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核心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3年9月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网
开学日
  昨日,游府西街小学的一年级新生放飞纸飞机,放飞梦想
  诵读经典、朱砂开智、学写“人”字……9月1日,南京夫子庙小学近400名一年级新生在夫子庙举行“开笔礼”,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润中开始新学期的第一课
  南京下关二实小四(3)班在进行包书比赛 学校供图
  英雄出处——南大迎新生,院系各出奇招。一名新生在地图上家乡的位置插上小红旗。
  天下父母心——来自陕西咸阳的陈爸爸和陈妈妈为女儿收拾寝室,他们的女儿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南大西班牙语系。
  望眼欲穿——学弟学妹,学长等你等得好辛苦啊!
  心愿墙 ——外语学院为新生准备的心愿墙上贴满新生的大学心愿。定睛一看,新生们的志向不小,“成为学霸”“当个教授,赖在这儿不走了”“毕业后去西班牙”“成为一名记者”,还有的则自我调侃,“考试不挂科”“我要吃很多美食”。

  昨天,9月1日——传统开学日。“开学第一课”主题是让孩子感受梦想的力量。开学日,是梦想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学校我们开启智慧,为梦想打下基础!开学日,是感恩日——从幼儿园,到大学,父母为我们的教育一直在忙碌在“操心”!让我们怀一颗感恩的心,放飞自己的梦想!加油,同学!

  通讯员 许建军 实习生 林雨纯 张丽

  现代快报记者 黄艳 胡玉梅 安莹 刘峻 金凤/文

  见习记者 徐洋 现代快报记者 赵杰/摄

  梦想日 感恩日

  开学·

  发布

  “开学第一课”

  让每个孩子感受梦想的力量

  “音乐给了我和孩子追逐梦想的动力,只要坚持梦想,每个人的人生都能精彩!”单亲妈妈郑亚波11年陪伴自闭症儿子描画的音乐梦,再次让“开学第一课”成为感动一课。

  9月1日晚,秋季新学期开学之际,根据各地中小学校的倡导,亿万中小学生和家长在电视机前观看“开学第一课”。今年的“第一课”聚焦平凡人的中国梦,在“有梦就有动力”“有梦就要坚持”“有梦就能出彩”三个篇章中,通过嘉宾演讲、人物故事、互动体验、文艺表演等方式,帮助学生开启新学期的理想和希望。

  “十年前,火箭发射的那一刻,我和所有中国人一样,内心中充满了骄傲和自豪……那年我23岁,就是那个时候,那个在我心里早已扎根的、关于蓝天的梦想变得更加迫切,我也想冲出大气层,去看看太空中那个神秘的世界。”“太空女教师”王亚平与孩子们分享了“飞天梦”带给她的动力。

  “舞台上的演出是很华丽,但这个精彩的背后,是无数个日夜辛苦枯燥的练习。”蜚声海外的钢琴家郎朗告诉同学们,他曾经怀疑过、徘徊过,但当他触摸到梦想的那一刻,才明白所有的努力都值得。

  “虽然伴随着疼痛,但我想跳出更美的舞蹈,我会带着梦想和生活的希望,努力勇敢地生活下去!”在地震中失去双腿的“最美舞者”廖智那带着泪水的微笑,深深印在同学们的脑海。她忍住常人难以想象的疼痛,十天学会穿假肢站立行走,一个月后重新开始圆“舞蹈梦”。

  88岁的退休教师潘其华在年轻时因为一部电影,立下了当教师的志向。退休后,为实现“教满一万个孩子”的梦想,她依然不顾年迈体弱,已为近8000个学生传道授业。“这就是梦想的力量。”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副司长于长学说,希望美好的梦想在每个孩子的童年播种发芽,最终助力他们成就精彩人生。

  每年,“开学第一课”都会选出热点主题,在开学前对全国中小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2008年为“知识守护生命”,2009年为“我爱你,中国”,2010年是“我的梦,中国梦”,2011年是“幸福”,2012年是“美在你身边”。

  今年“开学第一课”的主持人撒贝宁说,每个人的梦想可能宏大,也可能微小,但当这些大大小小的梦想汇聚在一起,就会成为充满勃勃生机的“中国梦”。 据新华社

  南京关注学生“舌尖上的幸福”

