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演习
简称演习,一般是指在想定情况下进行的作战指挥和行动的演练。是部队在完成理论学习和基础训练之后实施的近似实战的综合性演练。军事演习有多种分类,按规模,可分为战术演习、战役演习;按对象,可分为首长机关演习和实兵演习;按形式,可分为室内演习和野外演习、单方演习和对抗演习、实弹演习和非实弹演习、分段演习和综合演习;按目的,可分为示范性演习、试验性演习和检验(考核)性演习。
军事演习的起源及发展
始自商周,清朝中后期定期军演形成制度
中国自商周时期起,人们就将军事演习作为军队训练的重要方法,以围猎形式演练阵法。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人利用兵棋对抗研究战法。据《潜确居类书》记载:“雍门周谓孟尝君:足下燕居,则斗象棋,亦战国之事也。盖战国用兵,故时人用战争之象为棋势也。”史载墨子曾用“象形”就便器材模拟兵棋,采用对抗方式智退公输班。北宋时期著名理学家程颢在“咏象戏”中就称赞棋艺博奕:“大都博奕皆戏剧,象戏翻能学用兵”,当时的“博奕”就是用下棋对阵方式研究用兵之法。
史书上还翔实记载了一次军事演习。1572年冬,明将戚继光在蓟州镇汤泉组织了一次实兵对抗大演习,他组织了一支“假扮敌军”部队与守备部队对抗,演练了突袭与报警、攻城与防守(边墙、敌台)、突袭与增援、扩张与反击等问题,“白天不分胜负,夜晚举火再战”。这次大演习,前后进行了20天,参加的士兵在10万以上,各级将领不下1000人。表明当时的对抗演习已发展到了较高水平。
到了清朝中、后期,定期举行军事演习已形成制度。光绪31年(公元1905年)10月底,直隶总督袁世凯在河间(今河北省)组织了有炮兵、步兵、骑兵、工兵、辎重等部队,约5万人的大规模演习。演习时把部队分为两军,模拟敌军从山东向直隶入侵,演习了铁路输送、行军、夜袭和通信联络等课题。翌年10月,袁世凯又与湖广总督张之洞举行了实兵对抗演习。这标志着中国军队训练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19世纪德国人利用沙盘和地图模拟战斗
在外国,18世纪初,普鲁士军队出现了名为“战争教练”的假设敌。1753年在斯班达兀和第二年在坡资达母附近的演习,就用步队49个营、马队60个队共3600人充当敌军。
19世纪初,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的军队从游戏中研究了沙盘兵棋对抗。1811年,普鲁士国王威廉三世的战争顾问冯·莱斯维茨制作了一个沙盘模型,代替战棋棋盘玩战争游戏,受到威廉三世的鼓励。1816年,莱斯维茨的儿子把作战经验和时间概念引入这种游戏,模拟出营、团一级的战斗。1824年,德军总参谋长密福林在视察了利用沙盘、地图进行的对阵表演后说:“这不是游戏,这是名符其实的战术学校,我的责任是把它推荐给整个军队。”
1847年7月,普鲁士国王威廉四世下诏公布机动演习的一般规定,明确将演习分为教练演习、对假设敌的机动演习和两军对抗的机动演习三种。
从1872年开始,这种当时人们称为“战戏”的对抗训练逐渐为各国所效仿。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运用沙盘对阵,制定用兵方略,已在实战中运用并取得验证。1914年8月,沙俄将军苏霍姆利诺夫指挥两个集团军数十万军队向东普鲁士进军。德军总参谋长施里芬用沙盘地图对阵研究了俄军进攻的态势,发现其第2集团军的行动对实现两个集团军的会合太迟缓了。于是,他们决定在两支俄军尚被马祖里湖分隔的情况下发起反击,结果,以劣势兵力在茵斯特堡大败俄军,迫使俄第二方面军司令官萨姆索诺夫自杀。其实,俄军的这一致命缺陷,在4月份总参谋部的沙盘、地图对阵中已有暴露,却未引起注意,结果酿成惨败。
至现代,随着工业革命和科技的飞速发展,军事演习的规则、特点有了更大的发展和变化,军种间、国家间的联合军事演习开始走上舞台,占据主要位置。
联合军事演习的组织与实施
环顾今天的世界各地,单一军种或兵种的军事演习已经很少见了,而联合军事演习却层出不穷。那么,什么是联合军事演习?它又是如何组织实施的呢?
