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来源于@南都深圳读本,829人参与投票
近期全国发生的多起校园猥亵案,戳中了不少家长谈性色变的神经,不得不重视孩子的早期性教育。然而,性教育不仅仅是教几招防狼术,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家长在谈到性教育时都坦言“不知如何开口”。即将来临的暑期,也是历年性侵案件的高发期,在这个当口,快报记者专访了儿童性健康教育专家胡萍老师,为困惑中的父母们支点招。
文/现代快报记者 何海燕
儿童与儿童之间
理性对待身体接触
有的只是对异性身体的好奇
孩子之间什么样的身体接触才是性侵犯?近日,南京西祠胡同论坛的一则帖子引发了众多家长的激烈讨论。
发帖的家长称,6月初她接4岁半的女儿放学时,女儿说午睡时被邻床的男生摸了下体。“我们之前有对孩子进行一些自我保护的教育,孩子告诉我时我很震惊,我拉着孩子,到班级老师那里确认了,然后老师把对方家长叫来了。”这位心痛的妈妈称,晚上洗澡时,问女儿“男同学是怎么摸的”,女儿模仿了一下称“用手指,一个一个……”在长达6页的跟帖中,不少网友妈妈都义愤填膺,有的甚至说“带把剪刀去幼儿园,告诉那小子,再摸女孩子下面就剪他的小鸡鸡”!
对此,胡萍老师认为,这样的行为不能称为性侵犯,“这个年龄的孩子开始对异性的身体产生好奇,而家长没有进行过合适的性教育,所以才会发生这样的行为。”胡萍老师称,只有年龄差距在4岁以上,年龄大的孩子利用年龄小的孩子来满足自己的性欲发生的身体接触,才能称为性侵犯。
专家支招:同龄幼儿之间发生隐私部位的身体接触,家长和老师应理性对待。可以利用机会给孩子上一堂保护隐私的课。如,拿一张人体器官的图片,把隐私部位标注出来,让孩子了解自己和异性身体的区别。在孩子出现以下的行为时,应该警惕孩子是否被性侵害:突然不愿意上学、噩梦、成绩突然明显下降、反复告诉父母屁股痛(幼儿多见)、情绪反复无常、出现经常摸他人的下体(包括女孩胸部和屁股)的行为、突然沉溺于色情视频或色情图片以及书刊……
儿童与成人之间
防狼术防不了“色蜀黍”
预防性侵犯,提前教育很重要
在最近发生的一些校园性侵案件中,不难发现大部分受害儿童都没有反抗能力,或者不敢反抗。未成年学生性侵事件接连被曝光,家长和社会都开始行动起来,部分地区还开始推广“儿童防狼术”,甚至发布了女童“防狼手册”。
“对儿童来说,就算掌握了一些所谓的防狼术,在面对成人的性伤害时,真的有能力自己去防范吗?”胡萍老师称,“虽然我们应该对孩子进行防范性侵的教育,但是,无论我们是教一个5岁的孩子在幼儿园要防范老师的性侵,还是教一个12岁的孩子在学校防范性侵,无数的事实告诉我们,孩子们无法抗拒老师向他们伸出的魔掌。”胡萍称,让孩子远离性伤害,一方面靠家长平时对孩子的性教育,另一方面还是需要父母尽到监护责任。“在对孩子的监护责任上,国外法律对家长的责任有很多严格界定,比如,父母不能将12岁以下的孩子单独留在家中。”胡萍老师还提醒,近年来,发生在男童身上的性侵案件也越来越多,同样值得家长重视。
专家支招:暑假期间,如果要带孩子外出,尽量不要让孩子离开成人的视线,如果孩子一个人在家中,要告诉孩子不要轻易给陌生人开门。此外,家长应该引导孩子“尊重老师”,而不是“顺从老师”,尊重意味着孩子能够辨别老师行为的对错,懂得拒绝老师错误的行为。当然,最关键的是家长和孩子之间建立起互信的亲子关系,这样,当孩子碰到疑似性侵事件时,才能向父母表达真实遭遇。
专家支招
尴尬性问题
该怎么回答?
裸身与年幼的女儿一起沐浴,尿尿时叫女儿过来看“鸡鸡”,这是歌神张学友的性教育方式。大多数网友对这种性教育的方式并不认同,但如何进行性教育,部分家长坦言难以启齿。胡萍老师称,对孩子进行早期性教育,这是家长的责任,只要孩子有疑问,家长就应该回答。南方都市报近日的一项抽样调查显示,近七成人说父母“完全没有”对自己性教育。记者搜集了几条家长提出的普遍难题,专门请教了胡萍老师。
问题一:儿子2岁半,知道自己有小鸡鸡了。但他有时候会喜欢看我上厕所,还要来找妈妈的“小鸡鸡”。该怎么跟他说?
胡萍:你可以给他看,但同时告诉他男人才是有小鸡鸡的,妈妈是女人,和你的不一样。
问题二:当孩子对生殖器产生疑问时,我们该如何回答,是直接引用生理名词吗?有没有更巧妙的回答呢?
胡萍:我的方法是有一些器官的名称用自己的语言来给孩子解释。比如阴道,我告诉孩子这是阴道,是人类生命的通道。给孩子讲解的时候就用生命的通道代替阴道这个词。有的是可以直接用生理名词的。
问题三:电视中的亲热镜头,能让孩子看吗?
胡萍:可以明确告诉孩子,这是男人和女人相爱的表现形式,父母不要刻意让孩子回避电视上的这类镜头。
问题四:父母亲热,如果无意中被孩子看到怎么办?
胡萍:再小的孩子也是人,父母不应该在任何人面前表达性爱。当外人面表达性爱是对自己和他人的不尊重,因此性爱时必须设防。孩子3岁以后就可以和父母分开睡,但是,在孩子睡着以前,妈妈应该陪伴孩子一段时间,然后和孩子道“晚安”。这样,不会影响孩子安全感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