  主城80%中小学生将吃上统一标配营养午餐

  “我们对中小学在食堂管理方面的违规行为‘零容忍’。”南京市教育局局长吴晓茅介绍。新学期开学,主城区80%的中小学将吃上经过规范招标的企业烹制出的可口午餐。今年暑假,玄武区、秦准区、建邺区、鼓楼区首次联合举行了2013学年学校食堂大宗物资和送餐企业采购招标,除此次四城区联合招标以外,雨花台区、六合区和化工园区也都进行了食堂大宗物资和送餐企业采购招标。除上述七个区之外,江宁区、栖霞区“大宗食材、送餐企业”招标采购工作也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中。

  推行营养午餐

  另据了解,南京还组织省、市营养专家研制了《南京市学生午餐营养食谱(推荐)》,在鼓楼区11所中小学进行了试点,广泛听取师生的意见,以便进一步完善,准备在下半年全面推荐试行。

  政府扶困助学3亿元

  南京市教育局负责人介绍:“今年秋季,南京市用于发放幼儿助学券、实行免费教育和各类政府助学投入将突破3亿元。”

  名校新分校引外出学区生“回流”

  昨天上午,栖霞区举办一中马群分校开学典礼暨新校区启用仪式,操场上,初一年级的新生有169人,都穿着神气的南京一中校服。 这是由栖霞区人民政府、栖霞区教育局与南京市教育局、南京市第一中学合作创办的区属公办“南京市第一中学马群分校”。

  一中分校进驻马群

  “我们现在的老师有从全国招聘的优秀教师,也有马群中学原来的优秀教师,还有一中的优秀教师进行指导。”校长黄诚透露,学校的在职教师,经常还会到一中学习,在科研、备课方面,也将共享资源。

  一中分校的进驻,让马群地区原来外出择校的孩子都“回流”了。“我们现在招的生源,基本是原马群中学学区的,以前只能留下五六十人,现在来了100多人。还有不少要来择校的。“黄诚说,因为现在保障房片区还没入住,未来还会有更多的学生。“我们实行小班化教育,一个班不超过36人。”

  择校生“回流”成普遍现象

  据了解,南京栖霞区大手笔将南师附中、金陵中学、南京一中等三所市属名校引入,已经产生明显的“学区生回流”现象。

  “我们学校今年初一有272人,差不多等于去年全校的总人数。”南师附中仙林学校校长徐险峰告诉记者,等附近保障房陆续交付使用,学校更要热门。此外,去年开办的金陵中学仙林分校小学部,已经人气爆棚。

  记者了解到, 栖霞区除了将南师附中、金陵中学、南京一中等三所市属名校引入,又与鼓楼区、玄武区名校实现对接。新学期,南京琅琊路小学、拉萨路小学的优质教育也被引入栖霞,将给栖霞小学教育带来更好发展。

  开学·

  镜头

  放飞梦想

  游府西街小学昨天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开学典礼。一走进校园,就被操场上小朋友举着的飞机吸引住了。他们绕成一个大圈,各种颜色的纸飞机,被孩子们高高地举在头顶。他们开心地笑着,有的调皮地摆着各种小动作。孩子们一起把写着自己梦想的纸飞机扔向了天空。

  朱彥鸣是个一年级小姑娘,她的梦想是当班长,想考100分。小男孩黄文瀚的纸飞机上写了很多字。他的梦想是“越长越大,学的知识越来越多,希望能上斯坦福大学,挣很多钱,买珍贵的东西给爸爸妈妈,并且梦想有一辆自己的自行车,还梦想自己挣钱买房子。”

  游小校长万代红说,今年一共有500多名新生。让一年级孩子把自己的梦想写在纸飞机上,再收集到一起。等6年以后孩子快毕业时,再打开孩子们的梦想,让孩子把自己的梦想继续带到中学、大学去实现。

  “朱砂开智”

