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2版:柒观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3年6月1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4 >>都市圈圈网
镉污染处置“奇迹”的背后是劣迹

  □本报观察员 伍里川

  世间有奇迹,但当这个“奇迹”是由政府部门网站自夸的,味道就不一样了。

  广西环保厅官网公布龙江河镉污染事件处置信息,称事件的处理及时、科学,“是我国镉污染事件处置史上的一个奇迹。”一石激起千层浪,众网友质疑环保厅“歌功颂德”,网上发起一片声讨。对此,广西环保厅承认“用词不当”,已将相关内容删除。

  作为相当一级的政府部门,如此“用词不当”,确实是匪夷所思。当然,这样的“认错”显示了面对网络炮轰的应有态度,但是,仅仅说“用词不当”,显然是避实就虚,回避核心问题。

  广西环保厅宣教中心副主任宋红军介绍,2012年,为治理龙江河镉污染事件,环保厅请来一批专家。会上,一位专家认为,广西处理镉污染的措施、效果都还不错,称之为“奇迹”。“当时没有成文。”但当记者追问是哪位专家时,宋红军称“不能说”。

  实际上,当时的情境很难像今天这样“轻描淡写”一笔带过。2012年1月,广西龙江河出现重金属超标,位于下游的柳州市民担心饮水安全,出现全城疯狂抢购瓶装水的现象。后经媒体大量报道,广西环保部门及事发地政府才公布污染情况,镉污染超标达到80多倍。污染事故信息的不公开广受诟病。

  缓报、瞒报,这样的性质足够恶劣,想不到一年之后,“劣迹”就成了“奇迹”,这真是笑掉世人大牙,也让人怒发冲冠。

  6月14日新京报刊发评论人佘宗明的文章《“镉污染处置奇迹”是自吹自擂》,称:而今,当地环保部门虽然已将创奇迹等字眼删掉,但文过饰非的表功思维,仍须检讨。它是种政绩涂抹,也是对治理者权责内涵的误读——对职能部门来说,危机应对是本职所系,而非表功的政绩筹码。

  评论人屈正州则在燕赵晚报发问:“奇迹”还是奇耻?文章说:在一些人心目中,事故当前,“将丧事当喜事办”的思维定式怕仍根深蒂固地存在着。没有认真反思事故根源的态度,缺乏担当自身职责的勇气,摆不正个人政绩与公共利益的关系,视事故处置为奇迹的“奇闻”,怕不会是孤例。

  事实上,这样的事实的确不是孤例。评论人郭元鹏在钱江晚报撰文,列举事实:发生了不可挽回的恶性案件,不是忙着总结教训,而是忙着写出“领导亲自、现场指挥、有效救援”;当火灾烧死120条鲜活生命的时候不是忙着安抚家属,而是忙着在通报会上“很自豪、很感动”;当校园砍杀事件发生后,不是痛定思痛而是“赶写英雄稿件”……

  现在,“奇迹说”被认为是专家所说,但是是谁却“不能说”,而最让人“心领神会”的是:广西环保厅多名工作人员称,事实上厅领导都没看过这个文件,看到了舆论批评才知道有这个事情,内部管理问题值得反思。

  多好的工作人员啊,还是一条声的,多么善于为领导排忧解难啊。领导是无过的,文件是没有看到的,问题是没有发现的……言下之意,如果领导看到了文件,一定会把“奇迹”删掉,说不定还会语重心长地教育一顿工作人员。是这样吗?

  就算领导没看到,那该环保厅有没有从去年的事件当中吸取教训,进而在全厅范围内教育工作人员呢?想必没有,如果有,那不至于连事实都分不清。

  这也证明,去年的丑闻的发生并非偶然,今天的“奇迹”事件也完全不是偶然。有麻木的领导,就会有麻木的工作人员,就会有一起又一起“语言乌龙”事件。实际上,在他们心中,根本就当成了奇迹,别人的吹捧被搞成了自捧,醺醺然之间,早已忘记了事情的性质、公众的观感。

  把“奇迹”删掉不说明什么,谁来删掉创造条件也要把自己灌醉的“奇迹之心”呢?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