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8版:南通新闻/徐州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3年1月3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4 >>都市圈圈网
全省最年长的捐髓志愿者:
“我能做到的,年轻人更能做到”
  石学兵被授予南通市“红十字爱心大使”称号 喻小津 摄

  1月29日,如皋市举行了简单而隆重的仪式,欢迎吴窑镇长庄医院院长石学兵从南京归来。10日至11日,在南京鼓楼医院,石学兵分两次捐献了441毫升富含造血干细胞的血浆,用于挽救北京一位患者的生命(快报曾作报道)。石学兵由此成为江苏省全省捐献干细胞的最大龄志愿者。

  “多一点勇气,多一点爱心,能挽救一个人的生命,那就是值得的。”50岁的石学兵说。

  曾经有一次机会

  “我是部队转业人员,又是一名医务工作者,带头捐献造血干细胞是我的责任和义务。”2003年,石学兵就报名成为一名捐髓志愿者。他说,直到今年才成功捐献,他已经准备了10年。

  石学兵虽然平时工作繁忙,但一直热心公益事业。他和同是医务工作者的妻子王建美经常无偿献血。他告诉记者,2008年,他曾与一患者配型成功,但因患者没有继续而结束,没想到在2012年8月再次配型成功,早有心理准备的他没有犹豫,完成了高分确认和体检。

  乐观开朗的王建美对丈夫的决定既赞同又担忧,因为捐献干细胞的志愿者大多是年轻人,她担心老石的身体能否吃得消。她说:“担心归担心,但他能够挽救一个人的生命,而且他又是那么坚定,我只有尽力照顾好他,支持他。”

  一次不够,再来

  去年11月,石学兵初次体检时,发现转氨酶偏高,便主动戒酒、调节饮食,坚持每天跑步健身。他说,一定要对患者负责,必须做足捐献前的各种准备工作。

  石学兵说,1月10日是他一生最难忘的日子,在经历了五个小时的细胞分离和采集后,医务人员在他血液中顺利采集了241毫升造血干细胞。

  当天,也是一个特殊的日子——他父亲的祭日。石学兵说,父亲是一个善良的人,教育他多做善事。在这一天,他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让这个日子的意义更加深远,也希望通过此举,告慰父亲的在天之灵。

  当天下午4点,省红十字会通知,采集的造血干细胞含量不足,需进行第二次采集。第二天,采集工作持续了约4个小时,再次采集含造血干细胞的血浆200毫升。石学兵说:“做第二次采集,我没有其他想法,因为既然来了南京,就是抱着要救一个人生命的信念,挺一挺就好了。”

  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后,北京301医院的工作人员立即将石学兵捐献的造血干细胞带回,第一时间为白血病患者进行了移植。

  儿子为他自豪

  29日,石学兵见到如皋市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时,立刻询问患者的情况。在他心里,最惦记的不是自己,而是那个素不相识的“兄弟”。“他(患者)的血管里流淌着我的血液,也就是从那一刻起,我又多了一个素不相识的兄弟。我多了一份牵挂和期盼,希望他勇敢健康地迎接新生活。”正是这样一种为人着想的善心,让年已半百的他仍坚持捐献,成为全国第3237位捐髓志愿者,也是至今全省最年长的捐髓志愿者。

  石学兵告诉记者,捐献造血干细胞没有想象的那么可怕,此次捐献并没有给他的身体带来任何难以承受的不适。“我希望有更多爱心人士能加入到志愿者行列,我50岁能做到的事,年轻人只要勇敢一些,更能做到。”

  石学兵的儿子石涵宇在大连理工大学上学,放寒假赶回家,说的第一句话就是:“爸爸你太伟大了,我为你感到自豪。”也是从那以后,以前大大咧咧的男孩一下懂事了,帮着妈妈照顾起父亲。石涵宇表示,父亲给他树立了很好的榜样,他今后也将努力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陈莹 喻小津

  新闻链接

  捐髓不可怕

  捐献造血干细胞是指从一只胳膊抽血,中间经过一个泵状装置,将造血干细胞“泵出”,再从另一只胳膊将血液注回身体。正常人骨髓总量约为3000克,移植时只需10克,相当于采集干细胞10毫升。

  造血干细胞具有自我复制的功能,捐赠造血干细胞后,人体在1到2周内,血液中的各项指标就可以恢复到原有的水平,不会伤害身体。目前,如皋市共有650位志愿者的血样加入了“中华骨髓库”。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