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1版:财经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3年5月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4 >>现代快报网
10天扫金300吨?
业内表示不认可
抢金潮折射中国大妈理财困境

  自4月15日纽约商品交易所黄金期货合约价格暴跌以来,内地、香港乃至亚洲其他多个地区出现“抢金潮”。有媒体称国内消费者10天扫金300吨,并将国际黄金价格企稳归功于“中国大妈”,称“‘中国大妈’完胜华尔街大鳄”。相关数据从何而来?内地及香港市场出现“黄金荒”了吗?中国出现的黄金消费热能阻止黄金空头调头,并致金价企稳吗?据《人民日报》

  中国消费者10天

  购买300吨黄金?

  【回应】权威机构不认可这些数据;预计今年一季度黄金销量同比增长10%—15%

  对于“‘中国大妈’10天购买300吨实物黄金”的传闻,中国黄金协会秘书长张炳南5月3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不认可”。他介绍,黄金行业协会对于黄金的统计数字是精确到克的,不会是一个整数。

  中国黄金集团公司一位专业人士表示,300吨的数据很可疑。“中国黄金产量连续6年居世界第一位,2012年产量403吨,2012年全国黄金消费量832吨,中国官方的黄金储备也才1054吨,所以10天购买300吨黄金有点离谱。”部分媒体在报道“300吨”时,特别提到“根据全国珠宝业的统计”。记者查询发现,全国珠宝领域的行业协会叫做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下设10个分会,并没有针对黄金饰品的分会。张炳南说,珠宝行业不太可能发布黄金方面的统计数据。

  记者走访香港铜锣湾多家珠宝首饰店发现,最热闹的角落一定是黄金饰品柜台,最难找的要数现货金条。

  香港金银业贸易场理事长张德熙表示,4月黄金价格大跌后,为了保证五一假期供应,金银业贸易场曾紧急向伦敦和瑞士金库购入4倍于平时的金条。“当时的实金存货基本沽清,仓库基本见底。”

  那么,“抢金潮”是否会导致“黄金荒”?“库存见底,库存短缺,并不等于黄金短缺,更谈不上‘黄金荒’。”平安期货研究所所长李建春指出,“全世界的黄金年产量基本是恒定的,世界各地的黄金储备也相对稳定,不可能因为几地购买量放大,就出现‘黄金荒’。

  抢购热带来“黄金荒”?

  【回应】实体黄金市场巨大,不可能出现“黄金荒”,只是首饰的加工需要时间

  对于“‘中国大妈’完胜华尔街大鳄”的说法,中国黄金集团公司人士表示,黄金不同于其他的商品,它具有金融属性,所以供求关系并不能决定黄金的价格。

  李建春表示,国际金价的形成,取决于伦敦、纽约黄金期货的交易价格,也就是说,国际黄金价格是期货市场上的交易形成的。同时,黄金具有金融属性和避险功能,因为黄金以美元标价,所以黄金的价格与美元以及美国的宏观经济密切相关。“通俗地说,黄金持续上涨,表明资金持续投入,黄金暴跌,表明资金突然大规模撤离。而这些撤离的背后有复杂的道理和逻辑,不是一些现货买入能阻止的。”李建春认为。

  也有专家认为,黄金购买热潮可能对黄金价格产生影响,但作用有限。根据世界黄金协会的报告,目前世界黄金的最大拥有者——全球各大主要央行对黄金的需求仍在增加。

  中国购买力影响全球黄金价格?

  【回应】国际黄金价格是期货市场上的交易形成的,现货黄金需求不是金价决定性因素

  对于此波黄金购买热,专家认为与世界金价大跌有关,与中国消费者偏好黄金消费有关,也与4、5月份结婚旺季拉动黄金旺销有关。 

  “中国人以及亚洲人有消费、收藏黄金的习惯。金价持续12年上涨,树立了黄金只涨不跌的印象,现在金价暴跌,可以花更少的钱买入相同的黄金,这是‘中国大妈’积极投身黄金抢购队伍的主要动因。”李建春分析。

  “但一窝蜂抢购却显得不够理性。黄金12年升势之后开始暴跌,表明黄金升势开始改变,未来走势可能还将波动,黄金的避险光芒也将减弱。”专家建议,不要因为金价下跌就将所有资产购买黄金,投入实物金最好不要超过个人总资产的20%。“如果需要进行黄金投资,不一定都购买实物黄金,可以从银行购买纸黄金。”

  为何出现黄金抢购热潮?