  昨天,南京夫子庙小学近400名一年级新生,个个穿着传统古代服装,戴着黑色的“状元帽”在夫子庙广场举行“开笔礼”。

  新入学的孩子们个个穿着仿古“状元服”,在《礼乐》声中,“开笔礼”正式开始。高年级的孩子带领新生们诵读经典,朗读结束,孩子们像古代的文人一样,学习鞠躬行礼。当然,最主要的一环就是“朱砂开智”。朱砂开智是传统的启蒙礼仪。老师和嘉宾在孩子们额头上轻轻一点,额头上便留下了一个红红的“朱砂痣”,这又称开天眼,寓意孩子从此开启智慧之门。随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手拿毛笔,学写“人”字。虽然很多孩子还不理解“人”字的寓意,但个个都写得很认真,看着感觉真的开始了人生的第一堂课。

  今天我包书

  昨天开学,南京下关二实小四(3)班进行了开学第一场比赛——“我是包书能手”的比赛,全班48名学生,根据选择的包书材料分成三组:贴膜组、包书皮组、包纸组。经过激烈的角逐,最后选出了20名获胜者。大家约定,这学期的包书,自己都包了,让爸妈不再那么辛苦。

  每次开学,总能听到一些家长抱怨包书包到半夜,贴膜贴到头昏。班主任濮鲜花说,通过这次包书比赛,希望孩子们既能爱护书本,又能体谅父母的辛劳。

  开学·

  感恩

  从没出生,到幼儿园,一直到大学

  爸爸妈妈为我们操碎了心

  9月来了,学校纷纷开学,这段时间最紧张最忙碌的,不是学生而是家长。有一些更为年轻的父母们很着急:孩子还在腹中,妈妈们就开始为未来的“教育大计”紧张了,有的为了孩子以后能早一年读书,离预产期还有3个星期,居然都赶在9月1日之前生出来。从没出生,到幼儿园,一直到大学,爸爸妈妈为我们操碎了心,在开学第一天,在第一课感受了梦想的力量后,让我们对爸妈们说一声:谢谢!

  [没到预产期]

  为能让娃早日上学

  准妈妈急着剖腹产

  “医生,我的预产期是9月初,家里没人带孩子,要是9月1日孩子出生,就等于我们又要熬一年。能不能提前剖啊?”挺着大肚子的朱女士,这几天一直很纠结。她和老公都是外地人,双方老人都没法帮忙带孩子,一切靠他们自己。从怀孕初期,朱女士就一直盘算着要是在9月前把孩子生下来就好。

  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主任丁虹娟告诉记者,预产期在8月28日到9月10日之间的准妈妈们,是最纠结和着急的。从8月20日以后开始,经常能碰到一些和医生“软磨硬泡”的孕妇。他们为了为搭上入学班车,整天要求提前剖腹产。

  南京市妇幼保健院产科门诊的一位医生告诉记者,光是8月28日上午,他就看了五六十个孕妇,其中七八个孕妇在9月份前后到预产期,要求赶在9月1日之前生。想要28、30、31日生的最多。每年都是这样,一般来说符合剖腹产指征的孕妇,医生才会同意剖腹产。

  [链接]

  准妈妈“9月1日烦恼”

  准妈妈的“9月1日烦恼”,其实就是指我国《教育法》中的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七周岁。”从表面看不出什么,但是就是“周岁”和“9月1日”的特殊关系造成了“9月1日烦恼”和学龄的特殊关系:9月1日之前出生是周岁,9月1日之后出生就要算虚岁了。换句话说,在学龄问题上,8月31日出生的要比9月1日以后出生的大“一周岁”。

  在许多妈妈看来,对赶在9月1日前提前剖出来的孩子来说,提早几天出生,就意味着能比原本跟自己同几天出生的孩子早一年上学,长大后也可以提前一年毕业、工作。

  不过,也有的家长不这么想。穆女士的预产期在9月2日,到现在她还没有“发动”,很多朋友都说她生孩子的时间不凑巧,可是穆女士不这么想。“今年9月1日之前生孩子,就意味着要和去年9月1日之后的龙宝宝们争幼儿园、争小学……每一步都很拥挤。我宁愿9月1日之后,孩子的竞争还小一些。”

  [幼儿园时]

