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2版:生活苏州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3年7月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4 >>都市圈圈网
到救助站求助的人多了三成
其中不少是受骗的大学生

  持续几天的高温让不少市民觉得难受,到救助站求助的人员数量也有所增加。记者昨天从苏州市救助管理站获悉,最近一周该站的日救助人数增加了3成左右。相关负责人介绍,眼下又到了暑假,一些外地学生想趁机来苏打工,结果被黑中介欺骗,到救助站求助;还有的学生在网上认识了“朋友”,趁着暑假来苏探望,结果被骗流落街头。

  蒋文龙

  被中介骗了

  本想游学打工,结果流落街头

  张辰(化名)是安徽一所大学的大二学生,平时比较喜欢出去游玩。6月底放暑假后,他决定一个人到苏州玩。因为不想花父母的钱,他想玩几天就在苏州找个工作,干到开学再回校,还能积累点工作经验。

  带着不多的钱,张辰一个人来到了苏州,玩了几天后,想要找一份工作,然后就在网上搜索了一下。他很快被一家中介公司提供的一份工作打动了:工作强度不大,待遇不错,而且还比较自由,随时可以离职。张辰按照所附的电话打了过去,对方让他发送一份简历过去。一天后,他就收到了回复,称已经被录用了,交200元的体检和服装费用后就可以上班了。

  交钱后等了两三天,仍然没有动静,钱却所剩无几了,再给中介打电话时,对方已经关机。这时,张辰才知道自己遇到了骗子,本想打电话给父母,但是又怕被骂,于是就一个人在苏州继续找工作。几天后,身无分文的张辰坐在路边,好心市民发现后让他到救助站接受救助。

  记者从救助站了解到,每年都有这样出来打工的学生被骗,然后来救助站求助,以大二、大三的学生为主。工作人员提醒,暑期出来打工要和家长、老师沟通好,在确定了工作内容、具体待遇、工作时间、工作单位人力资源部门真实电话后,再出来。另外,国家正规的人力资源部门一般是不收取中介费用的,如果中介要收取体检、服装等费用,就要多留意了。

  被微信骗了

  千里来见网友,没几天就掰了

  除了务工被骗外,还有一些大学生因为网上交友被骗,也来到救助站求助。上周,苏州市救助站里来了一位15岁的小姑娘,听口音是四川人。一开始,她对救助站工作人员非常排斥,不肯说出自己流落街头的原因,也不愿意透露自己的家庭信息。

  经过工作人员多次耐心沟通,小姑娘慢慢放松了戒备,把自己的事情都讲了出来。原来,这名女生叫孙丽(化名),老家在四川成都。半年前,她通过微信认识了一名苏州男子,两个人聊得火热,慢慢地就像男女朋友一样相处了。暑假到了,她想来看看自己的“男朋友”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于是就偷了家里的钱,一个人跑到了苏州。

  见面后孙丽就发现,这个“男朋友”远没自己想象中的那么好。在对方租住的房子里住了几天之后,两人发生了争吵,并有轻微的肢体接触,她觉得受了委屈,就一个人跑出来了。由于所带的钱花光了,在苏州又没有认识的人,孙丽就一个人在街头流浪,有好心人发现后报了警,民警把她送到了救助站。

  救助站工作人员很快跟孙丽的家人取得了联系,并派几名工作人员,护送孙丽回到了家乡。

  救助站工作人员提醒广大学生,网上交友不可轻信,更不能在不让家人知道的情况下“一走了之”,否则很容易发生危险。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