人,其悲剧让人扼腕。不是这些市井价值观的判断,恰恰是盖茨比的执著,或曰偏执,那种带有浓厚宿命感的人生才是击中我们内心的东西。我所爱的,正是盖茨比的幻觉,一手制造梦境最后死在梦境中的人生。换言之,感染我们的难道不正是悲剧吗?结局如果是黛西被盖茨比所彻底感动,重归盖茨比的怀抱,然后恩爱到死,它不仅是滥俗言情小说的桥段,是贬低人类智商的低劣行径,也是对人类的反动。

  人,不是生活在童话之中,不仅仅活在物质利益之中。命运不存在“值”与“不值”的价值判断。人,有现实活动,也有精神世界,有客观经验,也置身幻境,奔跑于现实和梦境之间。揭示人的外部和内部真相,才是文学的意义所在,后者尤其是现代主义文学的重大领域。菲茨杰拉德不同于之前的美国作家,比如霍桑和马克吐温,霍桑的《红字》和马克吐温的讽刺小说仍然停留在人的社会学意义,即主人公在世俗生活中的命运。《了不起的盖茨比》则进入了人类的内部世界,它之所以成为世界文学名著排名前三的重要作品,与此有关。

  对于这个世界来说,文学是没有用的,但它具有意义。王朔说过,小说可以使人不堕落为畜生,优美小说可以保护我们的人性,使人在衣食无忧一帆风顺中也有机会心情暗淡、绝望,甚至眼泪汪汪。此话用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上是再合适不过了。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