  纠结上托班

  还是小班

  上幼儿园,一般孩子两岁半就可以上托班了,不过很多妈妈就想跳过托班上小班。

  8月24日,一名南京网友发帖说出了自己的纠结:“宝宝30个月大了,上学吃饭上厕所都没有问题,身高体重也比同龄人强,担心他在小托班成小霸王,上小班可以被其他小朋友牵制一些。如果等到上小学,年龄不够,就上私立小学或者多读一年大班。但是这样的话,又怕孩子看其他小朋友都上一年级,有失落挫败感,影响心理健康。“

  帖子发出后,引来很多热议,在纠结了几天后,8月30日,她发帖说:“纠结了很久,今天中午抽空给他报名了,上的小班。实在不适应再退回小托班吧!主要小班老师是他暑托班的老师,很熟悉,也是老教师,经验丰富,我感觉这样对宝宝各方面发展更有益处。至于以后上小学的事儿,等三年之后再说吧,如果想上公立的,直接多上一年大班再上小学;如果是上私立小学,那就直接上一年级,等二年级再上学籍好了。”

  成长教育

  妈妈也很“捉急”

  即使上了小学,过了中学,不少妈妈仍然显得纠结,焦虑。

  有网友总结说,现在的中国妈妈,很爱说三句话,“别人家的孩子如何如何。”“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为什么付出这么多,你却不明白。”

  即使现在已为人母的女性,小的时候也曾经被说过这三句话,但是当自己的孩子没有按照自己预想的轨道成长,往往上述这些话,也会脱口而出。

  鼓楼医院心理科专家说,这些话,往往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压力,甚至母亲的这种焦虑心理往往也会传染给孩子。有关专家认为,焦虑看不见,摸不着,但它会影响正常的判断力。妈妈们不相信自己,只好转而互相比较。其实,真正有效的方法是在懂孩子的基础上变通出来的。资讯大爆炸的社会,妈妈们必须学会拒绝过多的育儿信息,否则就会陷入焦虑的泥沼。

  [大学时]

  离家求学

  爸妈心疼

  走进南京大学仙林校区女生02幢宿舍,新生和家长们正忙着结识新舍友,收拾床铺。在2楼一个宿舍门口,来自陕西咸阳的陈妈妈正在帮女儿洗军训服,陈爸爸则手拿扫帚和簸箕,清扫尘土。

  8月31日凌晨4点,他们一家便早早起床,5点开着私家车出发,晚上6点半到的南大。陈爸爸说,女儿从小成绩很好,中考时以咸阳市第二名的成绩考入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今年又以高出本地一本省控线近100分的高分考入南大西班牙语系。

  高中时,女儿就离开咸阳,去西安读书,也许是聚少离多,爸爸妈妈对宝贝女儿特别疼爱。现在,女儿又别家上千里,来南京求学,让爸爸妈妈难舍难分。“表面上我装作若无其事,但心里可难过了。”陈爸爸说,女儿自从上初中后,因为害羞,自己就没再拥抱过她,“她住校去我看她,每次想抱抱她的时候,她都一口拒绝‘不行’,女儿大了嘛,可能不好意思,我能理解。”

  昨晚到了南大后,陈爸爸眼见就要跟女儿分别,于是跟女儿商量:“让爸爸拥抱一下行不行?”结果又碰了壁:“再说吧。”“不过已经比以前好多了,至少没说不行,说不定还有机会。”说着说着,陈爸爸红了眼圈。

  临别时

  给孩子留一封家书

  “今天是你入学的第一天,不要害怕,要自强自立,自己心中一把尺,别把别人的想法强加到自己的身上,要自己拿主意。”昨天上午,在南大商学院新生报到处,无锡的阚女士正坐在教室里一笔一画地给女儿写着家书,此时,教室里还坐着来自全国各地的家长,正握着笔屏气凝神。

  原来,南大商学院团委今年给每位报到的新生准备了一份特殊的礼物——一封家书。每位家长都将获赠一封写有新生学号的信封和几张带有“南京大学”抬头的信纸。临别在即,家长们对孩子有什么嘱托,千言万语,将统统汇入这封信里。现场服务的志愿者、商学院大二女生闫怡君说,这些信件将在新生军训时,转交给大一新生,还将会请新生们再给父母写一封回信。“家长给孩子以关怀,孩子给家长以感恩。”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