联合军事演习
是指两个以上军种或两支以上军队联合进行的军事演习。世界各国军队组织实施的军事演习种类很多,按参演单位,可分为单一国家组织的联合演习和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组织的联军联合演习。
在联合演习或联军联合演习中,通常由某国或各参演国的军队指挥官,组织参演部队或各国参演部队的指挥官与参谋人员共同组成联合演习指挥部,作为演习指挥机构,负责演习的总体设计、规划、实施和评估等各项工作。
演习程序
尽管各国在演习中可能侧重点不同,但联合演习程序基本都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一)筹划阶段
在确定实施演习后,首先根据演习类型、目的、规模、地域、方式和期限等,建立相应的演习指挥部。之后,拟定基本态势和想定。
态势是关于演习对抗双方的实力和部署、意图和任务的说明。想定是关于演习内容、进程、阶段与方式的计划,拟定演习想定的主要目的是向协调员和裁判介绍演习指挥部意图,协调导演部和仲裁部之间的合作。
在想定中要明确演习内容,划分演习阶段,确定各阶段的目的和情况设置的时间、地点及方式,并澄清各阶段的时间分配、始发状态、任务和角色变换等问题。在拟定演习想定时,还必须设置会对战局产生影响的其他突发局面,如各种形式的空袭、环境条件或平民的特定活动等。在符合演习目的的前提下,可根据具体情况将核、生、化威胁因素安排到演习想定的内容之中,即设定敌方会在作战中使用核生化武器,或实施心理战、隐蔽战等行动。
(二)实施阶段
演习时,导演、调理人员按作战进程,采取直接或间接、按计划或随机导演的方法,通过各种渠道将设想的情况提供给演习人员,诱导其演练。凡演习人员能通过观察、侦察获取的情况,一般以情况显示或对方的行动提供;演习人员不能直接获取的情况,可以通过上级号令、友邻通报、下级报告等形式提供。指导机构对演习人员的行动一般不干预,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在各项规划和演习物质保障准备工作完成后,演习总指挥下达命令启动演习。演习开始的时机可选择在参演指挥官判断情况或定下决心及下达命令之时,既可以用时间表示,也可以按照超越某一线或进入某一地区的方式表示。
随后,各参演部队根据演习命令迅速按拟定态势规定进入演习的始发状态,并以预先设定的态势为基础进行分阶段有重点地推演。参演部队指挥官可自主依据态势确定行动方案。演习指挥部一般不
对参演指挥官的命令、决定和方案加以评价或指导,而是通过下达命令、发布通报和提供相互矛盾的情报等方式设置,以使局势复杂化,从而影响推演过程。为了使演习更接近于实战,演习指挥部还可在作业期间根据演习目的来变更态势、时间和地点,有意识地制造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和危机,如紧急中断通信联系、人员伤亡和物资损毁、部队运动受阻、敌我态势不明、遭敌航空兵和空降兵的袭击等情况,以进一步检验和提高参演人员的应变能力。
当演习实施过程中出现混乱局面时,必须对参演部队遇到的具体情况进行检查,或是参演部队发生严重事故时,演习指挥部可以局部或全部地中断演习。接到命令后,参演部队必须在当时到达的地点待命,并继续按照要求维持实战态势。此时,演习指挥部可视情公开基本方案,评价作业情况,并具体说明诸如敌情、人员伤亡、物资损耗、时限和士气等影响战局发展的因素。然后,由演习指挥部为参演部队确定恢复和继续演习的时间,并决定是否对某一阶段的演习进行重复。但在接下来的推演过程中,仍由参演指挥人员下定决心和下达命令,决定演习的具体实施方案。导演可以按照确定时间、超越某一线或判断演习目的是否达到的方式来宣布演习的结束。
(三)总结阶段
也叫复盘。联合军事演习,胜负一般不宜马上判定,必须通过复盘来确定哪方处于优势位置。为了提高参演部队的技术与战术水平,世界各国普遍规定,在演习结束后必须以总结会或其他形式对演习的重要阶段进行评估,以便判定演习目的实现的程度,指出参演人员在判断情况、定下决心和下达命令等方面的表现,以及演习期间出现的失误和问题。在此基础上,写出演习总结,以吸取经验教训,为部队今后的训练提供指导和服务。
从联合军事演习中看什么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作为普通民众来说,一场场热闹非凡的军事演习令人眼花缭乱,我们能够从中看出什么呢?
