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1版:发现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3年7月1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都市圈圈网
老南京话常说某人“脸皮比城墙拐弯还厚”
南京城墙拐弯到底有多厚?
记者实地测量中华门到武定门段:四个城墙拐弯处分别厚11米、17米、30米、28米
  本版摄影(除署名外) 现代快报记者 郑文静 制图 李荣荣
  月牙湖段城墙
  记者在测量解放门段城墙 游客 摄
  中华门向东的第一个拐弯
  旗杆石

  最近,西祠胡同上的一个帖子引发了不少南京网友的关注。楼主“摄眼天下”为了证实南京俚语“脸皮比城墙还厚”的准确性,拿着卷尺亲自测量了月牙湖公园中的一段原生态城墙,得出的结论是南京城墙厚度约为五米,即一丈五左右。这个数字准确吗?有跟帖的网友表示,其实老南京人更原汁原味的说法应该是“脸皮比城墙拐弯还厚”,这个“城墙拐弯”的厚度又是多少呢?记者决定前往城墙,自己去量一量。现代快报记者 郑文静

  “脸皮”有厚有薄

  城墙最窄的地方仅2.6米

  出发之前,记者先找到了明城墙专家杨国庆老师,请他介绍一下南京城墙的厚度概况,以及怎样测、测哪里得到的数据才最有说服力。

  杨国庆老师表示,南京城墙的厚度,历朝历代都有记载,但大多使用的都是“数丈”“仅及丈者”之类的含糊表达。南京城墙情况复杂,城墙本身屡遭损毁,且今人描述厚度的方法不一,故南京城墙整体的原始厚度,至今还没有完整的数据统计。只有1954年和2005年之间,南京城墙专家们进行实地考察时留下来的部分数据可以参考。

  这些数据显示,南京城墙最薄的地方在“太平门—中山门”,厚度为2.6米—5米,测量时间为2005年。南京城墙最厚的地方包括“通济门—东水关”“东水关—武定门”“武定门—中华门东”等,这三段城墙的顶部宽度都在17—18米左右,测量时间为1954年。

  “这里的厚度,指的都是城墙的顶部宽度。一般我们说城墙有多厚,就是在说顶宽,而基宽比较难测量,并且理论上来说都是厚于顶宽的。” 杨国庆老师告诉记者。

  另外,他还特别指出,在测量城墙厚度的时候,要注意城墙的类型:

  第一类是包山墙,依着地势,利用山体作为城墙的基础,在外侧用砖砌成。这种城墙在南京很常见,比如狮子山、富贵山等段。这类城墙有的地方包得多,有的地方包得少,有的地方只包了个山角,最少的地方在山体外只包了一层砖。测量其厚度的时候,一定要把作为基础的山体也算进去,不能光算砖石的厚度。

  第二类是平地拔起,全部用砖石砌筑的城墙。这类城墙厚薄不均的情况同样严重,最窄的地方只有两米多,最宽的地方十几米,测量的时候也要注意,不能笼统地用一个厚度表示。

  “虽然地势不一,但总体上看,城墙拐弯的地方厚度一般都比直行的地方厚,故南京有‘脸皮比城墙拐弯还厚’的俚语。我们上面提到的这些数据,都是针对常规城墙而言,特殊部位比如城墙拐弯、城门、瓮城等的厚度并不在此范围之内。”

  网友测量的月牙湖段城墙,原始厚度远远不止一丈五

  了解过基本情况后,记者决定把“常规城墙”和“城墙拐弯”都量一量。第一站,先去网友帖子中提到的月牙湖段城墙。

  在原帖子中,网友“摄眼天下”表示自己“实地初步地测量了一下,墙砖的厚度约为4.68米,另外在墙砖的后面还有一层大石块垒砌的墙基,这样加起来的话,整个墙体厚度约为5米,换算成市尺的话就是15尺,也就是1.5丈。”这个数字是否准确呢?

