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松落,西北人,写专栏,作小说,看电影,用文字使生命纹路繁密,用影像使人生体验增值。
许多港台偶像派男星,陆续在内地从戎——在影像里。刘恺威主演了《战火西北狼》、吴奇隆主演了《向着炮火前进》、周渝民主演了《彼岸1945》,略早还有钟汉良,他主演了谍战戏《内线》。至于内地男星,更是必须要过军装扮相关,陈道明、李幼斌、黄晓明、吴秀波、孙红雷、黄觉、冯绍峰、侯勇、范雨林、邵峰、朱亚文、杨志刚、李晨、杜淳、凌潇肃、张峻宁,都陆续服过银幕兵役,而搜狐推出的“娱乐圈100张新面孔”中的男星,多数是凭借军旅戏走红。
当然是因为最近几年的银幕风向,《暗算》和《解密》发起谍战戏热潮,《士兵突击》又让当代军旅戏成为一时风尚,有热度,又较少风险,因此,这两年立项的影视剧里,这类作品还有好多,可以预见的是,明后两年的银幕上,还会出现大批的军装男。华人男星想绕过军装戏,已经不大可能,军装扮相成为现阶段男演员的立身资本,成为娱乐八卦论坛品评男星相貌风采的金线。
军装有一种功能,可以使穿上军装的人被寄托于男性气概、人的品质有关的假想。用军装编排出来的,是那样一副人性的画卷:刚毅、大度、不计得失,富有男性气概,敢于冒险、有反抗的决心和能力,符合哈维·C曼斯菲尔德对“男性气概”的定义:“男性气概就是在有风险情况下的自信”。
在别处的银幕上,让一个形象富有男性气质,最常用的手段,是把他置身于一种危险的情况下,让他成为一种权威的对立面,以便实现“有风险情况下的自信”。他反击土匪强盗、调查黑帮阴谋、揭发财团黑幕、逃避间谍组织追杀、反抗乌托邦式未来世界,从约翰·韦恩、哈里森·福特、施瓦辛格、马特·达蒙、休·杰克曼到高仓健,他们的硬汉形象,都是被这种故事框架成就,当然,一身肌肉也是硬汉标配,脱得了上装,才扮得了硬汉。“反抗”是隐形的制服,肌肉更是一种通用的制服。
这两种情况,在中国银幕上,都是不大行得通的,以“反抗”为主题的当代故事,在题材上就有风险,不论反抗的是黑帮、财团、还是情报机关。肌肉更不是中国男星的必要配件——女性还没强大到可以公开定制银幕男性形象的地步。
即便有了一个“反抗”的故事,而且主角有肌肉,观众也不大相信,生活的重压之下,没有中国人相信一个男人会为调查水源危机而亡命天涯。中国银幕上没有现实背景下的硬汉,是因为某个隐形的尺度,不是广电总局的尺度,而是观众的尺度——他们不相信当代男人拥有“有风险情况下的自信”。
军装戏因此成为唯一的、最后的、安全的领地,在那里,男人们血气张扬地反抗着日寇或者是伪军,生龙活虎地锻造着自己身体以及人格。到目前为止,中国银幕上的男性气概,必须借助一身制服,才能得以实现。而军装戏大量出现,说明的不是男性气概在现实中的充沛,恰恰说明的是它的稀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