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波
一种安全指标对中国人无害而对先进国家的人有害,能够举出生物学证据吗?
□时事评论员 刘洪波
国家卫生计生委开了成立以来首个新闻发布会,主题聚焦食品安全标准。好消息是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将于年内构筑完成,且在2015年完成标准整合。不好的消息是“我们还是发展中国家,还要按照自己的国情来制定我们自己的标准”。
央广记者提问,食品安全标准低于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现在制定标准时会不会考虑这一点。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主任助理王竹天表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接着谈标准适应国情,“不仅仅是要保护自己的健康,同时还要促进整个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对发达国家的标准,主要借鉴先进的评估方法、科学设立指标的理念。他还举了一个并非食品的例子,说按欧盟标准要求北京的空气,天天不合格。
王竹天专家兼主任助理为什么不举一个食品的例子,让人知道哪一种按欧盟标准不合格,按国情的标准就合格了?大概举了食品的例子,就无法“促进整个食品行业健康发展了”吧。但举空气的例子,难道是为了让我们知道不按欧盟标准就是为了我们能够有合格的天数?难道这是中国标准的特色?
食品是每个人得以维持生命的物质,也是食品行业的产品;食品安全关系到每个人的健康,也关系到食品行业的发展。然而,这里的“是”和“也是”、“关系到”和“也关系到”在语言上虽属并列,但意义上绝非并置。生命和健康的意义,高于食品行业。一个国家的食品安全标准,能够将生命健康和企业生产同等视之,不奇怪吗?
标准不仅保护健康,同时要促进食品行业健康发展,说法很好。问题是两者不能兼得怎么办?不能保护健康,却能促进食品行业发展;能够保护健康,却不能促进食品行业发展;既不能保护健康,也不能促进食品行业发展;表面上能促进食品行业发展,实际上却促退食品行业……情况复杂得很,标准怎样取舍呢?食品的安全标准,不讲安全至上,而要讲生命健康和促进食品行业发展并重,这不荒唐吗?谁让食品安全标准担负起促进食品行业发展的责任?
食品行业不发展,就不是食品安全不安全的问题,而是食品有没有的问题。这当然也是一个道理,但中国有大量食品出口,都能达到相应国家的各项标准,欧盟、美国、日本等都是中国食品的出口地。难道中国的食品行业,用于给先进国家食用,就可以安全而且货品充足,用于本国民众食用,就只能变成“无法达到先进水平”,如果不降低安全标准,那就没有食品供应?
食品安全,跟食品品质、食品营养标准,不是一回事。食品安全标准,实在是食品所有标准中的下限。发展水平不一,可以有不同的食品品质、不同的营养标准、不同的食品包装等等,但什么是安全,什么是不安全,界线分明,对全世界的人应该都一样,不管是先进国家的人,还是不发达国家的人。一种安全指标对中国人无害而对先进国家的人有害,能够举出生物学证据吗?三聚氰胺奶粉会结石,霉变大米会致癌,这是不因国情而异的,对哪个国家的人都一样,难道发展水平低的地方,三聚氰胺不结石,霉变大米不致癌?
当下的中国食品,实际上存在着两套标准,出口标准与内销标准。出口食品虽然也偶尔传出安全质量上的争议,但总体还是挣钱又增光的。内销食品,不只是标准在“促进食品行业发展”,现实中更经常落到无标准可言的境地。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添加剂滥用、避孕药喂鱼、福尔马林发泡水产品、亚硝酸盐调味……食品行业已经成为损害国人健康的重灾区。
在这种情势下,国家食品安全标准适应国情,似乎传递了食品安全要降格以求的信号,与其说对监管和约束产生了正效用,不如说对劣质食品和恶劣食品生产行为给予了理解。我们还不发达,所以我们的身体就得耐受更多的有害食物。国情能把低于安全标准的食品变合格,但能够把有害食品变无害吗?
如果不坚持科学发展,发展让好人变成了病人,健康人变成了瘸子、跛子,这种发展是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不健全的。
——环保部部长周生贤7月9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梦宣传教育系列报告会”上表示, 必须坚持保护优先的方针,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