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6版:快报110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3年7月1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都市圈圈网
南航学生组成“七里香”团队,探访30座街头公厕后发现——
老城区公厕大部分“臭味远扬”

  老城区公厕大部分“臭味远扬”且位置隐蔽,新城区有些地方几千米内难寻公厕踪迹,残疾人专用厕位屈指可数。这个暑假,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民航飞行学院和经济管理学院9名大学生组建“七里香”团队,历时一周骑行48公里,实地探访南京新老城区及奥体中心的30座公厕,为公厕“体检”,结果发现问题多多。

  通讯员 朱宏 现代快报记者 金凤 赵丹丹

  实地走访

  公厕:老城区较旧,新城区较少

  学生们将调查的公厕区域分为老城区、新城区和奥体中心的青奥场馆。但30座公厕走下来,学生们发现,各种类型的公厕问题都不少。

  在秦淮区中华门一带13座公厕中,老城区公厕的“脏、乱、差”景象给队员姚叶慧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老城区的公厕隐蔽且卫生条件很差,有的没有手纸、洗手液,隔间没有门遮挡,水龙头基本损坏无法使用。没有除臭排气设备,在门外就能闻到一阵恶臭味。”

  在调研中,团队成员发现,老城区的公厕虽然多,但是分布没有规律,附近没有明显路标,只有长期居住在这里的市民才能找到。

  在新城区12座公厕的实地调研中,队员们发现,江宁区东山镇一带公厕主要分布在中前村和上元大街一带,距离多在50-200米左右,平均设置密度为每平方公里建设用地5~8座。然而其余地区公厕较少,平均设置密度为每平方公里建设用地不到0.5座,远不能满足规范要求。

  除了中前村一带公厕较密集,团队成员们发现,其他地方公厕数量较少,公厕之间相隔较远,难以寻找,有时甚至几千米内难以找到公厕。

  而路标问题在新城区也同样存在,团队成员发现新城区的公厕虽然大部分有路标,但路标位置较隐蔽,难以看到。甚至有的路标已经完全褪色,却无相关人员及时更换。“对此,我们能做的也只是给它们贴上一个自制路标。”姚叶慧说。

  相关规定

  每平方公里应建3—5座公厕

  现代快报记者从南京市城管局了解到,目前南京六城区、原浦口、原大厂的公厕共748座。按照2005年国家建设部所发《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中规定,对于居住用地,每1平方公里,就应该建3—5座公厕。不过,目前以城管部门管养的公厕来计算,达不到配建标准,但是算上社会单位的公厕,可以达到每1平方公里就有3—5座公厕。

  南京市规划部门也在2006年制定了《南京新建地区公共设施配套标准规划指引》,其中规定公厕应结合主体建筑设置,符合南京市公厕设置标准,新建地区的居民社区中心公厕用房的建筑面积应不小于60平方米,若为独立式公厕,则用地面积应为60—100平方米每座。在成片开发时,会对公共配套做要求,最后会验收。不过实际操作中,公厕很难安家。

  城管回应

  新改扩建公厕将增残疾人厕位

  对于学生们提出的南京公厕男女厕位多是1:1,女性明显不够用的情况,南京市城管局环卫处相关人士表示,根据国家住建部制定的公共厕所设计规范:公共厕所应适当增加女厕的建筑面积和厕位数量,男蹲(坐、站)位与女蹲(坐)位的比例宜为1:1~1:1.5,独立式公共厕所宜为1:1,商业区域内公共厕所宜为1:1.5。南京的公厕一般建于上个世纪,参照当时男多女少的人口比例,所以男女厕位比例接近于1:1。相关人员表示,近几年南京公厕已经在推行1:1.5。

  对于南京缺少残疾人厕位,相关人员也介绍,今年南京已经要求新建、改扩建公厕时,面积大的厕所,男女各增加一个残疾人厕位;面积小于50平方米的,建议在男女厕所中间加一个男女可共用的残疾人厕位。

  街头问卷

  六成市民认为

  男女厕位比1:2较合适

  除实地走访外,“七里香”团队还进行了问卷调查。他们在地铁上向南京市民共发放200份调研问卷,并成功收回179份有效问卷。

  问卷的统计结果显示,逾六成市民认为男女蹲位的比例为1:2比较合适。而在队员们随后的走访中,他们却发现新老城区的公厕男女厕位均为1:1。据厕管人员反映,女蹲位常有不足,一到节假日经常出现排队上厕所的现象。

  与此同时,“七里香”团队在问卷调查中发现61%的市民表示很少见到残疾人专用厕位,在他们的实地走访中,也只有寥寥几个公厕有残疾人通道。团队成员还特意走访了5个青奥场馆,发现除了体育馆有残疾人专用厕位,热身田径场、体育科技中心、地下停车场、网球场馆均无残疾人专用厕位。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