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前,定居新疆的老王遭遇家庭变故,生活难以维持。无奈之下,他来到南京投亲靠友。多位老同学慷慨解囊,借钱给老王。25年来,他从没有忘记这份情谊。这些年来,孩子们都成家立业,老王的日子也越来越好,他心中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找到当年帮助过自己的同学、朋友,把钱还上,再说声感谢。昨天,他坐了两天火车,来到此次“感恩之旅”的第一站南京。
派出所来了位寻友的老人
昨天上午7点多,南京中央门立交桥派出所,来了一位70多岁的老人。他身穿黑棉衣,头戴鸭舌帽,还背着两个蛇皮口袋。老人说,自己姓王,从新疆过来,要找一个多年不联系的老同学。同学姓张,也70多岁,25年前曾借给自己150元钱。这次来南京,就是为了还钱。
派出所民警根据他提供的信息,在警务平台上查询老张的信息。经过几番筛选,老王终于找到了老同学。接到电话,老张夫妻俩十分意外。“老王从新疆过来了。”老张兴冲冲丢下这么一句,赶往派出所。
两位25年不见的高中同学,终于再次相聚。叙完旧,老王掏出500元钱,硬往老张手里塞。他说,1988年,自己生活困难,多亏南京的朋友相助。他记得,当时老张二话没说,给自己凑了150元钱。这份情谊,他一直没忘记。
“我想象征性地收一点就行,但他坚决不肯。老王还是那个脾气,没变。”看无法拒绝,老张只好收下这500元。
25年前多亏大伙凑钱帮他
老张和老王都是山东莱州人,高中同学。大学毕业后,老张和妻子来南京工作。老王远走新疆,在那里安顿下来,有了自己的家庭。
老张回忆,1988年,老王已是4个孩子的父亲,但日子不是太好过。后来,家庭变故,抚养孩子的负担,让老王的处境更为艰难。当年,他带着两个孩子到大连参军,后绕道南京看望老同学。
既是老乡又是同学,对于老王的困难,老张自然不会不管不问。他掏光身上所有的钱,递给老王。“我们在南京还有别的同学,大家都互相帮助,你200元,我300元……”之后,老王离开南京。同学们也分散到各地工作。一晃25年过去了,大家也慢慢失去了联系。
老张说,现在来看150元钱并不多。但在上世纪80年代,自己每月的工资不过五六十元。这些钱,相当于三个月的工资。朋友们的支持,多多少少帮了老王一把。后来,他在新疆当上老师,才慢慢稳定下来。(蒋先生线索费60元)
难忘同学恩情 他踏上“感恩之旅”
时隔20多年,千里迢迢来还钱,老王的这份仁义令人感动。但他婉拒了现代快报记者的采访,只是表示感谢,不想多说什么。
和同学见了面,还了钱,老王这才算了了心愿。老张想留他多住几天,好好聊聊,但他不同意,说要去看望别的同学。昨天下午两点多,两位老人挥手道别。老王坐上发往连云港的汽车,打算去找当年帮助过自己的同学。连云港的下一站,是山东滕州。“他也没有那些同学的联系方式,下了车再问。希望他顺利。”老张说。
现代快报记者 付瑞利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