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多少“看不见”的土地污染 6月13日 新华时评 新华社记者 姜琳 吴振东
土壤污染严重、农产品质量告急,已是不争的事实;局部地区近五成大米、米制品镉超标,更是让人们直接遭受土壤污染之“痛”。人们急于知道,土壤污染究竟已经到怎样的状况。惊人数据背后,还有多少“看不见”的土地在威胁人的生命安全?
新华时评一评
阳光是最好的“消毒剂”,也是最有效的“促进剂”。近年来随着PM2.5、地下水污染等情况的逐步公开,人们对环境污染已经有了普遍的了解和认识,政府大可不必在发布数据上过于敏感。直面社会压力,公开土壤污染“家底”,既维护公众知情权和健康安全,更有利于唤起更多人的环保意识,促进社会监督,对违法排污企业、地区形成压力,由此获得环境治理和生态建设的最大共识。
网友声音
@糊涂D醉猫:净土洁食,迫在眉睫。
@我爱李凡:食物让人不放心了,星星也看不见了,我们还在自我陶醉。
现代快报再评
已经完成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又秘而不宣,想必环保部确有“苦衷”。从善意的角度来揣度,他们担心污染程度已超出了公众接受的程度,担心污染地的粮食失去销路,担心公布了真实数据会给污染地的地方政府“添乱”,担心粮食安全问题引起社会恐慌……所有这些“担心”,都是一种自以为是的“大局观”。刻意隐瞒,才是社会恐慌的根源。此前发生的重大事故是如此,各种灾害、疫情也是如此。面对严重的土地污染,唯有信息公开,才会让公众知晓真相,才会发动公众智慧群策群力共同治理污染,才会对那些“唯政绩”的地方官员形成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