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人黄霑有一本传诵程度不啻于他的歌词的书:《不文集》,书中大讲荤段子,和霑叔那些沉郁大气的歌词搅不到一块儿。他的晚辈同行林夕写过的书比霑叔多,大概十多本,但比不上霑叔一本就印了六十多版。内地最近出了林夕的《世界将我包围》,书很薄,随笔性质,内容庞杂,力求正确,行文看得出歌词的痕迹,不像霑叔那样下笔淫荡心存坦荡。随手写下的小文,应该率性而至,性尽则止。至于是否有意义,那是该读者干的活儿。林夕虽然有点自己答卷自己判分的嫌疑,但毕竟我手写我心,且不乏精彩之处。
序言说,世界很大,将我包围,也可以“小到只剩下自己,浸在小小的一缸水里,什么都不想,只想到,那是难得突围的一刻。”说得好。挣脱束缚、压力恐怕是当代人的共同想法,挣脱之后又当如何呢?不能总赖在浴缸里玩泡泡,所谓红尘炼己,什么都得见识一番,才谈得上“放下”。
林夕是这么炼己的。接到调查或推销电话,把它当作检查心性素质脾气好坏的实验,不要爆粗口立马挂电话。(《感谢不速之客》)。林夕有一段时间患有焦虑症,在病痛中工作,“是个好练习” (《身与心的天人对话》) 。炼己的目的是活得更好,不是得道。所以清谈心性,不忘愤世嫉俗;读书填词,不忘忧国忧民。
林夕写爱情歌词牛逼,写拐弯骂人的文字也牛逼。既然起了《世界将我包围》这么大的书名,总得有几篇宏文去承担,可是越往后,宏文越多,虽然文以载道,义正词严,但不如讽刺教授那样的有趣,也不如感叹选择麻将与按摩存在年龄差异那样的有味儿。就叫我等俗人不爽了。于是往回翻。
翻到第六页的《影响我们的》。有人采访林夕,“对你最有影响的一个作家,为什么。”他当时“一片混沌空白”。答案如果是苏轼,那么林夕喜爱的十多个作家怎么办?怎么对“还有很多不动声色滋养过我的作者”交代?林夕谢绝用最高级别形容词和副词来限定他。我也不会用它来评论林夕文字种种好与不好。一本小书而已,喜欢就多看几眼,不喜欢就扔掉。几架子书,百读不厌的书能有几本?
瘦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