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网购药品的悄然兴起,不少消费者喜欢在网上买老字号的港药,认为既实惠又快捷。殊不知,网上药品良莠不齐,由于监管不到位,进货渠道五花八门,部分商家鱼目混珠,借机牟利。昨天,崇安区人民法院就公开开庭审理了一起销售假药案件。被告人蒋某因通过其经营的4家淘宝网店以及实体店,销售未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进口的药品,销售金额共计57000元,被检察机关提起公诉。
夏倩 薛晟
11种港产药都没获批文
2012年9月的一天下午,胡女士走进蒋某开设的一家保健品店,看到柜台内摆放着“五鞭海狗丸”“调经补血丸”“珠珀七厘散”等香港宝和堂生产的保健品。出于对老牌子的信任,胡女士便询问了药品的功能和主治疗效。在店员热情的介绍下,胡女士买了上述三种药品每样一盒,共花去三百多元。回家后,胡女士拆开外包装发现,药盒表面的字体粗糙,不像正规药品,怀疑是假药。“不要白花了钱还伤了身体。”胡女士立即把药交给了无锡市药品监督管理局。
在接到胡女士的投诉后,无锡市药品监督管理局结合此前一起网络举报,展开了调查。经上淘宝网搜索,检查人员发现,“老夫乐园”和“海斯康食品专营店”,均有胡女士所购药品的宣传和销售活动,网店的联系人都是蒋某。今年4月,公安机关在接到药品监督管理局提供的线索后,在蒋某的实体店内查获了一批香港宝和堂牌“五鞭海狗丸”“调经补血丸”“珠珀七厘散”等11种药品以及香港正安堂牌小儿感冒素,涉案价值10万元。上述药品均标有“主治”“功能”“适应症”等字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相关规定,这批产品被认定为药品,但它们都没有经过国家局批准注册,因此属于假药。
开了4家网店和一家实体店
昨天,站在被告席上的34岁蒋某称,他对药品是不是香港宝和堂生产的并不确认。蒋某称,自己都是通过一名李姓的老板购买的。因其在经营网店时,很多顾客都在询问香港宝和堂的“保健品”,他为了进一步扩大生意,在圈内打听后,得知了李某的联系方式。
“在看过李某的报价单后,觉得合适就达成交易了。”进货后,蒋某比对了香港的“海狗丸”和自己之前销售的深圳宝和堂的“海狗丸”,蒋某发现,从外包装和产品的成分来看,香港“海狗丸”除了没有国家“保健食品”的标识,还多了“主治”两字,其余并没不同。蒋某认为香港“海狗丸”应该属于保健类产品,抱着侥幸心理,便开始销售。蒋某告诉法官,其卖香港宝和堂的产品主要是为了取得顾客好评,扩大网店的知名度。
蒋某交代,网上售药利润还是很可观的。2005年8月,他就瞄上了网络商机,在淘宝上经营了一家生命力保健食品销售的网店。2009年6月,蒋某借用朋友的“海斯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营业执照”,在天猫注册了“海斯康食品专营店”,销售保健品。蒋某称,网店的生意不错,因人手不够,还招募了两名工人,分别负责网上销售和网店维护,每人月薪3000元。
蒋某的生意蒸蒸日上,到2011年时,他的名下已有4家网店。后来,蒋某在无锡城区开设了一家实体店。截至案发,蒋某称8年来,他通过4家网店销售保健品金额近200万元。
“以往,假药只在小药店出售,近年来,不法分子将目光投向了更为隐蔽的网络,商家通过虚假的广告宣传让一些消费者信以为真。”这起案件的承办法官许正平说,有人既不核实销售者的资质也不检查药品的批文,就下单订购。
“在高额利润的驱使下,经营网店的不良商家越来越多。”许正平提醒说,网购时一定要留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