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F9版:核心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3年7月2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都市圈圈网
儿子18年不归家,7旬老母亲日思夜想;还是村主任有办法
“再不回来,拆迁款就是你大哥的了”

  “常回家看看”入法后南京第一案在六合开庭

  家住南京六合程桥的冯奶奶今年78岁,生活条件不错,衣食无忧,可老人家有个心结:二儿子赵涛18年来未曾踏入家门一步,这么多年来,她总梦到这个儿子和从未见过面的孙子。眼见着自己岁数越来越大,冯奶奶不想留下遗憾。可是,她实在是找不到赵涛,无奈之下,老人家只好通过诉讼的方式让儿子回家,了却自己一桩心愿。

  据了解,这是“常回家看看”入法以来,南京首例公开审判的案件。

  通讯员 陆研 现代快报记者 马薇薇

  伤心的母亲

  我不是为了判决,只是想看儿子

  冯奶奶住在南京市六合区程桥的一个村子里,家里条件在村里还算可以。20年前,老伴撒手西去,留下她和三个儿子。大儿子赵平住在冯奶奶家附近,平时对她可以说是照顾周到,关怀备至,三儿子也时常去看望母亲。可是二儿子赵涛,冯奶奶却18年都没见到。按照老人家的说法,赵涛当初因为有事离开家,没想到自此断了联系。

  六合法院法官仝(tóng)鑫接到冯奶奶的案子后,十分同情她的遭遇,也很想完成老人的心愿。可是,冯奶奶提供的是赵涛以前的地址,现在根本没有人居住。以往,对于这种被告地址不明的案件,如果法院经邮寄或上门都送达不到的话,就会采取在报纸上登公告的形式,视为被告人收到。

  法官跟冯奶奶讲了法定程序后,冯奶奶直摇头说“不行不行”,公告是送达了,可是儿子看不到怎么办,看到了却不到庭怎么办?“我不是为了要法院的判决,就是想见见我的儿子。”

  看着白发苍苍的老人这么迫切地想见到自己的儿子,同样身为人子的法官决定,想尽一切办法也要联系上赵涛。

  执拗的儿子

  不是不回家,是对这个家很失望

  仝鑫首先找到了赵涛所在村的村委会,看看村干部有没有赵涛的联系方式。村主任说,赵涛十几年没有回家了,他们也跟赵涛联系不上。

  本以为又要无功而返,这时村主任提议,不如问问赵涛的老丈人看有没有联系方式。一听说女婿18年没回自己的家,赵涛的老丈人有些惊讶,因为女儿女婿几乎每年都会来看他。那他到底是什么原因不愿见自己的亲人呢?法官拨通了赵涛的电话,得到的回答却与冯奶奶的说法大相径庭,“不是我不回家,是我对这个家很失望。”说完就“啪”地挂掉电话。

  法官一听,与老人家的说法完全不一致,其中必有隐情。这种情况下,最好双方当事人坐在一起说清楚,法官才好下判决。村主任帮仝法官想了一招,现在村里正在拆迁,补偿款已经下来了,可以用这个理由让赵涛回来。担心赵涛看到陌生号码不接,这一次由老丈人出马,拨通了女婿的电话,说了几句后,村主任把电话接过来说,“赵涛,村里的拆迁款下来了,你如果不亲自回来拿,那这部分拆迁款就都属于你大哥的了。”这一招果然奏效,赵涛同意回到村里。

  温馨的结局

  在村委会设临时法庭

  解开心结母子和好

  考虑到赵涛回来后,可能也不会去见老人,法官决定把庭审设在村委会,这样也方便冯奶奶到庭。

  上午9点左右,赵涛终于出现了。冯奶奶老泪纵横,“你为什么这么多年不回家,你忘了自己还有母亲吗?”赵涛看着满头白发的母亲,心情很是复杂,转身就要走。仝法官叫住了赵涛,把他拉到一边,“这么多年你为什么不回家,作为儿子你尽到赡养义务了吗?”经过法官一番劝说,赵涛终于打开了话匣子。赵涛一直认为,母亲偏心大哥,当年他们三兄弟为分家的问题闹得很不愉快。一气之下,他离开了家。“今天回来了,才知道老妈一直在等我。”经过法官的调解,母子俩终于和好,赵涛主动提出,每年给母亲2000元赡养费,还同意端午、中秋和春节回家看望老人。在调解书上签完字后,冯奶奶对赵涛说,“下次回来把孙子带给我看看。”赵涛含着泪说,“好。”

  (除法官外,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