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位于鼓楼区大锏银巷的一家面包坊格外热闹。江苏广电“好享购物”邀请了18位客户,和这里的“喜憨儿”(智障人)一起做面包。他们通过这个活动,想告诉外面的每一个人,爱的味道,在这里填满溢出。
起初,面包坊只是为智障学员进行职业陶冶的工作坊,蜗居在西桥一间民房中。后来,一家企业提供了场地,配置了打面机、搅拌机、醒发机等设备,给智障学员进行职业训练。
周键是面包坊的“元老”,笑起来一脸阳光灿烂,像个孩子。他是先天性唐氏综合征患者,俗称“喜憨儿”。36岁的他,智力水平只相当于5岁。刚来的时候,他什么都不会,站一会儿就要歇。现在每天早早就来了,到点还不想走。他会做小球、搅馅料、捏蛋挞,因为鸡蛋打得特别好,大家都叫他“蛋爷”。
李斌是“喜憨儿”的师傅,正常人教两三遍的事,他得教智障徒弟几百遍,甚至几千遍,怎么洗手、填馅、收口……徒弟进步慢,一度让这位师傅很着急。不过,后来他发现徒弟们一直在进步,“需要非常耐心才能看到”。
舒春阳是另一名智障学员,最拿手的工作是清洗,刮板、抹布洗得一尘不染。一旁的师弟师妹也一丝不苟地打下手。这正是喜憨儿可爱的地方,做事认真专注,不懂得什么叫马虎。
正因为这一特质,一家面包坊设计出了一套商业模式,把做面包的环节逐一分解,让喜憨儿只负责其中某部分。结果非常成功,现在已经开了3家店,23家加盟店,员工近280人,其中9成为智障人。
现代快报记者 钟晓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