  记者沿着月牙湖公园北部寻找,在标营门附近找到了网友拍摄的城墙。这段城墙上树木丛生,无法登上去测量,只能大概测出砖石堆砌的断面宽度,在4米左右,而旁边的石块墙面就不知厚度是多少了。

  这算是哪种类型的城墙呢?记者向杨国庆老师展示了此处的照片,他表示,这是明城墙中存在的一种特殊情况:明初朱元璋修建城墙的时候,人力物力财力都不够充足,因此有些城墙并不是新建,而是在原有城墙的基础上加高增厚建成的。

  网友测量的这段城墙,正是洪武年间加高加厚之后的城墙部分,而旁边挨着的石块垒砌的墙则是更早期的城墙。“网友测量到的一丈五应该是这两种墙体相加后的数字。但是,考虑这里的城墙类型属于包山墙,山体的厚度也应该算进去,所以这段城墙的原始厚度应该远远大于一丈五才对。”

  记者测量的最厚城墙在“中华门西”,约18米厚

  记者的第二站是解放门,这里同时存在两条厚度有着明显区别的城墙。一条是挨着鸡鸣寺的城墙,俗称为“大墙”。一条是与“大墙”呈垂直状态,台城售票处所在的“小墙”。

  它们的厚度分别是多少呢?记者首先从售票处登上了“小墙”,在游客的帮助下,用卷尺测量了两端墙壁外侧之间的距离,约为4.3米。随后从“小墙”拾阶而上,走到“大墙”上,同样测量了两端墙壁外侧之间的距离,约为11.4米。

  由于资料记载的南京最窄的城墙位于军区大院内,即太平门龙脖子段城墙,约2.6米,普通人难以进入,所以解放门的4.3米,是记者能测量到的南京城墙最薄的地方了。

  那么最厚的地方又该去哪里量呢?

  记者根据杨国庆老师给出的建议,赶往第三站——中华门。进入中华门瓮城,沿台阶走到瓮城之上的平台,往西没几步就到了“中华门西”,再往前数百米,就到了“长干门”。记者挑选了两个城门之间最宽的地方进行测量,得出的结论是,这里最厚的地方约为18米。

  城墙拐弯究竟有多厚?不厚不厚,也就30米厚

  测完了常规城墙,下面该量一量更厚的“城墙拐弯”了,记者返回瓮城顶部平台,开始向东走,踏上了从中华门到东水关的城墙之旅。

  步行大约一刻钟,记者就在一个写着“服务中心”的小屋子旁边看到了第一个城墙拐弯处。

  由于地势的变化,原本的城墙走向在这里无法继续前进,必须往右拐出去一些,所以就有了一个拐弯。由于交接处形成了长方形的空地,所以如果测量对角线的话,肯定是比前后的常规城墙厚出一截的。记者测量了这个对角线,得出的第一个城墙拐弯处厚度数据约为11米。

  继续往东走,在走到武定门前,记者又遇到了三个拐弯处,根据对角线的长度,这三个拐弯处的厚度分别是17米、30米、28米。

  所以今后如果再有人提起“脸皮比城墙拐角还厚”这句话,你至少可以理直气壮地告诉他:“不厚不厚,也就30米厚。”

  朱元璋曾把

  负责人砌进城墙?

  沿着第四个拐弯继续往东走,在距离中华门大约1小时路程的地方,记者看到了此行的另外一个目标——“旗杆石”。这是两块碑状石头,半人高,顶端圆润,中间两个孔。它跟城墙的厚度又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杨国庆老师表示,记者找到的这块属于保存较为完好的一处,对我们今天的主题来说,它有一个特别的功能,就是可以作为测量城墙厚度时的中间点。因为它竖立的位置必定是城墙顶部宽度的中间点。记者测量后发现,从旗杆石中间的圆孔到一侧的城砖外侧,宽度为6米,另一侧同样如此。

  除了看旗杆石,古人还靠什么来判断城墙是否合格呢?野史记载,朱元璋在建造南京城墙的过程中经常微服私访,如果被他发现城墙的规格不对、质量不过关,该段城墙的所有责任人要“筑坐其中”,也就是说要被砌进城墙里。不过杨国庆老师说这只是传说而已。

  【记者手记】

  中华门到东水关的城墙之美,是这次采访的意外收获。风景虽美,记者还是要提醒大家,该段城墙目前未对外开放,普通游客最好不要进入该段城墙游玩。记者测量得到的数据,仅为参考,无法作为研究数据使用。另外,明城墙专家杨国庆老师在炎炎夏日为记者查找数据,还有中华门瓮城顶部小卖部大叔,担心记者独自进入没有游客的城墙段采访会中暑,不仅给记者留下了他的手机号码,还在中途给记者打来电话确保无恙,特此致谢!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