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6版:艺+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3年8月3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网
炽盛文风才辈出 臻于极致各不同
——画坛骄子“吴门画派”之壹
  沈周《沧州趣图》(局部)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仇英《桃园仙境图》 藏于天津市艺术博物馆
  文徵明《石湖清胜图卷》藏于上海博物院
  沈周《东庄图》藏于南京博物院
  唐寅《事茗图》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唐寅《看泉听风图》藏于南京博物馆
  文徵明《惠山茶会图》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明代中期随着经济生活的繁荣,素称“鱼米之乡、丝绸之路”的苏州(俗称吴门)涌现出卓有成就的画家群体,以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四家最为著名,人称“吴门画派”。他们的作品大多数表现江南文人优雅闲适的生活情趣。“吴门画派”不仅振兴了文人画,还规范了“浙派”末流技法粗陋之习,推动了明代绘画深入发展。在吴门派后期画家中,著名的有陈淳、陆治、钱榖、陆师道、周天球等人,其中不少人在某些领域有新的发展。吴门派绘画对明末清初重要画派的影响也很大,以董其昌为主的松江派,以及后来派生的苏松派、云间派等,都与吴门派有一脉相承的关系。

  《艺+周刊》每周推出“鉴赏”版块,结合当下新闻热点,普及艺术知识,探寻艺术家及作品背后的故事,提高大众艺术审美。继本版连续四期推出“金陵画派”以来,受到了广泛的阅读和好评。自本期以后将连续为读者介绍“吴门画派”,第一期为“吴门画派”之综述。

  现代快报记者 柳林 整理

  画

  派

  简介

  开创“吴门”一代新风

  在吴门派崛起之前的明代初期,江南苏州、无锡地区已经有一批画家,如杜琼、刘珏、陈汝言、徐贲、陈暹等人,他们大都擅长诗文,有较高的文学修养。绘画上主要继承元代黄公望、王蒙传统,创作以笔情墨趣为主的文人画。他们的艺术给吴门派的开宗人沈周以直接或间接影响,故可称为这一画派的前驱。由于当时受皇室赏识的宫廷院体绘画以及别具一格的浙派称雄画坛,杜琼等人的作品没有得到社会的广泛注意,他们的主要活动为文学创作,故未自成派系。吴派中后期经济空前繁荣,赏画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画家的地位进一步提高,带有浓厚生活气息的作品出现在画坛,形成新的面貌。代表人物有文嘉、仇珠、周之冕、陈淳、张宏等。风格迥异,精彩纷呈,为吴门画派注入了新的活力。

  宣德(1426~1435)年间,苏州诞生了吴门派开宗大师沈周,继起者有文徵明、唐寅、仇英,他们在艺术上较全面地继承了宋元以来的优秀传统,并形成各自的独特风格,开创一代新风,取代院体和浙派而占据画坛主位,历时150多年。画史将沈、文、唐、仇并称为吴门四家或明四家,为吴门派的代表画家。这4位画家虽同时崛起于苏州,但风格迥异,各有师承。沈周因家学渊源,并受杜琼等前辈熏陶,主要承元代文人画衣钵,以简练浑厚、苍劲雄健的粗笔画见长。文徵明从学沈周,并吸取赵孟頫、王蒙画法,以缜密工致、文静清秀古雅的细笔画著称。他们两人主要发展了元代文人画传统,注重笔墨表现,强调感情色彩和幽淡的意境,追求平淡自然、恬静平和的格调,其画风奠定了吴门派的基调。唐寅是位落魄文人,与文徵明同为沈周学生,但也从学于周臣;他的山水画主要师承李唐、刘松年,并适当融汇文人画技法,形成笔法挺健细秀,墨色淋漓融和、风格谨严而清逸的艺术特色。仇英出身工匠,初学周臣,后悉心临摹历代名迹,尤着力于刘松年、赵伯驹,善作精细鲜丽的青绿山水和工笔人物。唐、仇两人均从南宋院体绘画入手,并远追北宋名家,重视主题、结构,讲究真景实感,造型准确,笔墨谨严,风格柔韵雅秀,其艺术行利兼备,雅俗共赏。

  艺

  术

  成就

  助推“文人画”走向极盛

  吴门派在山水画上成就突出,无论对元四家或南宋院体绘画,都有新的突破。在人物画和花卉画方面也各有建树,除仇英外,另外3人尤其注重诗、书、画的有机结合,使文人画的这一优良传统更臻完美、普遍,有力地影响了明代后期直至清初画坛。吴门派形成后,其派系世代相传,绵延不断,其中文徵明的学生和子孙即达30多人。在吴门派后期画家中,著名的有陈淳、陆治、钱榖、陆师道、周天球等人,其中不少人在某些领域有新的发展。如陈淳发展了水墨写意花卉画,周之冕创造了钩花点叶的小写意花鸟画法,陆治以工整妍丽的花鸟画著称于世。另外,谢时臣的粗笔山水,尤求的白描人物,周天球的水墨兰石,均别开生面。

