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5年元旦,大总统袁世凯下令,各机关、军队统统放三天假,以示庆贺。虽说放假,政府和军队的人忙着应酬,反而比平时更忙。就拿袁世凯来说,元月一日,他分批接见宴请各机关庆贺人员,一直忙到晚上。元月2日,他又分批宴请英俄法日葡墨比等各国公使和他们的夫人……
与军政界相比,普通老百姓似乎完全不知道有元旦这么个节日。大家躲在家里,街上冷冷清清,一点节日气象也没有。同样的节日,为什么官方和民间的态度大相径庭呢?这得从元旦节的来历说起。
现代快报记者 白雁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为现代快报记者 郑文静 翻拍
一言九鼎,孙中山南京宣布改用阳历
中国首个元旦=黄帝纪元4609年11月13日
清朝末年,一些爱国人士为了弘扬民族主义,提出了许多纪年主张,有黄帝纪年、孔子纪年、帝尧纪年、大禹纪年、秦纪年等。其中,孔子纪年和黄帝纪年,是影响最大的两种。
维新人物康有为,是孔子纪年的大力提倡者。康有为认为,西方强盛在于有宗教为本源,于是,他发愤提倡“孔教”,并倡导孔子纪年。1895 年,康有为在《强学报》的创刊号上署了一个奇特的纪年——“孔子卒后二千三百七十三年”,并将这个年份与光绪二十一年并列。孔子纪年的概念就此提出。
革命派刘师培,是“黄帝纪年”的大力提倡者。1903年7月,他发表了《黄帝纪年说》,认为汉民族的鼻祖是黄帝轩辕氏。他主张采用黄帝纪年,并罗列了充足的理由:一,黄帝以前,历史事实少,孔子之前,历史之事实多,故以黄帝纪年,则纪事归于简便 ,而无由后溯前之难;二,日本立国,以神武天皇纪年,中国之有黄帝,犹日本之有神武天皇;三,中国政体,达于专制极点,皆由于以天下为君主私有也。今纪年用黄帝,则君主专号,徒属空文,当王者贵之说,将不击而自破矣。
刘师培的主张引起了广泛关注,章太炎、陶成章等人都极力赞成,一些革命杂志,也先后改用黄帝纪年。
黄帝纪年和孔子纪年的呼声虽高,但辛亥革命后,各省都督代表在南京开会,最终还是决定采用公历。1912 年,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正式通电各省:“中华民国改用阳历,以黄帝纪元(即黄帝纪年)四千六百零九年十一月十三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 ”
1914 年 1 月,政府正式颁布法令,规定农历新年称春节,公历新年称元旦。
用心推广,袁世凯年年元旦办庆典
银行总裁、铁路督办、大学校长是座上宾
虽然公历1912年1月1日被定为元旦,但真正把元旦当成一个节日来过,是到了1913年。这年元旦日的《申报》上,登载了《总统府庆贺元旦盛典纪要》一文。文中提到,元旦之前,国务院发出通告规定应行庆贺典礼。具体要求是:
1大总统府悬旗结彩挂灯;2大总统府设礼堂,堂内左右整列卫侍等官,堂外列军乐队及卫士兵队;3来府庆贺荐任以上文官及中级军官以上人员,于元旦上午九点半钟以前齐集大总统府。十点钟大总统亲莅礼堂(奏军乐),众向大总统行三鞠躬,大总统答礼(乐止)。国务总理代表庆贺人员向大总统致新年颂辞,大总统致答词毕,各行三鞠躬礼(奏军乐)。大总统答礼退,接待官引众至食堂用酒点;4参议员院来贺者由国务员接待行礼,至十二点钟止,外宾来贺者同;5委任以下及下级军官人员来宾者至府留名记录。
往后的元旦,大总统府的庆贺典礼越来越完备。例如,根据1915年1月1日的申报刊载的内容来看,元旦之前,北洋政府就发出通知,各机关统一休假三天。同时,大总统将在元旦当天分五个批次接受各机关的庆贺。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当天接见的第三班次中,还包括各银行总裁、各铁路督办、大学校长等人。看上去,经过长期的武力征讨后,北洋政府的工作方向正在转向经济、交通和教育等方面。
