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7版:环省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3年8月1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4 >>都市圈圈网
从咸丰年间到现代
41张结婚证跨越百年
有封建时代的童养婚帖,还有民国时期的,张张留下时代烙印
  清咸丰八年的“结婚证”
  宣统元年的“童养婚帖”
  上世纪40年代的结婚证
  上世纪60年代的结婚证
  文革时期的结婚证

  七夕节期间,泰州一家商场举办结婚证展,41张结婚证时间跨度长达百年。最早的来自清朝咸丰年间,从早期的童养婚帖到现在的结婚证,每张证书上都留下了时代的烙印,见证了社会的发展。

  155年前就有结婚证了

  展出的41张结婚证中,最久远的一张来自清朝咸丰八年,结婚证为长方形、土黄色,最右侧印有龙凤图案,龙凤中间是一个双喜。结婚证全部用小楷写成,字迹隽秀。

  展出的结婚证中,一张“童养婚帖”十分惹人注目,它来自清朝宣统元年。与咸丰年间的结婚证用毛笔书写相比,此时的结婚证为印刷而成。上面写有“主婚人今因第一生女年十三岁情愿许字于文福安第二生儿为童养媳。”泰兴民俗专家吕耕樵介绍,从这张婚帖中可以看到,这名女子13岁就已成为童养媳,在婚帖中没有女子的名字,说明当时女子的地位非常低下。

  吕耕樵说,这种买卖婚姻在当时非常盛行,婚帖上还注明聘礼为“白银二百伍拾两”,落款写有媒合人的姓名。

  结婚证留下时代烙印

  民国时代的结婚证上,除写有结婚双方的姓名之外,还有证婚人、介绍人、主婚人的姓名。大多制作精美,多印有鸳鸯、龙凤、百合等图案,写有百年好合、龙凤呈祥、缔结良缘等字样。

  上世纪50年代的结婚证则更多地加入了法律元素,结婚证上多印有“经审查合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关于结婚的规定”。落款处由证婚人变成了区长签名和政府印章。结婚证上多印有“互敬互爱”、“自主自愿”等词语。

  60年代的结婚证则加入了毛主席语录、毛主席头像、旗帜红太阳等元素,落款盖章多为“人民公社革委会”。结婚证上印着“斗私批修”、“做毛主席的好学生”等字样。

  老少观展感慨多

  “我结婚时就没有结婚证。”69岁的姜加明说,他结婚的那个时代,结婚之前男女双方见不了面,都是父母拿着两人的八字找算命的瞎子合婚,合婚成功了,基本上就定了,有时入洞房时才知道对方长什么样子。

  姜加明感慨,虽然那时多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夫妻一辈子走来婚姻十分稳定,不像今天的年轻人闪婚闪离,结婚像个儿戏。

  28岁的王勇则认为,从展出的结婚证看,社会在不断进步。“以前还有童养媳,现在都是自由恋爱了。”王勇说,过去都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对妇女束缚得很厉害,一纸休书就可以离婚,什么都是男人说了算。现在女性社会地位不断提高,双方婚姻也变得更自由了。

  46岁的周国珍觉得,无论结婚证外观如何变化,都只是一个证明,无论时代怎么变迁,夫妻恩爱、家庭和睦是每个人应该追求的。

  尹有文 文/摄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