  吴门派绘画对明末清初重要画派的影响也很大,以董其昌为主的松江派,以及后来派生的苏松派、云间派等,都与吴门派有一脉相承的关系。

  南宋以来长江下游的经济和文化不断发展,渐居全国先进地位。位于长江三角洲太湖流域一带的苏州地区农业和手工业繁荣,交通便利,商品经济活跃。由于长江入海口淤积,明代海外贸易的中心从扬州下移到太仓和松江一带,生产变化首先在这一地区萌发。江南科举之风炽盛,文人宦游返归故里,携回巨量金钱财货,促成了苏州地区的富庶和繁华。苏州地区文化艺术发展,出现了不少学术思想和文学艺术卓有成就人物。在炽盛文风的熏陶下,官僚文人大量贮藏法书名画、古玩器物和珍本书籍,营建私家园林,讲究饮食服饰器用。明代中期在苏州地区形成“吴门画派”,标志文人画走向极盛的阶段。

  人

  物

  简史

  “吴门四家”各有千秋

  “吴门画派”简称“吴派”,一般认为始于沈周,成于文徵明,加上唐寅和仇英,是为“吴门四家”或称“明四家”。明代中期以后“吴派”逐渐取代宫廷绘画和“浙派”的地位,在社会上、尤其是在文人士大夫中受到重现。

  沈周(公元1427年-1509年)

  沈周出身喜欢收藏的士大夫世家。年轻时沈周便接受家庭亲友前辈的教育熏陶,培养出了深厚的文学艺术才能。沈周一生不仕,曾游历太湖流域各地。他具有多方面的艺术修养,诗文书画都有很高的造诣。沈周画法主要来自于黄公望、吴镇等人,上溯董源、巨然及北宋诸家。早年多作盈尺小景,具有沉酣深厚的意趣,亦作细笔或青绿山水。作品大多反映画家对大自然真切而生动的感受,反映出画家开阔的胸襟、丰富的想象力。沈周以80岁高龄去世,在漫长的艺术生涯中创作了大量作品,影响巨大,成为“吴派”的开创人物。

  

  文徵明(公元1470年-1559年)

  文徵明是苏州地区文坛画界继沈周之后而起的领袖人物。他出身官宦之家,富有文学才能和书法才能,是明代的书法大家之一。早年文徵明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未被录取,不再求仕进,而是致力于诗文书画艺术创作。54岁时他被推荐进京,深感官场黑暗和仕途险恶,后以足疾为由上疏求退,返回苏州,专力于诗文书画。文徵明一生过着平静的风雅名士生活,主要精力从事艺术活动,作品表现文雅幽静的审美情趣。文徵明比沈周的年寿更长,作品数量多,流传广。他晚年名望极高,家人子弟、门生私淑众多,大多也以诗画得名于当时。文徵明绘画师承沈周,但对他的绘画艺术影响最深的却是元代画家,尤其是赵孟頫的艺术。他的青绿山水和墨笔古木竹石,明显是从赵孟頫画法变化发展而来,层层叠叠而不重纵深关系的布局、山顶平台、浓密的叶苔小点、棱角清楚的矾头等具有特色的画法,与黄公望、王蒙、倪瓒的绘画有着一定的继承关系。文徵明的绘画创作以山水为主,画法有工细与粗率两种,以工细的作品为多,其中又有着色与不着色之分,题材内容大体可分为临摹前人或描绘具体环境景物等。

  唐寅(公元1470年-1523年)

  唐寅生于苏州城内的酒肆商人家庭。天资聪颖,少年时便有才名。30岁以前读书求知,热衷功名仕进。他参加南京应天府乡试,高中第一名,赴京考试时却被卷入“科场行贿案”,受到牵连。遭受这一打击的唐寅仕途无望,乃游历名山大川,之后回到苏州从事诗文书画创作,依靠卖画度日,生活作风更加放荡不羁。他在图章中自题“南京解元”、“江南第一风流才子”,流露出对功名利禄的鄙薄和对封建礼教的嘲弄。唐寅的性格行为与文徵明不同,坎坷的遭遇使他的诗文书画流露出傲岸不平之气。他还试图从佛学中寻求痛苦心情的解脱。唐寅擅长画山水人物,写意花鸟绘画也有独到之处,全面的绘画功力为许多吴门画家所不及。

  

  仇英(公元1502年-1552年)

  仇英出身低微,尝执事丹青,有人说他曾做过漆工。他结识文人士大夫名流,受到熏陶,画风注入了雅致的文人气息。明代江南地区书画鉴藏风气极盛,装池、修补、鉴定及副本的摹绘日益考究,仇英便是临摹古画的高手。他所临摹的仕女画“发翠毫金,丝丹缕素,精丽艳逸,无惭古人”。仇英临摹了不少古代作品,留下许多尺幅巨大、艺术精美的副本。仇英是一位精力出众、勤奋惊人的画家。他的年寿并不长,作品的数量却很大,其中有不少是繁复工致的长轴大卷。仇英的人物画,形象生动优美,具有明显的时代特色,体现了那个时代的审美理想。仇英把工笔重彩和青绿山水画加以雅化,精美严整之中透射出古雅之美。通过不断的艺术实践和大胆的艺术创造,使文人画创作适应时代的变化,走上“雅俗共赏”“文质相兼”的发展道路。

  “吴门画派”是一个既有文人画家,又有职业画家的群体,它的出现,既振兴了文人画,又规范了“浙派”末流技法粗陋之习,推动了明代绘画深入发展。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