除了庆贺,大总统府还进行军事演习。1915 年元旦,袁世凯还效仿封建时代的帝王,发布了元旦特赦令,对一些犯罪较轻的犯人予以特赦。
袁世凯设计的这一套觐贺礼,一直被北洋政府时期的各任总统沿用。而且,当时包括武汉、广州、南京等城市在内的全国各地,官府都大力推行元旦节,团拜、宴请不断,甚至就连沿海各海港的军舰,也会鸣炮表示庆贺。
冷眼旁观,老百姓搞不懂元旦是个什么节
各地的军界、政界忙着祝袁世凯福寿无疆
虽然北洋政府极力推广,然而,公历元旦这个陌生的节日,并不被老百姓看好。1915年1月6日的《申报》,就报道了武汉市民对这个洋节的冷淡和漠然。
1915年元旦当天,武汉的军政界大张旗鼓地庆祝。时任湖北都督段芝贵,联合政界齐聚他的督署,遥祝大总统袁世凯“福寿无疆”。他还大手笔给参加庆典的军警每人贰角银币,外加美酒点心。
与督署的热闹相比,武汉市民和商界的反应格外冷清,个别店铺虽然悬挂彩灯国旗,但是为了招揽生意,无意庆祝。“武汉绅商学工各界,对于阳历新年之冷淡颇有年不如年之状 ,前去年两年元旦,各店铺尚以灯彩点缀庆贺,居民亦有换桃符备酒食共乐升平者,本年虽经警厅布告悬旗志庆,省垣竟寂无人应。汉口则闻有大商店挂灯悬旗 ,然实为招徕生意计,并非诚意庆贺。”
与政府部门联系紧密的一些社会团体和大型工厂,应上面的号召歇业表示庆贺,但是捧场的人很少,“武昌总商会 、汉口各团联合会均预备商界举行团拜以示庆贺,然到会者人数寥寥,只有商余公会在茶叶公所演虐儿冤新剧,散发入场券二千余张,到者颇形拥挤。”
再以江苏为例。1915 年元旦,江苏省教育会发起新年聚餐会,各地教育界来了100多人,代表们相继发表演讲。有人感慨,虽然是新年元旦,街上竟然没有一丝一毫新年气象。分析原因,是老百姓根本就不知道有这么个节日,“由于其不知也,其不知之故则以未受教育,因而不知国家正朔之可尊,欲使社会知国家之足尊,非由教育家提倡不可……”
教育界人士把重视元旦等同到爱国的高度,并表示要大力提倡。那么,他们的倡议有用吗?
从庙堂走向江湖,元旦渐渐成了百姓的节日
游艺会、展览会、报告会,学校抓紧这天打广告
如今的幼儿园、大中小学校,每逢元旦,都会举行庆祝活动,我们熟悉的形式有游艺会、展览会 、点心加餐等。这些形式,早在民国初年其实就有了。当时,为了推行公历,各地的政府相继制定了法规,要求学校在元旦日放假。利用元旦假期,学校就搞起了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
比如,1917年1月7日的《申报》报道,上海龙华国民学校的元旦游艺会很受欢迎,来宾及学生家长来了一千多人。教室的墙上张贴着学生们的成绩,供大家参观,还有学生进行唱歌、笔算、演讲等才艺展示。这样的游艺会,学生和家长都喜欢。
比如,1918 年元旦 ,上海私立翠英学校举行庆贺活动,在学校大门和礼堂门上,都悬挂国旗、挂上松柏等装饰。当天,全体学生到校行庆贺礼,具体流程如下:一、向国旗行三鞠躬礼;二、向教员行一鞠躬礼;三、同学相对行一鞠躬礼 ;四、唱国歌 ;五 、礼毕,全体学生作种种游戏;六、学生散归 ,令向父母贺年,以提倡学生家庭家用阳历。
当时,上海学校的这种风气,几乎推行到全国各地,成为教育界的一大特色。学校的庆贺活动不仅影响到学生和家人,也影响到了社会。学校采用花样繁多的娱乐节目庆祝元旦,对来宾很有吸引力。渐渐地,各行各业的庆贺活动也都演变为以娱乐性为主。
随着元旦节在教育界的普及,一些地方的大商号、商店、商会相继跟进,开展各种庆贺活动。
比如,1921 年元旦,上海“城内外各商铺如绸缎、刺绣、洋货 、皮货 、衣装、银楼等店均于是日休业一天,其他如烟纸食品等店照常营业,各店门前均悬国旗 ……”商界的庆祝仪式通常为:会议主席携众向国旗行三鞠躬礼,并欢呼民国万岁、相互行一鞠躬礼、演说、全体会员合影、茶点、散会 。
再后来,商家发现元旦其实蕴含不少商机。于是借着元旦开始打起了广告。
由于商家的热情推广,渐渐地,普通市民也开始接受元旦。到了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庆祝元旦节,在各大小城市已经蔚然成风。