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中国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3年8月2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4 >>现代快报网
蛟龙号第一副总工程师崔维成:我差点和蛟龙号
一起永沉海底
  崔维成
  蛟龙号 资料照片

  蛟龙号第一副总工程师崔维成:

  我差点和蛟龙号

  一起永沉海底

  深海潜水器蛟龙号的成功让中国从600米的浅海跨越进入7062.68米的深渊。蛟龙号第一副总工程师崔维成前日做客由南方都市报和广东科学中心联合举办的小谷围科学讲坛时透露,他曾差点永沉海底,曾遭美国FBI调查等一系列不为人知的故事。

  崔维成说,他和他的研发团队正为11000米的潜水器研发工作做准备。

  自豪

  能潜到7000米以下的

  11个人里有8个是中国人

  深海里面是什么景象是人们非常好奇的问题。

  崔维成说,深海是一个俗称,按照国际海洋界对于深度区间的划分:0到1000米的区域是浅海,1000米到3000米是半深海,3000米到6000米是深海,6000米到11000米属于深渊,目前海底最深处是在马里亚纳海沟,深度大约11000米。

  崔维成说,全球一共有11个人到过7000米以下的海域,其中有一个已经去世,剩下的10个人之中,有8个人是中国人,其中还有一个是美国著名导演卡梅隆。崔维成就是这10个人中的一个。

  惊心

  蛟龙号曾深陷海底淤泥

  差点“永远留在那里”

  深入如此之深的海底要冒着很大的风险。崔维成说,有一次蛟龙号潜到海底后,螺旋桨将海底的淤泥都搅动起来,驾驶员完全看不到前面的情况,结果一不小心前叉插进了淤泥里面,怎么都拔不出来。后来弄了很久,是硬拔才拔出来的,“如果当初拔不出来,或者拔出来之后机器受损,我们也就永远待在那个地方了。”

  崔维成说,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风险就是渔网。因为海水是流动的,蛟龙号在水下也是运动的,如果在上浮或者下潜的过程中被渔网缠住,那是非常危险的,这些风险无法保障完全不会发生。

  遗憾

  蛟龙号作业时间短

  只因为没有设计厕所

  有观众提出疑问,为什么蛟龙号的作业时间最长不到12个小时,其中上浮下沉就要3个小时,实际工作时间只有7个小时左右。

  崔维成的答案令大家诧异,他说,工作时间的长短不是因为机器本身受不了,机器可以在水里待上好几天都没问题,关键是人在里面受不了,而人受不了的原因是里面没有设厕所。

  崔维成说,世界上的深海潜水器都是要将机器做得很小,然后将空间充分利用起来,所以蛟龙号在设计的时候也没有考虑厕所。

  “我现在在11000米的潜水器的设想上是考虑建厕所的,采用飞机上的类似航空马桶的设计。”崔维成说。

  未来

  已经成立新队伍

  研发11000米的潜水器

  崔维成表示,蛟龙号成功后,他已经离开了核心团队,只从原有的团队中带了一个人出来,然后在上海海洋大学建立了一支新的队伍,准备研发11000米的潜水器。

  崔维成说,蛟龙号的成功让他感觉到,人才不是问题,技术也不是最难的,让他最耗时间和精力的恰恰是当前的体制机制问题。这种科研政策和科技体制的目的,就是要科学家“早出成果、出大成果”。面临着这种巨大压力,作为理性的选择,科学家只能去搞一些短平快的东西,而对于不确定性很大的原创性的基础研究,则能避开尽量避开。由此也就在科技和学术环境中,形成了一种“不允许失败”的原则和风气。但实际上,在科学研究中,失败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会给研究提供极为宝贵的经验。由于害怕失败,科研人员对未知领域就不敢去尝试。据《南方都市报》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