一看 国家间错综复杂的政治关系
一般说来,联合演习是在几个国家政治、军事、经济关系密切,或者至少是比较密切的情况下进行的。
军事是政治的继续,是政治的延伸,联合演习自然就是当今国际政治的一面镜子。透过联合演习,我们可以观察两国或多国间政治关系的密切程度和发展趋势。比如,美国在亚太主导的各类军事演习,大多都是与其盟国或准军事盟国联合展开的。
还有一种情况,非军事联盟国家间举行的联合演习,一般多以非传统安全合作为演习主题,国家间存在加强合作安全的现实需要,演习的公开性较强。中国与俄、法、美、英、印、巴以及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举行的联合演习均属于此类。
二看 国家的战略重心或核心利益关切点
军事演习不仅可用来检验和提高军事能力,而且是发送政治信息的一种重要途径。在多数情况下,演习的政治意义等同于甚至超过了其纯粹的军事意义。
世界各国军队举行的军事演习通常也与其国家战略密切相关,军演时间、地点、规模、想定和科目等要素的设置,都受到国家政治、外交等因素的制约。如美韩双方每年组织的联合军演,无一例外都是以朝鲜半岛的局势变化为切入点,美国主导的“环太平洋”军事演习,背后隐藏着美国“重返亚洲”战略转变的影子。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军事实力明显衰落,国际战略空间日益受到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挤压。为遏制北约的东扩趋势,维护传统势力范围,俄罗斯多次举行以北约为假想敌的军事演习,具有明显的针对北约霸权行径而显示自身实力的意味。
三看 一个国家的军事实力强弱
如何在和平时期继续提高部队战斗力,使其能够在未来可能爆发的战争中取得胜利,成为各国军队日常训练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演习作为训练的最高阶段和形式,能够使军队“从战争中学习战争”,从而以合理的资源、人员和装备消耗取得未来作战的胜利。联合演习练的就是协同。协同能力如何,不仅是衡量一个军队战斗力强弱的关键,也能看出一个国家真实的国防战备水平。
例如,美军强调在全球的军事存在,因此在演习中多以提高快速机动和远距离兵力投送能力为目标进行演练。另外,美军在冷战后将伊拉克和朝鲜作为两个重点作战对象,因此着重加强了与沙特、科威特、埃及、日本、韩国等盟友的交流合作,并与这些在中东和东北亚地区的国家多次举行大规模联军演习,具有明显的针对性。而印度、韩国等国家,由于有较明确的作战对象,因此在演习中多以巴基斯坦、朝鲜对本国发动进攻作为立案背景,并根据彼此间在军事力量方面的优劣对比设计演习科目。
四看 新式武器发展趋势
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总是首先应用于军事领域。近年来军事演习的高技术含量不断增加,演习成为各国检验新型高技术武器的最佳试验场。
通过演习,一方面可以使最新型武器的性能在大量装备部队前得到验证,确保部队装备的可靠性与先进性;另一方面也可以使人员在近似实战的环境中熟悉武器装备的使用,促进人与装备的磨合,使武器装备发挥最大的效用。
另外,军事演习也为展示武器装备、促进军火贸易提供了良机。美国是世界最大的军火出口商,并将演习作为主要的武器推销场之一。
因此,在每一次大的军演后,美国的军火商总是会等来源源不断的军火生意。
答疑解惑
1、军事演习中,如何判断双方士兵在战场上受伤或死亡?演习过程中会造成真实的人员伤亡吗?
中外军事演习时,都会设置与战场逼近的真实环境。一般情况下,步兵轻型武器会配发空包弹,只要不是在非常近距离内开枪,空包弹一般不会造成人员伤亡。重型装备射击如火炮、坦克、战斗机等演练时会用实弹,但攻击目标都是事前划定,在目标范围内一般没有人员。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大家经常在军事题材电视剧上看到的,在武器装备上安装激光装置,人员被激光照射后,根据命中的部位冒出相应的烟雾,由导演组派出的观察员判定装备、人员被击毁(击沉)或是战损退出战场。正常情况下,参加演习的部队按照规定的时间、程序完成演习课目,一般不会造成真实的人员伤亡。但近年来,在国外演习中也常出现直升机坠毁、装备操作失控等造成参演士兵受伤或死亡的意外情况。
2、军事演习中,评判胜负的标准是什么?
现代军事演习中,主要通过定性和定量两类方法进行胜负裁判。定性分析一般用来对红蓝双方(演习双方一般由红蓝双方组成)的战术思想、战术手段进行宏观评判。根据演习的各种参考标准,通过双方决策、部署及部队行动、效果等因素进行裁决。如,两栖登陆演习,只要一方能登陆上岸,巩固登陆场,达成演习目标,损失没有超过标准,就会被评定为获胜。
而在具体评判某一场对抗的结果时,为了真实地模拟出战场上部队的战斗力和损耗,需要进行定量分析。如演习导演组会根据火力密度、攻击范围、防守态势、抗击手段、防护水平等诸多因素计算出相应损失,当装备、兵员损失达到一定比例时,就会判定某一支部队失去战斗力,退出演习场。
3、军演对武器装备有什么要求?和真实战争有何区别?
军事演习就是和平时期的战争模拟,军演设定的环境、条件越真实、越接近未来战争,取得的效果就会越好。因此,军演使用或操作的各型装甲车辆、飞机、舰艇及轻重武器等一般都是各个国家的主战武器装备。通过演习,各军兵种之间可以更好地协同,参演官兵也能在近似实战的环境中提高运用武器装备的技能。美军打赢伊拉克战争后,其指挥官曾自豪地宣称,他们在沙漠上遇到的各类情况都在平时有针对性地训练过,因此在实战中伤亡极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