  【回应】与中国消费者藏金习惯有关,建议投资实物金比例不超个人总资产20%

  黄金上市公司赚吆喝没赚钱

  随着金价近期持续低迷,中国众多消费者利用这一机会开始大规模的采购金饰和金条。但也有消费者提出质疑,消费者出现抢购,那么黄金零售商们会不会卖得越多赔得越多?

  据记者查询,包括老凤祥在内的黄金零售上市公司的黄金产品价格依然保持高位,并未受黄金跌价影响。有业内分析师对记者表示:“黄金零售商们不会因为金价的下跌而卖得越多赔得越多的。”而近期黄金销售的“爆热”从一定程度上会摊薄金价下跌对黄金零售企业业绩的冲击。

  那么,此轮金价的大跌,会不会影响到黄金上市公司的业绩呢?中投顾问金融行业的研究员认为,此轮黄金上市公司自然会受到较大的冲击。“一方面是资本市场投资者对相应公司未来业绩的担忧情绪开始蔓延,引发股价下跌;另一方面是商品流通领域,由于经销商预计未来金价将持续下跌走势,因此大都保持观望态度,从而对其日常经营活动产生较大影响。不过金价大跌发生时间毕竟较短,因此目前来看相应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方面不会有太大影响,不过从中长期来看,黄金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下滑是大概率事件。” 据《证券日报》

  “中国大妈”有钱难过理财关

  抢金潮折射理财困境

  “中国大妈”有钱难过理财关

  近日,“‘中国大妈’战胜华尔街大鳄”的段子在网络走红。专家指出,段子虽系调侃,但各地“黄金周”现象的出现,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物价、房价连年上涨的背景下,老百姓既担忧财富缩水又缺乏投资渠道的理财困境。只有建立多层次的理财市场,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才能真正让“中国大妈”们有钱更敢理财、有钱更好理财。

  “抢金潮”折射理财困境

  中央财经大学民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永壮认为,尽管社会财富持续积累,但物价尤其是房价的连年上涨,极大地抵消了收入增长带来的“幸福感”。去年央行二次降息之后,银行活期存款利率长期锁定为0.35%至0.385%,一年期储蓄存款利率为3%至3.3%,把钱存在银行里等于贬值已经成为共识。“抢金潮”的出现,同样折射了“中国大妈”面对通胀的焦虑情绪。

  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讲,信托理财收益高但门槛更高,网络理财门槛低、收益高但风险太大,主流的理财方式中,只有银行理财看似“靠谱儿”。2012年,我国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持续下行,平均年化收益率仅为4.11%,只比一年期储蓄存款利率高一个百分点左右。但尽管如此,大量的存款仍向银行理财产品搬家,截至2012年底,我国银行理财产品余额已高达7.6万亿元。

  “中国大妈”亟须更多选择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雷薇认为,出现“中国大妈”抢购黄金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资产管理市场不发达、民间财富投资渠道过于狭窄的现状。

  雷薇指出,大部分投资者信任银行理财,不是相信银行的理财能力,而是相信即使产品亏了,银行也肯定会兜底,这种“刚性兑付”的文化恰恰违背了理财产品“代客理财”的本质。高收益必然伴随高风险,若“刚性兑付”不打破,理财市场的定价机制必然会被投资者盲目追求高收益的冲动扭曲。

  不仅如此,不规范发展的银行理财也会挤压其他理财产品的发展空间,使风险、收益更匹配的理财产品反而被市场淘汰,这并不利于整个理财市场的健康发展。只有“中国大妈”们更多地把钱交给专业团队管理,才能真正驾驭更复杂、更专业化的理财市场。  

  据新华社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